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不允許印欺負小國;美軍在南海逗留6小時被驅離;印度調兵4萬進邊界。
評:暫時恐怕不宜于唏噓自己主持正義的能力,泥菩薩,先還是自己過好河吧!吹太多,世人會笑話咱。
打仗,當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你永遠以“老沉持重”為理由避戰,給外人的形象可能越來越象中國足球——想贏怕輸。中國足球這些年,你看中超,身價都蠻高,球市也蠻火,還真象那么回事。集訓的時候,個個帥氣得不行,花樣似乎也不輸給梅西、C羅,踢友誼賽,偶爾還能放倒大牌隊。然而,一到該出成績的時候,肥皂泡就破了。
冷靜理性是好事,經濟至上也不算錯。然而,這么大個國家,如果永遠只有“抗議”和“警告”兩個詞可用,時間久了,對內對外,都不好交待。
2、特朗普:美軍對朝已經“裝彈上膛,只等開火”。
評:大部分中國人都不希望朝鮮半島生戰,自2014年以后,我已經不反對朝鮮半島巨變,和平巨變可以,打仗巨變也可以,必須巨變。
為什么要巨變?因為越不巨變,朝鮮離我們的距離越遠,我們對半島的控制力已經步步消退。只有巨變,才能讓事情變得簡單化,你行,把半島拿下,不行,放棄這塊。這個世界的變化不可能總是按我們的設想來,想按老套路行事恐怕難了。
尤其要指出的是,很大一部分國人始終敵視朝鮮,老認為它是個累贅。那好,巨變吧!看看巨變后,誰贏誰輸?得失幾何?
3、中國鐵建拿下馬來西亞680億建設大單,被譽為“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
評:新聞只說明了承建,并沒有指出錢的來源,是“承建”還是“貸建”?不清楚。
拿下大單當然重要,配合國家大戰略也可以理解。但是,有些人認為在“一帶一路”節點建鐵路就是控制沿路所在國的運輸節點,那是大錯特錯的觀點。中國能力再大,你在幾十個國家也不可能建太多鐵路,你的項目在人家地盤也頂點就是一個微局部,建的時候很熱鬧,路一建完,時間久了,人家跟你各走各路,絕對沒有想象中的戰略效應,因為你不可能免費給幾十個國家修鐵路。
對外戰略堅定推行的前提是:不占用國內人民的發展資源,更不能透支國內資源。
4、雄安新區準備推行單位制住房制度。
評:單位制住房體制是毛主席時代最好的住房制度,它不但有利于和諧居住,還有利于緩解交通壓力,更有利于節約管理成本。
有些人把當年住房困難歸咎于住房制度不好,那是完全錯誤的看法,住房改善有個過程,過程慢一點,與很多因素有關,尤其與國家建設的側重點不同有關,建國初期,重工業輕民生是可以理解的,工業體系完善了,再逐步完善民生就有基礎。
隨著城市化推進,單位住房制度與商品房制度兩軌并行可能更為現實。
不過,冷靜想一想,雄安住房制度再好,也很難再在全國推廣了,各地的房地產飽和度太高,單位住房制度在大部分城市只有較低比率的推行空間。
5、《戰狼2》火燒中國,票房已達40億以上。
評:這部影片拍得不錯,與“花姑娘”和“小鮮肉”的電影比較,進步是相當大的。
然而,我跟很多同志在影片的正紙含義理解上有偏差,我并不認為這部分影響包含太多的“國家強大”,也無法從中看到撤僑的偉大。
我反復在思想中整理影片,有幾點想要說明:
A、影片很少能體現國家英雄主義,最大的表現手法是個人英雄主義。
B、影片反映了中國在非洲動亂國家的投資、援助和工作人員很多,這是與西方國家有完全不同的僑民現狀,中國軍艦沒離港,一方面基于國家對國人生命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人在那里太多。
C、影片反映了中國傳統的大愛和勇敢,比令人厭惡的荒淫情感片有極大跳躍,滿足了觀眾品嘗不一樣口味的需要。
D、總體上講,我認為該片的成功仍然是商業的成功,不是所謂愛國主義宣示的成功,這部影片很類似于《湄公河行動》,都是借用了“國家力量”,其實,兩部影片中都沒有反映多大的國家力量,“緝毒”和“撤僑”很大程度上給人的感覺是“無奈”,完全靠個人英雄主義解決問題。我反對動不動就“以國家的名義”拍商業電影。
E、影片中的“國旗效應”,這是不錯的鏡頭,反映了非洲人民對中國的傳統感情。大家不要忘記,非洲人對中國的感情絕不是因為中國的強大,而是因為毛主席當年的遠見,因為過去幾十年來在非洲的援助功德積累,有歷史性的非洲經營,國旗才擋得住子彈。
F、如何反映撤僑偉大?中國在非洲動亂國撤僑是有過榮耀的,但是,我個人不建議把它用商業影片來表達,我認為用“歷史記錄片”來反映更好,由廣電總局牽頭,以撤僑實際過程為背景,拍一部真實感人的記錄片,這樣的電影才有真實可信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愛國主義一旦反復被包裝到商業電影中,一部、兩部、三部還行,看多了,大家就麻木了,愛國主義也就隨之貶值了。
微總結:演得好,當然好,做得好,更加重要,排戲是為了演戲,實習是為了工作。幾十年了,不打大的,小亮一下肉也是可以的,不管在哪個方向。
寫于2017年8月12日星期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