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重慶大巴墜江事件已經過去很多天了,但關于這一事件的討論仍不能終止。
為什么呢?這不是一次普通的交通事故,而更像是一則不詳的寓言。
太可怕,太驚悚了!
公交車就像是一個小社會,人與人之間看上去互不相干,但其實都在同一輛車上,都屬于同一個命運共同體,這個命運共同體叫大巴車。
共同體墜江了,車上的大家也都難逃共同的墜江命運。
02
為什么可怕?
我們看到,車上的每一個人都在關注自己的利益,卻沒有人關注共同體的利益。
發飆的大媽在和司機爭吵,互毆,其他乘客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生怕惹禍上身。
大巴車就在這一刻墜江了。
今天,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了什么呢?
當官的只考慮自己的官帽,對一切問題都采用“鋸箭療法”;“企業家”只考慮自己的利潤,社會責任都丟在一邊;就連教師、醫生這些曾經神圣的職業,也失去了光環。
每個人都私字當頭,社會、國家這輛大巴車駛向何方,有人關心過嗎?
我們不必嘲笑、憐憫大巴車墜江的人,我們應該嘲笑、憐憫我們自己。
也許,命運在四十年前就被注定了——當鳳陽的逃兵故事被當成英雄主義行為進行歌頌的時候,當對“對‘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的批判”進行批判的時候,命運就注定了,因為從此不會再有真正的英雄,不會再有抬頭看路,制止大巴車墜江的人。
03
毫無疑問,大巴車墜江,司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那位咒罵、撕扯司機的大媽,無疑也負有很大的責任。
也許她真的感到委屈,也她真的有理。但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應該認識到,現在不是和司機講理的時候。
司機正在開車,而自己就在車上,不能分散他的注意力,否則就會有危險。即便和司機有仇,也沒有到與汝偕亡的程度,即便有天大的委屈,也應該等下車以后再去宣泄,再去到車隊、公司甚至公安局去為自己討個說法。
大媽如果真的這樣想,那么OK,一切云淡風輕,此時此刻,她很可能還在跳廣場舞,或者在家里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而絕不會躺在冰冷的殯儀館。
很遺憾,她沒有這樣想。她覺得,自己的委屈必須即時宣泄,自己吃的虧必須當場撈回來,結果,……悲劇了!
“吃了虧就必須當場撈回來,事后討說法是毫無意義的”,因此一旦發生糾紛,不管處于何種情境當中,都必須當場撕扯到底!
這樣的心理并非這位不幸的大媽所獨有,而是我們這個社會許多人所共有。我們在網上已經看到了太多這樣的案例。
04
需要深究的是,這樣的心理是怎樣形成的?
這意味著,我們的基層政權已經軟政權化了,處于末梢麻痹的狀態。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你想事后討說法,就會發現事后根本沒有說法。
比如你報警找警察,警察來了也無非和稀泥,甚至還讓你們自己解決。
既然事后沒有說法,那么如果感到吃了虧,“當場撈回來”就成了唯一合理的選擇,因為不撈回來就再沒有機會了。
任何一個健康的社會,遇到糾紛,都是尋求“第三方解決”——警察、法院等。
在新中國的前三十年,解決糾紛的人則可能是支部書記、工會主席、甚至“人民群眾”自己。
只有在一個完全無序的社會,權威機構沒有權威并且不被信賴的社會,才會是發生糾紛的雙方“自己相互解決”,“當場撈回來”。
05
大巴車墜江,是一個秋天的恐怖寓言。三十年過去,又過了十年,應該反思了,不反思,可能真會墜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