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晚上,“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被下架。
通報里顯示,之所以下架這25款App是因為“經檢測核實”這25款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
也就是說,至少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上,是已經實錘了。
而這25款App實際上也都是滴滴旗下的。
差不多是把“滴滴全家桶”給一網打盡了,不過滴滴還有一個馬甲是“花小豬”,這次還沒有在下架名單里。
但總的來說,這次對滴滴的這種打擊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大,這也符合我之前一直跟大家強調的,那就是這次滴滴的事情性質是很嚴重的。
關于本次滴滴的事情,我跟大家梳理一個時間軸,本時間軸均為公開事實的梳理,不做具體猜測,大家自己判斷。
(1)滴滴時間軸
2009年,一個名為“阿德里安·佩里察”的人加入了蘋果。
阿德里安加入蘋果之前,曾在高盛集團工作過八年,之前就職于德勤咨詢公司。他還曾服役于美國陸軍,擔任過軍官。
這些都是可以在蘋果官網查到的公開信息。
2015年7月13日,滴滴研究院公開發布一份“目的地和出發地為各部委的打車數據報告”,統計在高溫天各部委的加班情況。
2016年5月13日,蘋果投資滴滴10億美元,是滴滴當時獲得的最大單筆投資。
2016年6月30日,阿德里安作為蘋果投資滴滴的代表,在滴滴擔任獨立董事。
2016年8月1日,就在阿德里安成為滴滴獨立董事的一個月后,滴滴宣布和優步中國合并。
至此,滴滴完成了對國內網約車市場的壟斷地位,呈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2017年3月9日,滴滴宣布在美國硅谷成立“滴滴美國研究院”,重點研究“大數據安全”和“智能駕駛”兩大領域。
根據網絡公開資料顯示,“滴滴美國研究院主要課題還包括云安全、 深度學習、人機交互、計算機視覺及圖像學、智能駕駛等領域的技術開發及應用。并且將配合滴滴研究網絡,把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助力國際化戰略。”
這里我不禁想問,滴滴位于美國硅谷的研究院,所研究的這些領域都是要有“大量數據”作為研究素材支撐,而滴滴的大部分數據都在國內,那么這個位于美國硅谷的研究院,所研究的數據素材從何而來?
而從2017年到現在已經過去4年了,這4年里,滴滴這個美國研究院又研究了多少數據,獲得多少成果?
2021年6月10日,滴滴正式提交了赴美上市的招股書,滴滴也正式開啟了赴美上市的流程。
2021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美股上市。
滴滴本次上市,從正式遞交招股書,到最后上市只用了20天時間,是今年赴美上市企業里最快的,堪稱光速上市。
并且,滴滴這次上市可謂是“靜悄悄”,沒有媒體發布會,甚至都沒有上市敲鐘儀式。
然而即使滴滴沒有怎么去為上市造勢,美國各路資本對滴滴上市募資卻顯得十分的熱衷。
滴滴在6月25日確定募資規模及定價區間,僅3天后,它就獲得了10倍超額認購,獲得超過400億美元訂單,提前完成40億美元募資目標,結束招股。
至此,滴滴長達數年的上市長跑也正式完成。
不過,一場鋪在滴滴身上的大網才剛落下。
2021年7月2日,滴滴被實施“網絡安全審查”。
7月4日,滴滴出行App被下架。
7月5日,微軟公司副總裁伯特在美國會眾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上稱,美執法部門過去5年每年向微軟簽發2400至3500份保密令,以獲取其用戶數據,未受到美國法院有效監管。對此我們發言人進行了回應,稱“事實一再證明,逼迫企業開設“后門”、違規獲取用戶數據的恰恰是美國自己。美國才是對全球網絡安全的最大威脅。”
7月9日,滴滴旗下25款APP被集體下架。
這就是我自己梳理下來的過去這些年關于滴滴的一些事件時間軸,均從公開的資料、新聞里收集梳理的,不代表各事件一定有先后邏輯順序。
那么再做點我的個人分析。
(2)滴滴的外資影響
滴滴從2012年創立到現在,也快有10年的發展歷史了。
在滴滴發展過程里,獲得過大量的融資。
很多人說,當前滴滴大股東是外國資本,是因為我們自己風投沒眼光,這句話其實是不對的。
滴滴早期,最開始的融資來源,是我們自己的風投。
這個可以看下面這個滴滴的融資歷史。
在2014年之前,滴滴的初始資金來源主要是我們自己的風投。
不過從2015年開始,外國資本就開始加大對滴滴的投入。
其中以蘋果在2016年5月13日的10億美元投資,為最大手筆投資,這個上面也提到過。
然后到了2017年,軟銀就成為滴滴融資的最大投資者。
在2017年,軟銀兩次投資滴滴,投資金額高達80億美元。
而后軟銀在近年來仍然追加投資,前后投資滴滴金額總共高達120億美元,也因此軟銀成為了滴滴第一大股東,持股21.5%。在完成上市后,軟銀持股比例也仍然高達20.1%
滴滴成立以來,一共經歷了19次融資,總金額超過200億美元,這其中軟銀2017年開始的投入就超過了一半。
所以,并不是我們投資眼光不如外資,而只是因為我們的資金沒有外資雄厚。
不過,軟銀如此大手筆投資,卻沒有復制在阿里身上的投資神話。
滴滴之前上市的發行價是14美元,發行市值670億美元,以此計算,軟銀持股市值134.67億美元。
前后投資120億美元,辛辛苦苦推動上市好幾年,最終發行溢價才賺了12%,這很顯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投資比例。
可能軟銀想要讓滴滴火速上市后,快點推升股價來實現其套現獲利了結的想法。
不過,在滴滴上市后,被連遭重錘后,軟銀想要獲利了結這個想法很顯然已經不太現實了。
滴滴最新的收盤價是12.04美元,按照這個價格算,軟銀持股市值只剩下115.8億美元,相比其120億美元的投資來說,已經是出現“浮虧”。
在當前滴滴事情的嚴重程度來說,軟銀想要在滴滴身上復制阿里的千倍投資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軟銀能不能全身而退,都還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滴滴第一大股東是軟銀,第二大股東是優步,第三大股東才是企鵝。
