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在報志愿的時候,現在一個最大的參考指標可能就是所謂大學排行榜了。嚴格說來,這個大學排行榜從某種意義上看,對于報志愿其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最初,是網大搞出的一個排行榜。當時人們看了,覺得很新鮮。但是有一個問題馬上就出來了,這就是在挑動一些高校之間的妒意和不滿。憑什么它就排在我的前頭,憑什么我就要排在后面,這樣的問題不論是在所涉學校的領導層還是教師或者學生層,都會產生這樣的問題。當時還要對于搞出這個排行榜表示不滿的吐槽與互撕。一時間看上去還挺熱鬧。不過,當時再熱鬧也不過就是個游戲。
后來,有個什么管理科學院的還真拿這個事當成了買賣。他們每年都搞出一個大學排行榜,弄得信誓旦旦,跟真事似的。結果有的高校繃不住了。他們覺得自己的名次應該往前提,可是現在卻被排在了以前根本就不被他們看得上的學校的后面。于是這些高校的管理層坐不住了。他們要想方設法地提高自己的名次,就找到這個管理科學院的領導者,請他來給學校的教師和干部講一講,看看怎么能提高學校的名次。這種做法正中那位什么管理科學院領導者的下懷。讓我來講,太好了,這就是我忽悠的最好機會。我在這里一講,那么其他高校知道了,也勢必也要請我去講。我這多轉幾趟,銀子就都來了。這就不是達到了我的目的了嗎?
越來越多的高校給這個什么管理科學院給套進去了。各個高校給這個管理科學院塞得錢越來越多,這個機構就越有本錢來全國到處忽悠。結果,這個排行榜居然被很多人當成一個官方的指標。
表面看上去,這個排行榜似乎挺像那么回子事似的。什么生源指標、師資指標、科研經費指標等等,然后再進行加權平均,故意搞出一套復雜的公式,讓人看得眼暈,沒有一個人能弄得明白這個排行榜指標是怎么出爐的。反正最后拿出來了,讓人感覺這一定是一個權威的數字。其實,這不過就是一個數字游戲。有什么用?在我看來,除了跟小孩子排排隊,吃果果之外,什么真的用處都沒有。
但是,多年來,這一套忽悠確實讓不少高校被套入彀中。某社科類大學,多年來為自己排行榜位置靠后表示不平,其校友也多加以指責,紛紛表示忿忿不平。可是有什么用呢?人家搞排行榜的根本不吃你這一套,你這回吐了回槽,下回還是有這些指標來排隊。你再不高興也沒有什么用。估計后來,這個學校的相關人士也明白過來了,誰要為這個較真,誰就真是大傻子。反正后來沒怎么聽到那所高校校友們吐槽的聲音了。估計那所高校的領導也不會再為排行榜的位置而焦慮和憂心了。
文革前,雖然高教部公布了全國重點院校的名單,但在當時,這只是很少的一些高校。所以大多數高校知道自己進不了這樣的名單,也沒太拿它當回事。當時高考報志愿,當然是要考慮考生的考試成績,但是也包括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對不同高校中拿手專業的了解。雖然北京大學當時比北京外國語學院有名多了。但是,真要想學外語的,特別是想做口語翻譯的,還是選擇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大學的西語系和東語系也不錯,只是更多傾向于語言學或者外國文學之類。如果單看現在的大學排行榜,這其中的差異怎么能看得出來?
我以為,現在高校的招生簡章可能是為了公平起見,沒有刻意宣傳所謂排行榜的位置。但是考生、家長和老師會看排行榜。所以其中那種不可避免的誤導就必然存在著。或者,現在由教育部與第三方非營利性機構聯合推出對各個高校的評介,這可能會更為客觀一些。但是,這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物質成本。那么誰來提供這樣的經費?這種推介的可信度到底有多少,權威性有多高,多少都是個問題。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既然很多人都對這種排行榜感興趣,一時半會也清除不掉。那么可以更換另一種思路,就是按照不同的指標列出不出的排行榜。不是在所有的排行榜中,北大、清華都一定排在首位。為了科學起見,可能要根據十多個指標來排行,這樣會讓人們看得眼花繚亂,但這樣的混亂反而會讓人們頭腦更為清醒一些。總之,就是不要只讓一種榜單來主宰人們的視野和心境。多幾種榜單,總給人們多幾種參考。那么那種唯一的排行榜也就不會顯得那么突兀或者似乎是有著絕對的權威。
總而言之,這種排行榜就是看著玩一玩,樂一樂而已,千萬不要拿它當真。也不知道做這個排行榜的是不是拿各個高校當猴耍,反正怎么看都有點像。現在中國各高校之間的水平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樣的差距在短時間內也不太可能得到迅速的改變。但是,這樣的狀態并不總是合理的,更不應該是長期的。如何科學地改變那些相對落后高校的狀態,解決它們的具體問題,比做什么排行榜更有用得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