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文藝界究竟有沒有黑潮?答案是有的,有高有低。否定有黑潮正如否定地球有黑夜一樣無理。當然,承認有黑潮,也有個界定標準問題,也就是黑潮得有個定義。在筆者看來,凡不利于人民大眾利益,不利于人類自私本性改造的文藝潮流都是黑潮。而最近興旺的方方、抗抗和淺淺的下水道文化達到了黑潮的頂點,其特點不但思想反動,而且藝術水準也反動,表明中國文化界腐爛透了,有不少妖怪大吐黑水,使文化黑潮洶涌澎湃。
黑潮文化根子是資改派路線的放縱,最早表現為文化大革命后的“傷痕文學”,可稱之為反動文藝黑潮的祖宗。傷痕文學代表作有劉心武的《班主任》、盧新華的《傷痕》、張賢亮的《靈與肉》、古華的《爬滿青藤的木屋》、張弦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王安憶的《本次列車終點》和辛北的《走出迷惘》等,都是控訴毛時代的苦難。而其重量極作品《河殤》,己不滿足于聲討社會主義,而把矛頭指向了中華民族文化,成了漢奸文化。傷痕文學掀起的惡浪很快影響到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形成了以謠言(如餓死三千萬等)為特色的席卷全國的崇洋媚外的反馬克思主義、反毛澤東、反社會主義、反人民大眾、反黨、反民族的資改派大合唱。而方方、抗抗、淺淺的下水道文化是這種大合唱的最見不得人的哀鳴。
毛澤東早就對文藝的黑與白標準作出了經典表述: “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斗爭。”而傷痕文學為源頭的方方、抗抗、淺淺下水道文化黑潮主旨是控訴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并沒有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部分而成為告別革命機器的一部分;并沒有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而是瘋狂分裂人民、愚弄人民、打擊人民。
毛澤東指出立場問題。“我們是站在無產階級的和人民大眾的立場。”而傷痕文學及方方、抗抗、淺淺下水道文化,是站在反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力場,極力聲討代表無產者和人民大眾的樣板戲等,或歌頌古代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或贊美當代的權貴、知識精英、資本家;或崇洋媚外,歌頌藍色文明,聲討黃色文明,甘當文化漢奸,充斥在各種媒體。
文藝是為什么人的問題,本來是馬列毛早已解決了的。而在改革開放后新中國從事文學藝術工作的人對這個問題卻動搖和轉向了,在他們的情緒中,在他們的作品中,在他們的行動中,在他們對于文藝方針問題的意見中,或多或少地發生和群眾的需要不相符合的情形,而傷痕文學及方方、抗抗、淺淺下水道文化起了逆流先鋒作用。新中國成立后,從事于偉大解放后斗爭大批的文化人、文學家、藝術家以及一般文藝工作者,為著共產主義、社會主義事業努力工作著,整個文學工作,戲劇工作,音樂工作,美術工作,都有了很大的成績。但這些成績基本上被傷痕文學及方方、抗抗、淺淺下水道文化否定了,在她們看來,新中國的天不是明朗的天,而是人間地獄。難道這種文藝不是為著剝削者壓迫者們張目的嗎?不是為地主階級的,資產階級、官僚階級和帝國主義服務的反動文學藝術嗎?可奇怪的是,到了深入反思改革的今天,這種反動文藝至今沒有受到徹底批判,而且在新中國還有非常大的勢力。
什么是人民大眾呢?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和城市小資產階級是人民大眾的主體。進步的光明的革命文藝工作者,第一是為工人的,這是領導革命的階級。第二是為農民的,他們是革命中最廣大最堅決的同盟軍。第三是人民武裝隊伍,他們是人民政權的柱石。第四是城市小資產階級勞動群眾和知識分子,他們是工農大眾的朋友。這四種人,就是中華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廣大的人民大眾,進步和光明的革命文藝工作者應該無條件地為這四種人民服務。
什么是非人民大眾呢?占全人口不足百分之十的新老帝國主義者、新老專制主義者、新老反動精英主義者、新老官僚資產階級這四種人不屬于人民大眾,他們是人民的敵人。反動的黑暗的文藝工作者必然是為以上四種人服務。方方、抗抗、淺淺下水道文學黑潮就是為人民的敵人服務的文藝形式,他們的手段就是通過造謠、顛倒黑白,妖魔化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及其代表人物,以達到迷惑人民大眾,恢復舊中國,成為帝國主義附庸的罪惡目的。
為人民大眾服務,不能站在百分之十的帝國主義者、專制主義者、反動精英主義者、官僚資產階級立場,也不能站在小資產階級的立場上。沒有多少小資產階級文藝工作者會把工農兵群眾看得比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還不重要的。他們的作品描寫小資產階級比對描寫工農兵重要得多。大量的娛樂性為包裝的文藝作品,不去反映活生生的人民大眾水深火熱的處境,不去揭露社會的黑暗面,這些所有的娛樂作品最后都會成為人民大眾的精神鴉片,成為帝國主義者、反動精英主義者、官僚資產階級的幫兇。也是方方、抗抗、淺淺下水道文化的幫兇。
傷痕及下水道文學至今市場紅火,如方方、抗抗、淺淺下水道文化大興其道就是例子。批判和肅清傷痕文學、下水道文為代表的文藝黑潮,團結教育文學迷途者,最大限度地孤立至今不肯悔改的反毛澤東、反社會主義、反人民大眾、反黨、反民族的少數方方、抗抗、淺淺類下水道文化反動分子,把她們掃進歷史垃圾堆,重新匯合全心全意為人民大眾、為工農兵、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革命文藝紅流,是當代革命進步知識分子、文藝工作者的偉大而光榮的歷史使命。
二0二一年二月一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