而滴滴的管理層所有股份加起來也才10.5%的持股比例,但基于同股不同權的規則,管理層擁有20.1%的投票權,仍然可以控制滴滴,并掌管滴滴日常運營事務。
不過,2016年滴滴和優步合并,看似是滴滴收購優步,并且雙方是互相持有對方的股份。并使用和延續滴滴的品牌,但從股東結構看,滴滴早就把優步的股份拋售干凈,而優步仍然持有滴滴12%的股份,身為第二大股東。
優步沒有像滴滴那樣把股份拋售干凈,跟滴滴一直沒有上市有很大關系,因為這些企業的大股東投資,想要套現退出,大都是只有上市一條路。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就不奇怪,為何軟銀和優步,這些外資會這么著急著推動滴滴上市。
因為,我們這些年在滴滴身上撒的大網,肯定不是這幾天才落下的,應該很早就開始撒網,只是還沒有收網。
不過可能這些外資有一些察覺,才想著孤注一擲,來這樣靜悄悄的火速強行推動滴滴上市。
卻沒想到,外資這種孤注一擲的行為,卻反而成為了收網的信號,結果這個網沒破,里面的魚倒是可能要掛了。
這一切背后根源,還是在于我們當前對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是越發的重視。
(3)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在7月5日,我們發言人對一件事情做出了回應。
我們發言人在7月5日回應的是6月30日的一件事情。
6月30日,微軟副總裁在美國眾議院聽證會上稱,“美執法部門過去5年每年向微軟簽發2400至3500份保密令,以獲取其用戶數據,未受到美國法院有效監管。”
這件事情性質其實挺嚴重的,雖然這件事情跟滴滴沒有關系,不過美國因為有大量這種竊取數據前科,不由讓人對美國是否會竊取我們網絡數據感到擔憂。
這背后其實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作為互聯網技術最早的發起國,再加上其對西方國家的長期滲透,這使得美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對歐洲國家的監聽、滲透、數據竊取、侵犯各種隱私的行為是屢見不鮮。
在5月底的時候,丹麥國家廣播公司爆出,美國國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麥情報部門的合作關系,監聽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歐洲盟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
這件事情當時一度引起輿論嘩然,默克爾和馬克龍還一度要求美國做出澄清,不過最后還是不了了之。
2013年斯諾登曝光了美國的棱鏡門丑聞后,人們對于美國這種長達十幾年的竊密、監聽歷史早就見怪不怪。
除了對傳統電話的監聽之外,美國對互聯網數據的竊取也是更加熱衷。
根據一些媒體報道“2018年美國情報總經費高達805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近30%。竊密手段也是五花八門,包括利用模擬手機基站信號接入手機盜取數據,操控手機應用程序、侵入云服務器,通過海底光纜進行竊密,在美國近100所駐外使領館內安裝監聽設備對駐在國進行竊密等等。”
面對美國這些累累前科,再加上美國去年出臺了無理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相信,美國不會用各種無理要求,來脅迫在美上市的企業,泄露出一些不該泄露的數據信息?
當前是互聯網時代,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被互聯網深度滲透。
從我們的“衣食住行”幾乎都已經被互聯網包圍。
買衣服有網購、買菜買食品以前還通過超市,現在也出現一大堆社區團購軟件、“住”方面還有一大堆住房中介軟件、出行則是網約車軟件。
然而“衣食住行”的這些國內互聯網龍頭企業,居然大都在美國上市。
這背后的信息數據安全,不得不讓我們感到擔憂。
在互聯網數據大爆炸的當下,我們的個人隱私安全,一直得不到切實保障。
從小的說,我們每天現在接到各種騷擾電話和騷擾短信早就見怪不怪了,個人隱私數據泄露早就泛濫成災。
從大的說,海量的個人數據匯聚起來,在不同人、不同機構手里可以發揮出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完全無序的數據,可能只是一堆垃圾數據。
但如果通過智能AI、大數據分析處理,把這些無序的海量個人數據匯總起來,并按照特殊算法規則進行分類梳理,那么這些涉及到我們“衣食住行”的海量數據,就可以形成可以穿透我們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數據包圍網,如果這些數據被美國情報部門獲取,那么對我們國家安全的影響是難以預估的。
在最近的巴以沖突里,以色列對加沙地帶進行空襲的時候,會在空襲前打電話給巴勒斯坦的住戶,通知他住的樓房即將遭到轟炸,要求他立即撤離。
結果在他撤離后沒多久,以色列的導彈就精準命中他的樓房。
以色列這種看似保護平民的行為,實際上只是在炫耀他對巴勒斯坦的掌控力,意味著巴勒斯坦在以色列面前,幾乎沒有秘密。
在當前我們和美國博弈越發激烈的情況下,未來我們和美國的關系走向會何去何從,沒有人能夠知道。
但我們肯定要為最壞的情況來早做打算。
這種情況下,我們肯定要更加重視我們數據安全的保護,不能任由這些企業存在把這些涉及到我們方方面面的數據有任何泄露出去的可能。
2021年9月1日,我們的《數據安全法》就要正式施行。
到時候,我們對數據安全的重視和保護,還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可以預見的是,當前很多互聯網App軟件這樣肆無忌憚的過度收集我們信息并違規使用,將徹底成為歷史,我們將健全我們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不但要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安全,也需要從國家安全層面來保護數據安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