5月1日,中國首艘電磁彈射航母,同時也是世界上除美國之外最大的軍艦“福建”號航母正式開始海試(即海上試驗)。
那么這個“海試”是啥意思呢?
它其實是整個軍艦制造流程的一個步驟。
一艘軍艦從開工到正式服役,有下面幾個步驟:
開工→建造→下水→舾裝→海試→交付服役。
福建艦大約在2018年開工,在2022年6月17日下水。
不過艦船下水后還不能馬上進行海試,因為這個時候還只是“毛坯房”,很多設備還沒安裝,還需要進一步的“精裝修”。
在這個過程中,艦體已經浮起并靜靜的停靠在岸邊,所以叫“舾裝”。
“福建”號在2022年下水后,又經過了近兩年的“精裝修”,才在今天正式開始海試。
能夠開始海試就意味著該安裝的設備基本上都安裝完了,可以在海上開起來了。
具體的測試項目可能會包括極限航速、戰斗機彈射、導彈發射等等。如果海試階段發現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還可以回廠調試一下,調到最優。
這個步驟其實就是軍艦在服役前的一次全面驗收。
等所有的功能都測試完之后,就可以交付服役了。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海試不會只有一次,在交付前估計會進行五到六次的海試。
這些海試任務大約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到時候“福建”號就會正式交付海軍。
而這也將意味著我們把“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共同發展,各自繁榮”的美好祝福落到了實處。
如果大家想知道“福建”號和美軍的航母比較誰更厲害,可以看這篇文章:
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此次海試的精彩畫面。
“福建”號正面照:
停泊在港口的“福建”號:
由拖船推出港口:
如果我們仔細看的話,會發現“福建”號在出港時掛滿了很多國家的“國旗”,這是為什么呢?
其實這些旗幟并非“國旗”,而是國際信號旗。不同圖案的旗幟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方便船只之間在海上做簡單的交流。
在以前通信技術不發達的時候,這對于航海的船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溝通方式。
雖然現在通信技術發達了,但信號旗依然不可或缺。
因為首先它非常簡單有效,比任何通信手段都能更迅速的表達一些重要信息。
而且即使通信技術再發達,艦船在海上航行的時候也難免碰到極端情況,這時候旗語就是溝通手段的重要備份。
更別提那些需要面對極端戰場環境的軍艦了。
國際旗語注釋:
“福建”號出港時掛的這個旗語,翻譯過來就是:18艦,在試航。
有小伙伴可能會提出疑問:為啥這些信號旗要設計得跟各國國旗一個樣呢?
這個說法多少有些“冤枉”這些信號旗了,因為這些信號旗在大航海時代就已經發明,歷史比包括日本國旗在內的很多國旗都更悠久。
所以實際情況是后來的很多國家在設計國旗時,可能參考了這些信號旗的圖案。
此次海試除了我們自己非常重視以外,還有兩個國家也很重視,那就是美國和日本。
美國專門從日本基地派出了偵察機前來“參與觀摩”,日本也有官方媒體專門報道了此事。
他們這么關心也不奇怪,因為“福建”號是世界上(二戰后)第一艘可以跟美國現役航母叫板的航母,同時也是亞洲歷史上最大的軍艦。
在“福建”號之前,“亞洲史上最大軍艦”的稱號還屬于日本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大和”號。
正所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我想對世界局勢稍微有些敏感度的人,在這個時候都能體會到這么一句話:
時代變了,朋友。
日本人現在不僅要接受自己已經無力追趕中國的現實,還要接受自己的主子已經無力保護自己的現實。
早接受早解脫,不接受也早晚會解脫。
從外觀上看,“福建”號的整體布局和美國現役主力尼米茲級航母頗為接近,不過艦島比尼米茲級更大。
這主要是因為“福建”號是常規動力航母,需要建造煙囪,而尼米茲級作為核動力航母,不需要煙囪。
至于核動力航母和常規動力航母的對比,還是建議大家去看一下這篇文章:
簡單的說就是核動力主要提升的是航母的續航能力,對作戰性能的影響有限。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兩艦的艦島的話,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兩者在技術上的差距。
尼米茲級的艦島布局雜亂無章,天線堆得跟晾衣架似的,這主要是因為該型艦建造的年代太過久遠,電子技術已經嚴重落后于時代,集成度很差。
而“福建”號的艦島建造已經高度集成化。
事實上不要說和尼米茲級比,即使是和美國最新的“福特”號比,“福建”號的艦島也是更先進的那一個。
從近距離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福建”號的艦島上貼滿了相控陣雷達貼片,各種天線也集成為了嵌入式天線,整體布局比“福特”號簡潔得多。
很多朋友還關心這么一個問題,咱的“福建”號跟美國航母的個頭差距有多大?
從外表尺寸上看差距不大。
“福建”號長317米左右,“福特”和尼米茲級都是長332米。寬度方面“福建”號是76米,“福特”號是73米,尼米茲級是71.7米。
總體來說“福建”號的甲板面積小于“福特”號,但大于尼米茲級。
“福建”與“福特”、“尼米茲”的側面對比圖:
從噸位上來看,尼米茲級和“福特”號都是10萬噸以上的滿載排水量,“福建”號公開的排水量是8萬多噸。
不過排水量普通人沒法直接測量,所以向來是一個比較“玄學”的數據,大家參考一下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號的這次海試很可能完成了一次“后來居上”的反超。
本來世界上第二艘海試的電磁彈射航母并非我國的“福建”號,而應該是美國“福特”號的兄弟,同為福特級的“肯尼迪”號航母。
該航母在2015年就開工建設,比“福建”號早了2年。
結果工期一拖再拖,到現在還沒開始海試。
當年的尼米茲級每隔3年就服役1艘,所以現在也會每隔3年退役1艘。結果現在福特級每隔6年才開工一艘,需要造多久還一定。
目前美國的情況是:
福特1號艦2009年開工,2017年服役;
福特2號艦2015年開工,現在還沒服役;
福特3號艦2022年開工,現在還沒下水;
福特4號下單了但還沒影;
福特5號還沒下單,可能直接放棄計劃。
他們未來新舊航母銜接不上是必然的。
說到底這還是得賴美國越來越拉胯的造船工業,未來他們的造艦進度被我們不斷反超將成為常態。
不出意外的話,“福建”號將在“肯尼迪”號之前完成正式服役,成為世界上第二艘正式服役的電磁彈射航母。
我軍三航母同框想象圖:
看著這艘屬于中國人的鋼鐵巨獸,難免讓人感慨中國海軍百年來的逆襲征程。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幾篇文章:
出道即巔峰,首戰即崩潰的北洋水師:巨人折戟,清帝國是怎么輸掉甲午戰爭的?
共和國海軍以弱勝強的奇跡:輸不起的戰爭:共和國海上開疆記
亞太海權平衡的轉折點:戰云密布?南海是如何從世外桃源變成大國競技場的?
中國軍事裝備的發展之路:中國的底牌:萬一戰爭爆發,我們能否頂住?
海權的規則:“里根”號航母能開進臺灣海峽嗎?
海權的邏輯:臺海軍演的意義
“福建”號下水:“福建”號航母下水,全球海權格局進入新篇章
造艦的意義:軍艦那么貴,要那么多有什么用?
“福建”號和美國航母誰厲害:這一天,是美國霸權進入倒計時的開始
最后,在這個偉大的日子里致敬一下戰忽局,他們努力到了最后一刻。
祝大家節日愉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