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國家藥監局發出那份揭發“疫苗生產記錄造假”的“飛檢通告”。經過一周時間的發酵,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網等一大批國內主流媒體相繼發聲、爭相報道,各類網絡媒體更是鋪天蓋地、刷屏爆屏,來自吉林長春的“造假疫苗”終于成為中國社會又一個現象級公共事件。
事實上,類似“造假疫苗”這種被李總理指斥為“突破人的道德底線”的惡性事件,早已在當代中國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各個階層里反復出現、持續發生,其事例實在是數不勝數、馨竹難書。
近年來涉及“假偽劣疫苗”的粗略統計:
那么,面對當下這個再次“突破人的道德底線”的惡性事件,我們是不是該痛定思痛、痛下決心來挖一挖導致發生這個惡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呢?否則的話,如果又是罰幾個錢、關幾個人了事,類似的“黑心牟利事件”必然會再度反復上演。
據澎湃新聞報道,制造假狂犬疫苗的這家“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生生物)”,在2003年改制前是一家盈利不錯的上市國企,在2002年實現凈利潤2634萬元。問題來了,一家效益良好、前景不錯的國有企業,為什么非要“改制”為私人企業?改制前年薪不到十萬元的董事長高俊芳,又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長生生物”掌門人,其家族資產高達51億元?顯而易見,這又是一個“化公為私”的“春天故事”,其過程及性質已經無須贅言。
當然,肯定會有人主張,以后干脆全部進口外國疫苗來替代“國產疫苗”,因為西方發達國家“法制健全,監管到位,質量可靠”,起碼沒有“假冒偽劣”。可惜的是,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想象。2017年,國家藥監局共查出8批不合格的百白破疫苗,其中6批就是全球四大疫苗巨頭之一的法國賽諾菲巴斯德公司生產的。另一方面,人用疫苗是一個事關國民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安全領域,如果全部交給外國資本來控制,誰能保證不會對我國造成生化戰威脅?
筆者認為,若要從根本上切實保障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身體健康,全中國所有涉及重大公共安全的產業、行業、企業,都必須重新“收歸國有”,恢復公有制性質,采用國有企業運營模式,才能有效實現上述目的。因為,古今中外的無數事例已經說明,“資本是要吃人的”!
重新恢復“社會主義公有制”,并非意味著全盤照搬“建國后三十年”的傳統做法,而是要將現有的大小央企逐步改變“官企”的實質,另一方面再根據實際需要,在某些必須國家壟斷的產業里組建新的大型國企(如黃金、稀土、糧食、種子、鹽業、水務),逐步擴大國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此外,在廣大農村地區鼓勵推行“集體合作社”,恢復設立各級公立醫院以及公共醫療網絡,恢復設立各級公立學校,特別是幼兒園和托兒所。
質言之,“中國社會整體向左轉”的關鍵,就是要明確界定“公私”的劃分及其比例。只有“社會主義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才能讓中國人民獲得真正的民主權利,過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目前,在國內上市的疫苗種類共有33種,大部分都屬于二類自費接種疫苗(圖片來自果殼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