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017中國新聲音”上海--臺北音樂節活動在臺灣大學舉行,最終音樂會被前來鬧場的“臺獨學生”打斷,主辦方不得不中斷演出,被迫結束。
親綠營媒體傳遞的信息是:
“中國新聲音”在臺大田徑場舉行活動,破壞了跑道,引發學生抗議,爆發了獨派和統派的暴力沖突,學生被暴力分子打破頭,需住院開刀。
從信息傳播技巧來看,同樣的事件,不同的表述,能得到不同的引導方向。
綠營純熟的輿論操作套路,將幾個關鍵詞嵌入到相關新聞信息之中,“統戰”“矮化”“濺血”“黑道”……
在這種顛倒黑白的輿論氛圍下,受害人成了施暴者,而施暴者成了受害人。
沖突的本質是臺灣校園被“臺獨”政治綁架,外在表現:逢中必反,逢中必鬧。
從整個臺灣社會來看,這種綁架無處不在,大陸官方說這是“特定意識形態”偏見,所謂特定意識形態,說白了就是臺灣幾十年如一日的仇恨教育,仇恨宣傳,仇恨洗腦。
從臺灣省到“廢省”,從“兩國論”到“親中愛臺”論,臺灣一直處于極度扭曲位置,它既是一個叛亂省份,又是一個迷失群體。
鬧場經過
“中國新聲音”作為大陸一個相當火爆的綜藝節目,之所以來到臺灣,是因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協議。上海與臺北在2010年,2014年簽定了《文化交流合作備忘錄》及兩市《藝術節交流合作備忘錄》。
2015起“中國新聲音”兩度來臺舉辦活動,這本是雙城論壇相關活動的延續,目的是為了開拓兩岸良性互動局面,在文化大學,世新大學舉動時,氣氛相對平和,沒有鬧出什么風波。
結果在24日在臺大卻鬧出一場丑劇。
從經濟角度看,臺大既然收了場租費用,就應當為活動順利安全舉辦提供保障,否則應當賠償損失。
從法律角度看,活動申請已經得到臺北警察局,文化局的批準。如果臺北建筑管理處認為臨建舞臺沒有經過驗收,那你找臺大事后罰款,跟表演并沒有多少關系。
從政治角度看,“中國新聲音”非但沒有因為意識形式對立而拒絕臺灣地區歌手參賽,而且還積極前往臺灣地區進行交流。
經濟,法律,政治,都沒有任何問題,那么這場鬧劇緣何而起?沒理由,必須找個理由。
臺灣找了個很有意思的理由,說廠商人員在搬運道具時破壞了跑道,于是大批學生趕來抗議。
事實上,當表演開始時,他們拉起的橫幅跟跑道沒有任何關系。
沖上臺后,他們在歡呼保衛跑道勝利嗎?也不是。
跑道只是個借口,扯跑道無非是想模糊焦點。這些政治標語,臺獨旗幟,顯然不是臨場變出來的。
無論綠營媒體如何顛倒是非,都無法抵賴這場鬧劇事前經過精心預謀的事實,沒有跑道問題也會有噪音問題,總之,你來了,我就得鬧你。
一場鬧劇
學生是真正的主角嗎?不是,他們只是臺前的棋子,幕后推手正在輿論場發動一波“反中”宣傳,想徹底抹黑丑化臺灣愛國陣營的形像。
黑社會,暴力團,這些帽子直接扣在了愛國陣營頭上,濺血,受傷,則把臺獨鬧場者形像拔高,博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張安樂兒子張瑋等人“毆打”學生,就是所謂的統獨沖突,大濺血事件。
這件事發生在舞臺被獨派分子占領,音樂會不得不結束之后。散場時,統派沒有過激行為。但是一幫學生跟著離場的統派人士身后大罵“中國豬,滾出去,中國豬,滾出去!”還有其它挑釁行為。
結果,中華統一促進黨成員據說是用甩棍狠狠揍了四名學生, 其中有一名張姓延畢生頭部被打出三公開的裂口,流了點血。
這就是“臺大大濺血”事件。
一幫小青年跟著四五十歲大人后面喊:中國豬,滾出去。你不是找抽嗎?
張姓延畢生很有意思,延畢生是什么玩意?就是永遠掛科畢不了業的職業學生。這位張同學今年32歲,歷史系的,大學還沒畢業。
張同學估計知道,憑學習能力這輩子也混不到畢業,更別說就業。但現在成“民主斗士”了。
三公分的口子呀,夠不夠保送哈佛大學?要不要上《時代周刊》?或者像太陽花領袖,賣緊酒的賣緊酒,選立委的選立委?
