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人的世界,吃與被吃的人”
28歲得哈伊姆(Yotam Haim)
22歲得塔拉加(Samer El-Talalqa)
26歲得沙姆利茲(Alon Shamriz)
……
他們的名字再也不鮮活,他們的生命就此定格,他們的經歷注定慘痛,三個人的離開,三個家庭的悲痛,以軍的“戰績”,世界人民的驚詫。
12月15日,以色列發言人稱,以色列加沙特別行動軍事人員在加沙北區的沙賈耶(Shejaiya),誤殺三名舉著白旗且赤身裸體的三名哈馬斯扣押人質。
據悉,此三人是在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時被擄走的。
“事發時士兵發現人質,他們當時距離以軍數十米遠”。
“他們都沒穿襯衣,以及他們拿著一根棍子,上方有一塊白布。士兵感受到威脅,于是開槍。士兵聲稱他們是恐怖分子,他們開火了,2名人質立即被打死”。
“第三名人質受了傷,退到附近一棟大樓,并用希伯來語求救。這時‘營長立即下令停火,但第三名人質再次遭到射擊,也被打死。’”
有幾個值得關注的點:
1.數十米遠的距離,以軍看不清;
2.以軍看到的三人是赤裸上身,高舉白旗;
3.第三名人質在受傷的情況下用希伯來語求救無效,被補槍射殺。
以色列簡報會議稱:“這違反了我們的交戰規則。”
以色列軍方最高發言人哈加里(Daniel Hagari)稱:“相信他們是從哈馬斯陣營逃出來,或者被組織遺棄。”
以軍發言人孔里庫斯(Jonathan Conricus)表示:“很多襲擊以軍的人都是穿著便服的。”
有幾個疑問:
1.交戰規則是誰定的?
2.即使是哈馬斯陣營的人,為啥要殺舉白旗投降的人?
3.以色列方如此高傲的姿態下,此事究竟誰負責?
按照《日內瓦公約》對戰俘的相關規定,戰場上敵人已經繳械投降,就是戰俘了,不可以向對戰方發起攻擊。
可事實是,以軍有自己的對戰規則、以軍在明確投降的情況下依舊射殺了三人,其中一人還是補槍射殺、以方該如何負責?
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和入侵者,這個定論需要重新考量了。
以軍誤殺持白布人質事件一經發酵,隨即激起數千名民眾的通宵抗議。部分獲釋人質的家屬批評用軍事方式無法挽回被擄者,督促政府恢復和談。
此外,特拉維夫大批民眾上街抗議,要求政府采取溫和措施,將仍在被挾持的人質帶回家。
有些家屬要求:“立即恢復與哈馬斯的談判。”
《華爾街日報》稱:“以色列情報機關摩薩德局長周末會與卡塔爾首相商討重啟人質和談。”
以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難以承受的悲劇。”
此事件從側面折射出:
1.以色列軍方在加沙地區肆無忌憚,不僅使用戰場禁止武器白磷彈,更是不分黑白直接射擊舉白旗投降的人;
2.以色列無論是軍方,還是民間都存在嚴重的“雙標”行徑,一輪輪無差別轟炸背后無數個無辜的加沙市民和孩子的受傷,他們的死亡、破壞、恐懼、傷害該由誰來負責;
3.以軍在加沙地區“殺紅眼”,三名受害者的遭遇是以軍在加沙地區“軍事習慣”的一個體現,尤其是對第三名受害者的補槍行為充分證明他們早已失去了理智與良心,殘忍地將槍口伸向了自己同胞。
二、“真理,永遠掌握在雙標者手里”
阿布達卡(Samer Abudaqa)
達赫杜赫(Wael Dahdouh)
……
幾個方面報道,有記者在加沙進行采訪時受襲。
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稱,以色列在12月15日的軍事空襲中,2名記者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遭遇無人機發射的導彈空襲。
美國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稱,截至12月15日,至少有63名記者在報道巴以沖突戰爭期間殉職,其中包括56名巴勒斯坦人,4名以色列人,3名黎巴嫩人。
此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期間,承認了以色列在加沙地帶濫殺無辜的行為。
“如何做很重要,美國的立場是明確的,必須尊重國際人道主義法,現在有太多的巴勒斯坦人被殺害了”。
中東媒體半島電視臺12月2日發布相關數據,因以色列襲擊而喪生的巴勒斯坦人已超過1.5萬人,4萬人在襲擊中受傷,其中70%是婦女和兒童。
12月2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一改往日無腦支持以色列的行為,發表強硬言論稱:“平民是這場戰斗的重心,因此他敦促以色列官員避免平民傷亡,并且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12月15日,巴勒斯坦衛生部發表聲明稱,新一輪巴以沖突導致加沙地帶188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超51000人受傷并失蹤,70%為婦女兒童,300多名醫護工作者,86名記者,35名民防部門人員,135名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工作人員。
截至目前,本輪巴以沖突已導致雙方至少20288人死亡。
三、“世界屏住呼吸看以軍誤殺人質”
士兵闖入私人住宅翻找;
摧毀玩具店的塑像;
燒毀補給食品;
挽著手臂高呼種族主義口號跳舞;
……
“他們對加沙平民的困境幾乎沒有同情”。
這就是以色列以“正義”之名強加在加沙地區平民身上的“不義之舉”。
以色列人權組織B 'Tselem的發言人德羅爾·薩多特稱:“從高層到士兵的非人化行為非常嚴重。”
種種示例表明,所謂的“誤殺”人質只不過是一個借口與幌子罷了。
這令人不禁想起納粹主義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南京大屠殺”。
至此,連美國都看不下去了!
《路透社》12月15日報道,美國與以色列在縮小加沙戰事規模的時間上存在分歧。
《紐約時報》援引四名美國官員的話稱,拜登政府希望縮小加沙軍事行動規模,轉向對哈馬斯領導人采取更有針對性的行動三周左右實現目標。
以色列正面臨著失去國際支持的境地,這就是所謂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