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道人 校長道歉信里罵文革不是幼稚
邋遢道人
北大林校長的道歉信好像讓自己讀錯字掀起的風波不僅沒有平息,反而又升級了。有些朋友指出林校長這樣做得不償失,左右都得罪了。很多的人嘲弄林校長把自己的錯誤甩鍋給文革是不道德的行為,而且表達這樣意見的人大多是“左翼” 群眾。確實,林校長本來無非是讀錯幾個字,就算有人揪著不放也沒什么可怕的。頂多三天高峰就過去了,不用一個禮拜連說都沒人說。而林校長把自己的錯誤甩鍋給文革,又引起一場風波,確實讓人感覺有些畫蛇添足,自找麻煩。林校長是不是有些幼稚?起碼政治上不成熟。
貧道也在第一時間對林校長的檢討書做了評論,指出他一方面避重就輕,把本來的態度問題(貧道非常重視態度而不是水平,一直認為當年米盧說中國足球核心問題是態度問題,說“態度決定一切”很贊同)支支吾吾成水平問題。另一方面扯出文革是轉移視線很不道德,沒有深層分析林校長為什么這樣寫。其實貧道開始就清楚:林校長拿出一半文字批判文革并不僅僅是“文過飾非”,不是簡單的用“甩鍋”為自己開脫,更不是政治上不成熟或者傻。林校長這樣做顯示出他諳熟官場套路,甚至是個中高手,只是一般人看不懂罷了。
2012年春,貧道寫了一篇文章關于陳水扁的文章。內容如下:
2008年春節,已經連任兩屆,只剩幾個月任期的的陳水扁發表了春節講話。講話中他突然提出要認真考慮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宣稱將以“臺灣”為名重新申請加入聯合國,并且重申今年內將民間版的臺灣“新憲法”定稿及明年舉辦“新憲公投”的主張。完全拋棄他上臺時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
這個講話讓世界震驚,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馬上要失去總統位置的他不可能也沒有時間做這些事兒了,但這顯然是在明確挑戰2007年中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法》,可能激起大陸動武。美國國務院一位資深官員指出,美國不希望中國受到撩撥,也不希望臺灣受到撩撥,陳水扁講了一些撩撥人的話,所以美國認為公開講清楚美國的政策目標是有用的。用“撩撥”(編按:根據臺灣媒體,美官員原話是get spun up)這樣不客氣的用語來形容陳水扁的新春講話,反映出美國對陳水扁的不滿已幾近忍無可忍。美國國務院一反用答記者問的方式,而是以書面聲明形式重申美國一貫的臺海政策立場不變,即美國對臺灣的政策是基于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臺灣關系法和美中三項聯合公報。
一個馬上要下臺的陳水扁干嘛突然瘋狂了?甚至連主子的話都不聽了?原因很簡單,兩年前陳水扁和他老婆暴露出的貪腐情況已經讓臺灣多數人感到憤怒,紅衫軍靜坐抗議鬧得天翻地覆。陳水扁深知自己失去總統位置后,屁股上那一灘子屎早晚要暴露,執政的藍營一定要追究。自己最終被司法進行追查直至入獄的可能是存在的。如果在被追究貪污罪的時候沒有一批群眾支持,最后結果一定很慘。這時候自己和家族的性命和財產的重要性已經遠大于遠在天邊的那個主子的重要性。選擇極端做法,直接推動臺獨,必然能樹立一個臺獨領袖的形象,給人以犧牲自己身家性命的悲情,團結一撥鐵桿護衛。
這時的臺獨口號已經是陳水扁用來救自己一家的幌子,可效果確實有,一批深綠至今還強力支持這樣一個巨貪。陳水扁在下臺前巧妙地用最激烈的政治宣言和政治盲動來為自己的巨額貪污做掩護,是很有意思的事兒。值得借鑒。
“用激烈政治宣示為自己解困”,是一些政治人物在某種情況下政治脫困的妙方,這種政治手段一般是國內政治在意識形態上存在嚴重對立兩派的情況下會被一些政客使用。在這次極端表演后,陳水扁為自己打造出一個“鐵桿臺獨”的形象,成為臺獨的一個標桿。這讓任何政治勢力只要做出不利于陳水扁的行為,無論是行政的,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操作,都等于在做“政治宣示”——反臺獨。于是,在深綠群體眼里,任何根據司法程序對陳水扁不利的判決和執行措施,都是“政治迫害”。這讓所以的政治對手投鼠忌器。實際結果也是。自此陳水扁的支持者不是少了而是多了,陳水扁人身甚至政治命運都在向寬松方面發展。別說民進黨當政,就是國民黨當政的那8年,陳水扁的砝碼都在加重。
陳水扁第二次任偽總統第二年就被揭露起貪腐的運動搞得焦頭爛額,到2006年年初,陳的貪污行為基本大白天下,只是尚缺少司法調查條件罷了。當時包括深綠群體對陳水扁也失去好感。如果陳水扁沒有在2006年春做這樣的政治宣示,兩年后的下場會非常慘。別說什么保外就醫了,可能早就死在監獄了。
貧道2012年寫這篇文章,最后“值得借鑒”四個字,肯定是有所指。其實當時有人也面臨陳水扁同樣的問題,使用的脫困手段也一模一樣,達到的效果也大差不差。
林校長九百多字的《致歉信》,一大半內容用來控訴文革。讓貧道聯想到10年前陳水扁那次讓全世界都詫異的古怪表現。
與陳水扁以及某個人的情況很相似。一是都犯了明明白白無法掩蓋的錯誤。明擺著的是,林的漫不經心和愚蠢給黨和政府造成嚴重損害,上級領導肯定很生氣。二是都到了要離開現職(已經63歲)的時候,一旦在這個時候下臺或離職就永遠沒有翻盤的機會,下場會很慘。這時,“用激烈政治宣示為自己解困”幾乎是一個政客斷尾求生的唯一出路。
在當下的中國,人們對文革的評價是尖銳對立的,可以說肯定還是否定文革是政治態度一個最典型的標桿。雖然全面肯定文革的人并不多,但相當多的人認為文革也要一分為二。而在精英群體中,無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大部分對文革的負面評價要遠高于官方的水平。在他們眼里文革是萬惡不赦的反人類行為,是不容討論的。在微信里或者網上,誰要是對文革的“罪惡”稍有懷疑,批判都是歇斯底里的,不吝使用臟字的。
很簡單,只要林校長在這時發表“咒罵文革”的言論,就是一次政治宣示。這樣的宣示馬上會得到左翼人士的批評——這也是林校長想得到的。這些批判把林校長憑空塑造成一個“政治符號”,一個與極左勢力做斗爭的勇士。從此以后,任何人對林校長做任何事情,都必然被看做是一種政治宣示——對文革是什么態度。從而投鼠忌器。
不信咱們往后瞧,起碼短時間內林的校長還得做,以為沒法動他。最后肯定體面退出,而且再不會受沖擊。
不是林建平校長幼稚!是我們幼稚。左翼群眾包括左翼學者有一個特點,就是政治上“幼稚”。只從真實性和邏輯性上進行批判,對對方政治手腕的認知缺少敏感性。以至于貧道覺得不是左派害了什么幼稚“病”,而是他們天生的,胎里帶的“幼稚”,不喜歡從惡的角度來看待對手。
畫符驅鬼是貧道職業,不說“翹翹尾巴就知道拉啥屎”了,林校長這些把戲貧道還是能看清楚的。這里專門把林校長這個把戲挑明,是想提醒吃瓜群眾:要與政客們斗心眼,自己心眼少了不行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