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北大教授錢理群批評北大培養“精致利己主義者”以后,“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個詞便開始流行起來。錢老的話是這么說的:“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錢老對于北大和中國大學的批評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們局限于中國則是有問題的。因為不僅是北大和全中國的大學在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雖然嚴重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卻有著共同的源頭。那么,這種精致利己主義者的源頭從哪里來呢?最近火熱的楊舒平演講視頻給了我們答案——就是太平洋彼岸的美國。
沒有人天生就是自私的,所謂《自私的基因》這種說法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別說人,動物尚且知道無私的犧牲,為了保護自己的子女或伴侶,他們會本能地拼命,不惜犧牲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說,自私絕不是與生具來的。但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確實是有一整套的價值觀作為基礎的,而且是與美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體制相適應的。揚舒平的演講只不過是無數的接受美國價值觀的移民,為了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而出賣自己原來的國家和民族,夸張地討好美國主流社會罷了。只因她做得特別露骨、特別虛偽,所以引起了社會輿論一片嘩然。其實比他更過份的也大有人在,像郭文貴最近在網上瘋傳的一段視頻中就說,中國人要感恩美國,要設立感美節。
如果不是國內一片反對聲浪,我想她是不會道歉的,這就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義者,兩邊討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奈何如今資訊太發達了。沒有人可以兩邊討好。
一、批評楊舒平的聲音高漲 彰顯民族自信心的提升
本來是一件極普遍的事兒,一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居然在中國和美國鬧得沸沸揚揚,經久不息。批評的聲音和贊同的聲音都很多,但是我們很高興的看到批評的聲音遠大于贊同的聲音,而楊舒平也通過微博致謙了,并表示她是愛國的,愿意畢業以后回國發展效力祖國。而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也特意就此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聲明任何中國公民對于任何問題的表態都要負責任(是的,我們現在是全球大國了,大家都要開始注意形象了,就像小老板沒有在意你的穿著,但如今躋身世界500強、50強、前五強,看你還注意不注意),海外留學生對于國家發展的問題可能會有一個曲折的認識過程,中國歡迎任何真正愛國的留學生回來發展。這番發言,理性、客觀、具體,充分彰顯了中華大國的風范。
如果把時間再往前翻二十年,恐怕類似于揚舒平這樣的畢業演講,不會引發這么的反應,就算反應很大,更多的也是贊同的聲音。但是時代不同了,在中華復興,美國衰落的大背景下,這番演講變成了格外剌耳的聲音,構成了極不和諧的音符。二十多年前《北京人在紐約》風糜全中國,那個時候在大多數中國人的眼里,美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中國的高材生跑到美國去端盤子、刷碗,好像大家也認為是天經地義,而且還看作是中國人勤勞的優良品質,是的,當年的周恩來、鄧小平他們都是在歐洲通過勤工儉學回來的。
自五四運動以來,向西方求真理,是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中國青年的選擇,而他們求真理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祖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祖國的繁榮富強。但是很不幸,也有許多了忘記了這個“初心”,揚舒平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個,比她名氣大的人,還有很多。這類人我們通常叫做“買辦”或者“洋奴”,這類人在臺灣是最多的了,李登輝、蔡英文等等,當然香港也不少,李嘉誠據說還是共濟會會員。
這些買辦和洋奴的出現,是我們民族自信心喪失的結果。像李嘉誠貴為多年的華人首富,坐擁數百億美元的資產,雖然是香港人,但是一直背靠大陸,靠著轉口貿易和地產開發等發了大財,但是前幾年因為拋售大陸的資產而轉投英國和歐洲,前后投入了兩千多億港幣,但是短短幾年,損失了數百億,首富地位不保。為什么會這樣?就是喪失了民族自信心的結果,似乎覺得中國要崩潰了,船要沉了,趕緊跑到歐洲去避險。結果呢?離開了自己發家致富的風水寶地,跌倒在英吉利深深地海峽里了。
