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互動
(預制菜入侵餐飲界已經幾十年了,你所知道的連鎖餐飲基本上都用預制菜。沒說的時候你還不是帶著孩子吃的美滋滋的,校園商店里面預制食品還少嗎?餐飲界都快被預制菜統一了,你怎么禁止?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盡量吃好點,給他們爭取不加添加劑和防腐劑的預制菜。)
正文開始
你看下醫院有多少人排隊就明白預制菜統一江湖以后的樣子了。現在的餐飲界還能堅持給你用廚師現炒的餐館一定要珍惜。你不知道他們拒絕了多少誘惑,又經受住了多大的壓力才會繼續堅持傳統餐飲的道路。
味道怎么樣咱先不談,至少人家沒有為了賺錢把良心都給賣了。尤其是那些敢做開放廚房的中餐館,讓你明明白白看到廚房環境的,看到自己的菜是廚師用新鮮蔬菜給你現做的!
光是這一點已經很難得了,預制菜的盛行,導致外賣市場幾乎找不到幾家老老實實給你做菜的餐館。為了追求出餐速度,為了滿足顧客低價需求,為了能夠保證自己的利潤,那些餐館都用上了預制菜。
做好的米飯上把熱好的預制菜放上去就行了。整個過程不會超過五分鐘,就可以把你要的食物打包好。生意好的餐館直接把預制菜包放鍋里煮著,要用了拿出來剪開再打一分鐘就行了。
直接用微波爐加熱會消耗幾分鐘,提前把預制菜包熱好,用的時候再加熱,出餐速度會更快。這些加了很多添加劑和防腐劑的預制菜,你根本不知道是哪年制作的,更不清楚里面的肉和菜來自于哪里。
別說餐館老板不知道食物來源于哪里,你就是把專家和檢測團隊叫來,他們也沒辦法從預制菜逆向推導出食物出處。老鼠頭事件那么久了,為什么沒人追究過老鼠頭怎么進去的,既然有了頭,老鼠的身體又哪里去了?
正常情況下,廚師做菜就是再不講究,老鼠和肉還是分的清楚的,沒幾個有膽子把老鼠砍成兩半,還把它做菜里。可在預制菜車間就不同了,全自動的流水線上,根本就沒人,把正在偷吃食物的老鼠給一起切了就很正常了。
經過清洗工序以后,老鼠和鴨脖確實就分不清了。再經過集體蒸煮,裹上濃濃的添加劑和防腐劑料汁,這誰能發現問題?只要使用這些添加劑和防腐劑的預制菜,必定還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既沒戰爭,糧食按照統計數據來看還年年增長,這種情況下有必要給學校食堂輸送這類帶有添加劑和防腐劑的預制菜嗎?學生數量下降,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校方覺得成本上漲不想繼續提供食堂也能理解。
不吃就不吃,讓家長自己解決也行啊,為什么還要把學生限制在學校用餐?這是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惡劣行為。你不想吃沒人可以勉強,這是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
如果有人侵害你的權利你自己維權就行了,任何人和組織的管理辦法都不能違背憲法精神。學校覺得學生少,提供食堂賺不到錢會虧本,那就不做食堂好了,都什么年代了,離開食堂學生可以選擇填飽肚子的方式還有很多。
學習其他國家自己帶飯也行的,每天早上上學就把自己的中午飯帶上,到了中午拿微波爐打熱就行了。自己家里做的菜肯定不會出現像老鼠頭的鴨脖,想吃啥都行。微波爐一兩百一個,幾十個學生一人出一些就解決了,畢業的時候還可以賣二手,根本花不了幾個錢。
可有些學校非要把學生留在學校用餐,這就無法理解了。你覺得做食堂虧不做就是了,讓孩子自己解決。反正吃食堂也是要給錢的,天下就沒有白吃的午餐。
自己不想做食堂給孩子吃好點,也不讓學生自己解決,變相強迫孩子們吃這些加了很多添加劑和防腐劑的預制菜,這不是在幫人,而是在害人。教育是啟迪智慧,點亮心燈,而不是為了把孩子大腦填滿,讓他們不敢維護自己的權利。
不想吃就不吃,這是法律賦予我們消費者的權利,需要給誰打報告解釋嗎?強賣那是犯法的行為,商家不僅要提供安全保障,還要讓消費者擁有知情權,吃的什么菜,哪個公司提供的,哪個公司配送的等等。
其實學生少,完全可以幾個學校共用一個食堂,這樣就能攤薄成本。一個校車就解決的事為什么非要采用加了添加劑和防腐劑的預制菜?學校又不是公司,放學時間都很統一,把人少的學生拉到人多的學校食堂就餐就行了。實在不想跑,可以把做好的菜用面包車帶回來,再分到各個班也行的。
在外面吃一些預制菜也就算了,畢竟外面的商人唯利是圖,沒幾個能夠擋住預制菜誘惑的。其他國家是不能隨意使用添加劑和防腐劑的,我們這里沒有對其進行過多限制。可中小學的娃娃那么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給他們吃點新鮮健康的食物才有利于成長啊。
對我們世界第二經濟體來說,這壓根就不是事。每年往外捐給其他國家小朋友的錢拿十分之一就能輕松解決中小學孩子們的吃飯問題,并且還能吃得非常好了。
那些比我們窮很多的國家,很早就開始對學生進行補貼了。再窮不會窮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窮國寧愿賴賬不還,也不會把給學生的補貼給省掉。他們真不還也就不還了,反正也沒要回來過。
我們這里的助學貸款有幾個能免除的?走上工作崗位為國家做貢獻,有幾個能把學費給退了的?在企業上班,企業培養員工都是有一筆固定費用的,員工為企業牟利,企業就該負責對員工的培訓。
我們既然是為國效力,那退學費不是很正常的嗎?這樣才能體現國家對教育和人才的重視。沒有比給錢更能表達關心和幫助的了,我們每年幫了那么多國家解決問題,就不能幫一下初入社會的大學生?讓他們更快融入社會參與社會分工?
現在就連讓中小學生吃好點都辦不到了,怎么體現我們對教育和人才的重視?實在覺得做食堂虧,賺不到錢那就別做了,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又不是賺錢的地方。這個年代不缺吃不缺喝的,又沒饑荒,學生還能把自己餓著?學校以后專門負責教育就好了,飲食和醫療以后千萬不要涉及了,不是這個專業的人謝絕參與,畢竟隔行如隔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