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中國男子乒乓球運動員和教練員在成都中國公開賽上退賽一事,輿論已漸漸轉向,現在已經不是愛國不愛國之爭,而是關于中國體育的體制之爭,更有人歸結為舉國體制還是全民體制之爭,但我看了關于茍局改革思路的文章后發現,其實并不存在舉國體制還是全民體制之爭,而是中國體育的市場化之爭,也就是說,這次改革的根源是要讓中國體育走市場化道路,要讓中國國球走中國足球的市場化道路,從“永遠贏不了”到“永遠贏不了”!這就不能不讓人擔憂了。因為中國足球之路已經從市場化走向了資本化,可無論是中國足球的普及還是中國足球隊的成績都在一路下滑,從未出現高潮,如果要讓中國國球重走中國足球的道路顯然會讓人預知其結果。
中國足球和中國籃球是中國體育項目中市場化最早也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我們且不說中國籃球,其實中國籃球在走市場化道路之后也已經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國際大賽成績一路下滑。我們只說中國足球的中超聯賽,中國中超俱樂部現在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錢多人傻”的地方,現在我們看看2016年中超各俱樂部花了多大價錢買國際球星就可以知道其資本化程度之深。2016年12月,上海上港俱樂部以創紀錄的6000萬英鎊(約7050萬歐元、5.12億人民幣)的天價和40萬英鎊(約341萬人民幣)的世界足壇最高周薪(注意是周薪)購買切爾西俱樂部中場球員奧斯卡。2017年1月,江蘇蘇寧俱樂部以超過1億歐元的轉會費引進3名外援(不算球員工資)。天津權健以4500萬歐元轉會費和高達1500萬歐元年薪購得卡利尼奇的4年合同,權健將在卡利尼奇身上砸1.0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近8億)。2016年12月,上海申花俱樂部以1100萬美元的價格讓阿根廷博卡青年俱樂部的特維斯加盟,他的年薪成為國內所有中超外援的冠軍,達到3750萬歐元(約4000萬美元,2.8億元人民幣),周薪達到了61.5萬美元,這一價格也使他成為全球年薪最高的球星。據意大利《米蘭體育報》公布的一份世界球員年薪排行榜,在前10名中,有5位是中超所引進球員。
如果是國外俱樂部以如此高到令人發懵的轉會費、年薪、簽字費來購買中國球員,那或許還能給中國球迷一點點自豪感,然而這是中國付給外國俱樂部和外國球星的費用,這些巨額費用最終不可能由投資方出,而必然是由中國球迷出。
出了這么高的價錢買來這么多大腕球星來中國,中國足球是否就群眾普及 了呢?中國足球運動員的水平是否就被他們帶著一起提升了呢?顯然不是,在最近舉行的一場國際比賽中,中國足球隊與敘利亞足球隊以2比2踢成了平局,大家都知道,敘利亞現在幾乎全民都成了難民,連一個像樣的足球場都沒有,連這樣的球隊都不能贏,那中國足球隊還能贏誰呢?那么,花了這么巨額的資金,群眾性也沒有普及,足球水平也沒有提升,更沒有給國人帶來自豪感,難道僅僅是為了某些人所說的將體育當成了娛樂和觀賞?
數十年從未在國際賽場上因為勝利而升起過一次中國國旗奏響過一次中國國歌,中國足球從來沒有給中國人帶來過自豪感,也沒有讓大家熱血沸騰一次,你真的相信中國足球這樣的“只輸不贏”與“從來不贏”的市場化資本化的道路就是中國體育所需要走的道路嗎?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古廣明、左樹聲等一批老球星曾經讓我們有過對足球的狂熱,那個時候并沒有市場化,也沒有資本投入,卻讓人熱血沸騰。中國女排正是在那個年代成就了“五連冠”的輝煌,讓那一代中國人留下了激情奔放的終生記憶。然而此后近四十年來,中國足球一直像被打斷了脊梁骨一樣,始終站不起來。其實享受足球與金錢并沒有多大關系,并不是你把全世界的一流球星都買過來了,中國就成了足球大國和足球強國,南美洲和中東一些國家并沒有投入巨資,而他們的足球水平卻能達到世界一流,世界巨星層出不窮的產生。而中國這數十年竟然難以產生一名在世界上稍有名氣的足球運動員,在同為東亞的日本和韓國足球一直穩定地統治亞洲足壇的時候,中國足球卻以一場又一場無恥的失敗回報國家和球迷。有人說中超俱樂部投巨資購買外援是投資足球產業,我并不這么認為,在一個本國足球始終處于三四流水平的國家,你說在發展足球產業,能讓人相信呢?事實也證明中超聯賽一直在虧損,在一個毫無希望的產業上大量燒錢,只能形成巨大的泡沫。
從這次中國乒乓球退賽后爆出的信息可以知道,現在中國體育要全面推行市場化和資本化,我們可以清楚看見的是,中國籃球在推行市場化之后競技成績嚴重下滑,球員的水平也并沒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并沒有因為籃球的市場化而使籃球的群眾性更加普及,中國足球更是如此。我們應該清楚,市場化只是資本化的一種需要,沒有市場化資本如何進入,如何炒作?如何賺取巨額利潤?如何通過炒作而洗錢?但像中國這樣一個國家,要將整個體育都引向市場化和資本化,顯然是在走一條既不利于全民健身也不利于提升全民競技水平的不歸路,不僅中國足球、中國籃球會毀掉,中國所有的競技項目都會毀掉,體育的市場化與全民體育沒有任何關系,那只是資本的盛宴而絕不是全民健身。
不要打著改革的旗幟搞體育市場化,不要打著全民健身的旗幟搞體育市場化,那只會傷害中國體育,不僅會讓中國乒乓球這種中國力量象征的項目從此不再輝煌,而且會讓更多小眾的運動項目從此走上絕路。
我并不反對改革,但改革的目的一定是要讓體育的群眾性和參與性更高,更有利于群眾強身健體,能夠讓體育競技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使比賽成績達到世界最高或較高水平,如果不是如此,改革是為改革而改革嗎?是為折騰而改革嗎?是為了將中國國球變得平庸而改革嗎?
從“永遠贏不了”到“永遠贏不了”雖然是一樣的漢字,卻有不同的內涵,一個是中國國球的無敵于天下,獨孤求敗,一個是中國足球的永遠挺不起脊梁,乞求一場勝利。我不相信真的有人希望中國在國際賽場上永遠升不起中國國旗,奏不響中國國歌,我也不相信真的有人希望中國體育變質為資本大鱷的盛宴,而不是人民大眾的狂歡。
市場化絕不是萬能的!當我們看到中國國球英雄們起而抗爭的時候,我們似乎聽到了正在臨近的中國體育市場化的腳步聲,也聽到了某種類似于中國足球的敲門聲,于是我們更加擔心中國體育的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