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有文章寫張核子進軍預制菜,很好奇這個之前把核酸公司開遍全國的男人,難道又要開始給全國人喂飯了嗎?于是去網上搜了搜,相關的文章是有,可信度卻不高。
但不管張核子進不進軍預制菜,這種食物它都讓我感到擔憂。
預制菜,說白了就是把飯菜變為“流水線產業”,繼續控制成本。你可以理解為它是把你平常吃的菜,炒出鍋之后封裝起來,成為一種速食品,可以放到超市的貨架上,以后誰要吃,買了用開水燙一下就好(關鍵是現在不僅僅是“放”在貨架上)。
目前網上爆出來的保質期最長的預制菜,高達365天,也就是一年。一盤梅干菜扣肉我燒好之后保存一年拿給你吃,你敢吃嗎?
富人肯定不敢也不屑吃,但窮人就不一定了,越窮越不一定。不是不珍惜健康,而是選擇在減少,預制菜的出場,必然會排擠走其他的食品市場。到時候,或許你我都可能因為它獨有、以及價格低而選擇它。
而且有些外賣店說得難聽點它就是個預制菜店,你去看看,十平米的小空間,沒有后廚就算了,連個灶臺、明火都沒有,它那各色菜品哪來的?真空手變白蛇呢?其實靠的就是“預制菜料包”,泡完給你吃。
你說“我才不點那種店的外賣”,可實際上,每次在外賣平臺上找更便宜的商家時,就是在找這樣的“預制菜菜料包商家”。
我們并非這場風雨,只是風雨中的樹葉而已,什么時候會搖晃,看風看雨,卻永遠不需要看自己。
今天下午中國新聞周刊采訪刊發了一篇文章,“預制菜進校園后,校門口擠滿送飯家長”,他們寫道,“xx中學多名家長發布視頻,抱怨配送的午餐速度慢、質量差、口感不佳。其中一名家長曬出午餐,肉很咸,菜葉發黃,腐竹酸的,孩子根本吃不下……”
他們采訪了某律師,該律師盡可能隱晦的說道,“預制菜不宜銷售給學生”,其實我看到這話的時候,真的很想問一句:不宜銷售給學生,那宜銷售給誰啊?
一份做好的菜放在那里,他們有手段保證菜品一年之內不爛,我只能嘴上說句“牛逼”,心里罵句“沒良心”。但是他們還能保證這份菜一年之內營養不流失,你是在逗我嗎?至于說“營養更甚”的那批,我都不知道他們屬于什么種類的生物。營養還能憑空長出來,那你吃什么飯,在肚子里慢慢長就好了。
最可惡是我從沒想到,預制菜這玩意兒居然先在校園里推廣,對于有些人的良心泯沒泯,還是高估了。
知道學校給學生吃預制菜的家長還好,能送飯,怕的是學校給孩子吃預制菜,家長壓根不知道的情況。
如果是戰爭時期,那么你說預制菜容易儲備,我覺得那是沒辦法的事,只能接受,無理取鬧反而像個巨嬰。可現在預制菜的目的是什么,意義在哪里呢?
保質期的增加,意味的是防腐劑的逐步遞增。記得那句老話是這樣說,“單個成分我們都知道符合規定,累加起來呢?在人的身體里一月一年的累加起來呢,還能正常嗎?身體被摧毀,普通人的醫療費就會倍增。
當然,這一切和吃特供菜的那些人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可話說回來,若預制菜真有傳言那么香,為何不先從政府食堂開始走起,走上個三四年,再進行推廣?
看到一評論說,歐美人天天都在吃預制菜——肯德基。
第一,肯德基不會拿去給你學生天天當午飯;第二,這玩意兒也不是歐美人的主食,但飯菜是我們的主食;第三,你看誰家肯德基保存1年的?
如果僅僅是預制菜的出現,那么我不會去多說什么,大不了讓它像泡面一樣存在于超市的貨架上,可現在,它已經出現在校園里,伸到了學生嘴邊上。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青島的教育局局長姜元韶,在青島新聞廣播上公開表示“目前青島全市的中小學、幼兒園沒有使用所謂預制菜,也不準備使用這種預制菜。”
為什么?因為姜元韶帶人考察了預制菜項目,最終他選擇了拒絕。
不可否認,還有另一些“校長”,他們也考察了預制菜的營養與健康,最終選擇了接納。我覺得對于這些人沒什么道理可講,沒什么事實可爭,你要把預制菜送進校園,你先帶著你老婆孩子吃上兩年,讓人們看看這菜給不給良心供電。
一位養殖場的朋友告訴我,他已經很久沒在市面上買過雞了,別看那雞個頂個大得很,真雞假不了,可事實上那雞吃藥,吃特殊的飼料,生長速度極快,只需要兩個多月就能從小雞到被送上菜場,這玩意兒有啥營養價值?
那去買土雞啊!可一只土雞的價格是市面上那種速成雞的3倍還不止,關鍵不煮熟了吃到嘴里,壓根沒幾個人能分清楚道明白。
食堂里端過來一大碗雞,誰會問“這雞是不是土雞”呢?工地的食堂上能端來一碗雞,你就偷著樂吧;而領導的食堂里,誰又敢端去一碗速成雞煲湯……預制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速成雞的另一種模式復刻罷了,甚至還遠遠不如速成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