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些領導同志在決心時,說要“不惜一切代價”。比如,臺灣問題,要不惜一切代價,統一祖國。
辦什么事,有決心,這是好事,不是壞事。但是,動不動就“不惜一切代價”,恐怕有過于夸大敵人力量、夸大問題的難度、低估了人民力量的問題,也有魯莽的問題。
我黨我軍還有新中國人民政權,是從極其弱小發展起來的,面臨的敵人、困難曾經非常強大,當然,現在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我們所面臨的敵人也是強大的,輕敵是錯誤的。但是,無論多么強大的敵人、多么困難,我們似乎都不曾“不惜一切代價”過。
1927年9月,秋收起義失敗,毛主席帶領700多人上井岡山,全國都籠罩在國民黨反動派白色恐怖之中。如此強大的敵人,“紅旗能打多久”也是問題,更不用說取得全國革命的勝利。如果此時要取得全國革命勝利,即使把共產黨的那點力量都押上去,不惜這點代價,也不可能取得勝利。
1950年6月,美國鬼子侵略朝鮮,十六國聯軍呀!應該是世界上空前強大的侵略力量了吧,和中國的力量對比夠懸殊吧。這時,如果按照“不惜一切代價”思維,能怎么著?把整個新中國押上也不夠。這個的代價誰敢“不惜”?但我們依靠人民戰爭,我們還是打贏了這場戰爭,也沒有花費“一切代價”,在打敗美帝國主義方面,黨中央毛主席也從未用過“不惜一切代價”這樣的話。
記得解放后,中國有很多地方有惡性傳染病,比如江西、浙江等長江流域,流行大肚子病,就是血吸蟲病,那可是幾千年傳下來的惡性病,殺人無數,破家無數,中國歷史上沒有誰想過把這種病消除。但是,我們沒用幾年功夫,發動人民、依靠人民,土洋結合,還是把這種傳染病消滅了。不光如此,其他惡性傳染病,也都基本消滅。如果按照“不惜一切代價”思維,能有什么代價呢?憑當時的醫療技術,如果不靠群眾,按照當時的醫療專家的說法,這樣惡性傳染病,根本沒有可能消除,再大的代價也沒有用。
再往后想想,上世紀60、70年代,國際上美蘇兩國聯合壓制中國,甚至多次對中國實施核訛詐。美蘇的核武器庫能夠把地球滅亡好多次。多大的代價能夠應對這種壓制?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動員人民,支持全世界人民,勝利挫敗了兩霸權的聯合訛詐。
如何應付各類難題,黨的歷史實踐已經給出了答案: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加強黨的領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緊緊依靠人民,走群眾路線,人民群眾就是銅墻鐵壁!兵民是勝利之本,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打不敗的敵人,沒有什么困難和敵人需要我們“不惜一切代價”。
臺灣問題,是當前我們面臨的較大的問題,解決臺灣問題當然有很大難度。歷史上,我們黨解決的問題,比臺灣問題難度大的很多很多。但是,都沒有“不惜一切代價”,都解決得很好。
“不惜一切代價”,我想是一個背離馬列主義、背離我黨傳統的思維。這樣的說法,不是建立對客觀形勢、敵我力量的正確分析判斷的基礎上的。這個思維,沒有看到人民的力量,沒有走群眾路線,脫離了群眾,自我孤立了。因為自我孤立,就自己喪失了力量;同樣,因為缺乏群眾觀念,所以,看不到敵人的孤立,看不到敵人和人民為敵,因而看不到敵人表面強大內里虛弱。所以,過于嚴重地估計形勢,過高估計敵人的力量。而且,不知道計將安出,只能用“不惜一切代價”來表明自己的決心,恐怕也暗含怯敵之意。究竟多大的代價才是一切代價?恐怕也沒有想明白。這樣表決心,恐怕未必嚇得住帝國主義,卻先把國內的小資產階級嚇住了。我想,這樣表決心是缺乏針對性的,很可能是心虛的,似乎也是糊里糊涂的。
臺灣問題,根本上是美帝國主義的干涉問題,是美帝國主義對臺灣叛國分裂勢力的支持問題。美帝國主義,有那么可怕嗎?新中國不一直和它作斗爭嗎?而且對美的斗爭,不是一直取得勝利嗎?所以,臺灣問題,有那么難解決嗎?
動不動“不惜一切代價”,這樣的思維,不是共產黨的思維,而是小資產階級的語言,希望不要再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