這款32歲延畢生留在學校有什么用?浪費社會資源不說,還帶壞新學生,但他又何嘗不是綠營政客真實寫照?
施政無能,治省無能,“用愛發電”來解決電力問題。既然這種人都能在臺灣掌權,32歲延畢生不搞政治搞什么?
人家喊拒絕統戰,他也喊,人家喊革命,他也喊,人家喊臺獨,他也喊。同去同去,張同學這款人在臺灣校園有的是,綠盔綠甲,手持鋼鞭,其結局大抵是“生于小島,死于愚昧。”
臺獨該不該打?
音樂節,綠營能嗅出統戰味道,凡事皆搞“政治掛帥”。相對大陸,我倒有點佩服臺灣學生的政治意識,可惜,立場站歪了,數典忘祖,甘心為奴,結局只能是淪亡與毀滅。
過去二十年時間里,“臺獨”勢力抬頭非常迅速,從“一小撮變成一大片”,在2014年3月18日反服貿運動中達到了最高潮。它跟基輔,突尼斯的街頭運動背后都是同一個師父。
從島內環境看,綠營逐漸把控了輿論工具,掌握了話語權,在教育方面,不斷推行“去中國化”運動,現在搞到連文言文名篇也要刪減的地步。
恐中,反中,拒中,變成了集體無意識的精神(病)大狂歡,再這樣下去,打麻將是不是“紅中”也不能用了?統戰呀,又紅又中,好可怕。
再看百年老店國民黨,現在連“九二共識”也不敢光明正大承認,既想從大陸撈得好處,又想迎合“獨臺”思維,真的很悲哀,也為大陸的果粉悲哀。
戒嚴時期,課本上寫著“做個堂堂正正中國人”,李燈灰,陳阿扁時變成了“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現在連“皇民化”都可以招搖過市了。
反服貿運動時,白狼張安樂罵這些學生“不配做中國人”,結果學生們報以掌聲。
抗戰時期當漢奸的,心里會怕,不敢公開承認自己的是漢奸,有很多借口來掩飾自己的漢奸身份和行為。
但臺灣不一樣,有些青年人欣然接受漢奸稱號,這背后是一系列長期操作所造成的:
一,去中國化。
二,美化殖民。
三,改寫歷史
四,丑化祖國
在臺大校園鬧事的學生,真的該打,無非是早打和晚打的問題。臺灣大學生跟為生計奔波的民眾相比,他們是特殊群體,福利要遠遠好于社會。因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成材,促進社會進步。
他們不會知道游覽車業主,賣觀光紀念品業主,面對陸客數量大減時的心酸和痛苦。
境外推手,島內政客是將校園當成反共陣地,分裂思想灌輸場地,學習反而不再重要,民生更是不足為道。
這樣的學生出來,在社會能有什么競爭力?在臺灣就業困難,就了業又嫌薪水低,于是,又想跑大陸來,因為他們心里清楚,大陸企業對臺胞有照顧之情。
但大陸不是這些“巨嬰”的搖籃,更不能容許“臺獨”分子兩邊吃。說過什么,做過什么,小本本都要記上。
不打擊這些人,后面的人就會形成一種心態,在臺灣搞“臺獨”能搏到名利就OK,搏不到,就到大陸混吃混喝,好像什么也沒發生過一樣。
那么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臺獨”在島內會常態化,而統派隨著一輩人的老去,聲勢漸弱。
臺灣輿論場對這兩派形像描繪也非常清楚:
“臺獨”民主自由
“統派”黑幫暴力
民進黨不就是這樣嗎?婊子要當,牌坊要立,還要罵別人是婊子。
昨天他們還在造謠說有十萬共諜滲入臺灣。對大陸,島內政客大打悲情牌:你要統戰我,你導彈對著我,你航母穿越海峽,你戰機繞島習行,我們很怕,我們是和平主義者。
和平嗎?一個音樂節目來臺灣大學,你們要組織人馬鬧場,沖上舞臺撒潑,你們是和平主義者?誰才是砸場子的黑社會?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有多少臺灣歌星在大陸被萬般寵愛?為臺灣帶回多少利益?捫心自問,除了大陸,還有誰會對你們這么好?
“臺獨”分子連音樂聲都不愿接受,難道他們真的喜歡槍炮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