批評楊舒平的聲音越多,就說明了我們的民族越自信,證明我們已經能夠公正客觀地看待中國與美國的現狀了,能夠平視美國,而不再仰視。這正是一個大國公民的心態,這世界不再有任何國家值得我們仰視,我們中國即是最美的風景。我前面的文章就反復強調了,這個紅五月,就是中國的21世紀的開始,沒想到這么快就出來了這么一場風波。到了這個時間了,還有中國留學生為美國大唱贊歌,不惜歪曲事實,抹黑自己的祖國,只為博美國看客一笑。
作為一個長期以來,為促進中華文化復興而努力的中國人,我感到很高興,中國人終于不再那么崇洋媚外了。我們終于可以平視美國了,但是我也隱隱有一點擔心,事情會走到另一個反面的極端,那就是像某云那樣徹底的否定美國、否定外國的文明,那也是不對的。全人類的優秀文明成果,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老祖宗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算中華文化是一塊無價的美玉,我們也可以利用國外文化的粗糙石頭來打磨,讓它變得更加精致。文明的競爭與交鋒是歷史的常態,幾千年來,我們都是優勝者,這也是歷史的常態,只有近代這一百多年,我們差點淪為淘汰者,這是歷史的變態,我們現在已經走出了歷史的變態,進入了“新常態”。
我們要有對于中華文化的自信,不妄自菲薄。但是我們同時也不能妄自尊大,認為世界上只有中華文化是好的,其它的文化都是垃圾,不值得一提。蠻夷也有蠻夷的長處,還是要繼續師夷之長以制夷。我們要繼承中華文化博大的胸懷,善于學習和吸收一切優秀的文明成果,海納百川,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爬得更高,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是美國價值觀的精髓
美國是一個“個人主義”為本位的社會,這就是美國人所理解的自由社會的本質,也是美國的“自由主義”價值觀的本質。在這種價值觀里面,一切都是按照個人的需要來衡量的,個人需要不僅是國家、家庭和社會的尺度,而且是一切的尺度。這種個人主義當然也能培養無數的精英,所有人都在競爭中,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從而推動社會獲得巨大的發展。
但是這種“馬基雅維利”式的個人主義也是有害的,因為當個人凌駕于社會、國家和家庭之上的時候,這個社會就會出現問題。西方所有大國的快速崛起和衰落,根本上來說,都是由這種價值觀所決定的。有自私的個人,就有自私的社會,自私的家庭,自私的國家,當一個國家都是由這么一群自私的人所組成的時候,它是無法成就一個長久安定而和平繁榮的國家的。
我們看西方國家的崛起,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再到美國,每一個國家的強盛周期都是很短的,都沒有超過一個世紀。所有的西方大國、強國,都不能打破這個一百年的鐵律。美國自二戰以來,取代了英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迄今不過八十年,已經顯露敗跡,用不了幾年它的世界影響力就會被中國徹底取代。
“我死以后,哪管它洪水滔天”這句話就代表了西方精英的這種精致利己主義的價值觀的典范。有人說這句話是法皇路易十五說的,也有人說是他的情婦蓬巴杜夫人(一個超級拜金女,據說她花掉的錢比法國軍費還多)說的,也有人說是凱恩斯與哈耶克爭論經濟學理論時說的,不管是誰說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它代表了西方精英普遍信奉的價值觀,所有吹捧西方精英如何無私、奉獻的謊言也終究只是謊言。
想想在遠古,我們中國的大禹是治水的,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中國政治精英的犧牲和奉獻精神。而在西方,《圣經》所載的則是諾亞一家人乘坐諾亞方舟,逃離洪水的故事。我們可以想像,一旦美國金融海嘯洪水滔天,美國的精英也會跑到中國來避險。這是由他們精致的利己主義所決定的,事實上許多有遠見的美國精英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如果我們把時鐘前撥二三十年,當年那些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精英,紛紛流行移民,為了各種目的或理由。這些人就是最早學習和了解了西方文化,學會了精致利己主義的中國精英。但是二十多年后,再看當年這些中國精英在國外混得如何呢?那些移民的海外精英們忽然發現,當年那些學習成績、社會地位遠不如自己的同學、鄰居,都比他們發展得好,不僅是有錢、有車、有房,社會地位也比他們更高,而且發展后勁更足,反觀他們在美國卻面臨著日子一年不如一年,還時刻擔心著破產、裁員的風險,回國也不是,不回國也不是的尷尬局面,即便他們想回國,卻突然發現,原來申請中國的綠卡,其實比當初申請美國的綠卡還要難。
