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孫微評(科技泡沫)
1、中科大科學家遭“錘殺子女”威脅,上市公司董事長涉事。
評:這件事,表面看是一種利益之爭,而背后的真正原因卻是中國高科技新聞泡沫的破裂。
近幾年來,中國科技大躍進的新聞滿天飛,即使是專業人士經常都摸不著頭腦,隔幾天就曝出“黑科技”,好象整個世界全被中國的科技人員給解析透了,量子通訊就是其中最大的話題之一。現在,如果誰不承認中國的量子通訊用得好,基本上被會戴上“不愛國”的帽子,或者說他低估了中國的科技實力。“九州量子公司”正是利用了極端狂熱者的無知實現了多輪次資本炒作,把“資本黑”與“新聞黑”推向了違法道路,科學家的不嚴謹也應該為這一丑聞承擔部分責任——沒有無緣無故地風浪。
2、石墨烯被熱炒,某上市公司利用5G概念為減持鋪路。
評:美國人喊納米材料好,中國學界就瘋狂發表納米論文,中國產業界瘋狂推納米材料,美國講石墨烯具有革命性影響,中國學界又及時跟上了這一節奏,石墨烯論文又開始緊跟美國,中國“企業家”也開始雨后春筍般地聲稱自己能大量生產石墨烯原材料,并利用石墨烯制作電極。
真相呢?某龍頭上市公司據說一年只能賣5萬元的石墨烯材料,這些材料到底是自己制作的實驗級材料還是從外國買回來的原料再倒手,暫時還沒有一個定論。不過,有一個結論是成立的:中國還沒有一家企業可以量化生產石墨烯電極(摻入級電極產品都未量產,因為花不來)。目前為止,中國在石墨烯電極方面是世界吹牛吹得最火的國家,卻不是生產技術最成熟的國家。該上市公司利用這一切入點將自己包裝成5G通訊領域材料革命的領頭羊,欺騙了很多人,影響很壞。
3、新華社:我國將禁售燃油車?啟動研究不代表將禁售。
評:中國是繼德國之后第二個做出這種明確安排的國家,好象挺時髦的。
不過,在我看來,中國這次“緊跟”有點操之過急,給人的感覺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真的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了。事實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原創能力、升級能力和持續競爭力跟美、日、德仍有很大差距,在智能汽車的設計和生產方面還不在一個級別之上,如果按目前的中外汽車合資熱情,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很可能最后只能重復老路——市場換技術,為科技大國做嫁衣。
中國不是不可以跟隨德國,但必須先審視一下國情,根本就無法走在世界前列的事情,你官方越是過早炒作,越是給資本炒作者留下聚斂錢財的巨大空間,一提禁止燃油汽車,滿中國的全是“新能源概念股”,洪水一過,滿地狼藉。
4、中俄寬體客機命名為CR929, CR為兩國英文首字母。
評:如果該消息屬實,個人表示支持,雖然是合作,但這個過程有其必要性。實事求是地講,中國獨立自主地研發當然更好,但真正的大飛機離不開合作,尤其是“平等研發,成果共享”的合作。過去,美國也提出過跟中國合作,但那是一種殖民式合作,實際上只是給你一個低端制造和機械裝配的權利,得不到任何核心技術。如果中俄合作能打破這種模式,毫無疑問是值得考慮的。
中國的C919,可以認為是大飛機,但放到未來飛機發展的趨勢上看,它只能算小飛機,并不具有特別大的競爭力,突破200人以上的大飛機綜合生產能力瓶頸,強強合作也許是縮短差距的較好路徑之一。
5、中國成功發射“一箭三星”,正調查“長五”故障原因。
評:大家注意,凡屬新中國前幾十年留下來有老底子的尖端領域,中國即使有偶然失敗,但是,整體上是值得信賴的,這些領域的成果可以成為中國人的定心丸。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軍工(包括航天領域)也可能納入到混改的大程序當中,部分產業不排除最后私有化的可能性,令人產生比較大的憂慮感。
混改,很多人都擔心方向問題,我現在不想提了,廢話講一百遍與講一遍的結果是一樣的。
微結論:科技強國的理念沒有錯,科技泡沫的擴大化令人憂,未來的科技競爭力取決于今天多大程度上刺破科技泡沫的決心,不下決心刺破科技泡沫,中國的科技強國可能仍將活在“新聞”上。
寫于2017年9月29日星期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