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少兒教材插圖問題上出現了一種逆向的聲音,替那個插圖工作室的主人喊冤。典型的說法就是不能上綱上線,把插圖事件限制在所謂的審美文化藝術觀不同上。
由于是獨生子女家庭,加上結婚晚些,早就沒了上小學的小孩需要操心,故而也不知有這么一類的插圖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國兒童的心靈。
據媒體上說,這類插圖在少兒教材上已有近十年之久,要是這么說,可以認為這插圖影響了兩代少兒,可謂遺害不淺。雖說是翻舊賬,賬有問題翻不得嗎?況乎如果影響了少兒近十年,那應該說是惡行昭彰了,真的是一個應該怎么批的問題,應該怎么深究的問題。
有人提出要追當年審查的,有人提出要追當年教材規劃的,有人提出一定要調查那個什么社,那個什么社就沒有一個明白人嗎?更有人提出這是一個小圈子的問題。無論那種說法似乎都是有道理的,對那個什么社及其責任人不查、不懲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有一個問題似乎忽視了,那就是這些插圖的出籠是偶然的嗎?
現在似乎有人急于想把這事掩蓋過去,想盡快翻篇,火不能燒的面積太大了,更是不能燒到遠處的“無辜者”吧。于是,就有人出來建“防火墻”。
如某些人跳出來大講什么不要政治聯想,不要這不要那的。這讓人不禁想問,這插圖事件不是政Z問題嗎?是藝術問題?嗨,別說,那些心里有事的人就是這么想的,這是一個藝術的問題,不同審美觀的問題,絕不能把此事與政治聯系起來。
記得早年看過一本俄羅斯,當時叫蘇聯的作家寫的一本關于美學的書。在下懶惰,又不肯沉下來認真讀書,結果就只記得里面說,美學不是關于美的學說,而是關于評價的學說。不同的審美觀實質上就是不同的評價,而這不同的評價能脫離政治嗎?
對待藝術作品,我們最常用的說法有兩點,那就是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它如何如何,另一點就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它如何如何。所有的作品沒有哪一件不具有其政治性。可見,這插圖的問題不可能是單純的審美觀的問題,單純文化藝術觀的問題。
其實,打著藝術的、審美的口號行政治陰謀這事多了去。大家都知道潛移默化的作用很大,還容易被忽視,更容易掩蓋,于是乎這類事并不乏見。那個當事人不是有一句話,打擦邊球。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他為什么要打擦邊球?給他幫腔的怎么忽視了他早說過的這句話?
近十幾年這類事件都是這么玩的,暗地里也是那么尋思的,可一旦東窗事發,就拉出一個什么藝術審美當擋箭牌。
過去,一出現某些與主流不符合的問題被查處,就有人跳出來唱反調。最常見的就是一些人跳出來叫嚷不能上綱上線,不能這么批,不能那么批,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堅決否定這事是政治性的。可恰恰就是這么一些人,否定政治性暴露出他們的屁股坐在了哪里。我們不只是看到了插圖當事人的惡,又看到了幫腔者的惡。
立場站得就不對,干了壞事不想受到懲罰,就千方百計地狡辯,而同伙一起跳出來幫腔,是不是很可憐呢?其實是很可惡的。
天底下有所謂的純藝術嗎?這次俄烏沖突西方國家的那些廳奇葩操作,那一條是按照藝術來說的?連植物動物都劃拉進來了搞站隊,還藝術呢。
姑且不論了。只是這遺毒十年少兒的事絕不是小事,不嚴懲不足以平民憤,民之意天之大!
不過,懲罰歸懲罰,還是想說這事出了近十年之久,是偶然的嗎?僅僅是那個什么社的問題嗎?我們不能總是當事后諸葛亮吧。
很多的小寶們都說也看過那些插圖,家長們那個悔呀,大意嘍。實際上不是家長們大意,這些年有多少家長還有這個政治性的心思?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壓力太大了,加上房子、車子、本子很少有人顧及到少兒的插圖還會有問題?不是有人提及,至今還渾渾噩噩的呢。
可見,這插圖的事追就要追到根源上,不要拉出幾個墊背的就妥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