記得我們在北大剛入學的時候,一位給我們上思政課的副校長就跟我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說的是八十年代他的一位同學,很有前途的青年核物理學家,因為出國就留在國外不回來了。時間過去二十多年,當年還不如他優秀的老同學已經是北大副校長了,率領北大的代表團在美國訪問,兩人不期而遇,愰如隔世,愰然如夢。同學之間閑聊,自然沒有什么顧忌,當問到那位核物理學家為什么要留在美國的時候,他說,因為在美國可以有浴室泡熱水澡。就為了這個原因,他拋棄了祖國,投奔了自由美國的懷抱。二十多年后,當年的老同學做了北大的副校長,而他只是一個朝不保夕的中餐館的老板。類似的例子,我們可以找出很多很多,在歷史的大潮面前,真的是選擇大于努力。
至于當年那些民運分子,就更不必說了。都是北大、清華、北師大等名牌大學的高材生,他們到了美國,先是靠著罵中國、黑中國,從美國中央情報局領了一些豐厚的狗糧。像劉曉波那樣罵得特別兇,聲稱中國還需要殖民三百年就能實現現代化了的漢奸,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卻只能在牢獄里享受他的大獎了。更多的民運人士到了國外,互相攻擊,四分五裂,在貧困交迫中度過余生,甚至晚年都沒有保障,而當年留在中國的同學或成為億萬富翁,或者已經是省部級的領導,再差的也比他們強得多了。他們抓了一手好牌,都是天之嬌子,只是出錯了牌,結果輸得一無所有。
香港回歸的時候也是如此,許多香港精英并不看好香港回歸大陸以后的發展,變賣房子和資產,移民海外,去加拿大、澳洲和美國、英國。去了美國和英國的還好,去了加拿大和澳洲的就悲劇了。那里除了地廣人稀,風景尚可以外,根本沒有發展機會,找一份工作都難如登天。很多人只能干一件事兒,開中餐館,奈何一方面是手藝不行,另一方面顧客太少,結果不是賠本,就是關門。反觀那些到大陸投資發展的港商,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
三、中國教育應該加強傳統文化教養
要根治現代化和市場經濟帶來的精致的利己主義的沖擊,我們需要加強傳統文化的教養。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注重培養人的道德,世界上真正的最具有“貴族精神”和“貴族氣質”的是中華文化。所謂的英國紳士風度,只不過是拾中國人之“茶穢”,中國的茶葉傳到英國以后,才慢慢培養出來的貴族氣質,比起中國古代精英的貴族氣質來,差距十萬八千里。當然英國人不會告訴我們,所謂的英國紳士風度只是中華文化以夏變夷的結果。
現在中國的教育問題很多,最嚴重的是中國的大學教育,因為中小學的老師都是大學培養出來的。大學教育搞好了,中小學教育也就自然會好起來。對于中國的大學,我們首先應該強調大學之道。《大學》是四書之首,過去一千多年里,所有讀書人的必修課,但是今天的中國大學卻沒有把它作為必修課。反倒是把英語放到了一個非常不恰當的重要地位,其實在浪費大多數學生的時間,也導致了教育和科研評價體系的導向偏差。
《大學》所闡發的大學之道,即便在今天看來,其實一點也不過時。概括起來講大學之道包括了三綱八條目。所謂三綱,即是《大學》開頭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是一種非常崇高的教育理念,就算是在今天也是如此,歷久彌新。
第一綱,在“明明德”,它的意思就是要覺醒人的德性,也就是西方所謂的“啟蒙”。只不過西方所謂的“啟蒙”更側重于人的知識層面,而《大學》則直指人的德性一方面。按照儒家的理念,人性本善,明德,就是孟子所謂的“善端”,惻隱之心、羞恥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原文是這樣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良知”,“明明德”就是王陽明的“致良知”,這就是為什么王陽明特別強調《大學》,喜歡《孟子》的原因,他把兩者有機的融合在了一起,從而開辟了自己的心學。明德,是人與生俱來的德性之光輝,明明德,就是發現、開啟這個光輝的德性,究其極致,則可以與天地同輝,與日月同明,如同毛主席那樣。
第二綱:在“親民”。“親民”的意思就是將自己的德性推己及人,即孟子所謂的“先覺覺后覺”。就像我現在在這里寫這個文章,如果你以前沒有領悟我這個文章的道理,而你看了我這個文章,明白了這個道理,那對我來說,就是先覺覺后覺,就是“親民”。雖然我不是官,但是我向你傳遞了這個道理。當然說到這里,我們還必須要知道,《大學》在古代是培養“大人”的學問,用今天的話來說,也就是官員或精英,在整個社會體系中處于上層地位的人。所以,對于他們來說,親民就是毛主席所說的“走群眾路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自己所明悟的道德,作為群眾的楷模,這樣全天下的老百性,也就向善了,民風也就純樸了。所以,孔子說“為政以德”,如果一個國家統治精英,自己不尊守道德規范,不率先垂范,哪怕發明再多的法律,擁有再多的財富,養再多的軍隊和警察,也無法使一個國家長治久安。
第三綱,止于至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于善的追求,永無止境。不是說真的有那么一個至善的境界在那兒,你達到了就可以不再追求了。不是這個意思。這個至善,就相當于數學里面說的無限大,你數數,永遠也數不到無限大那個數。對于這個境界,古圣先賢的說明各不相同,《尚書》言“以德配天”;孔子講“從心所欲不逾矩”,又說“天何言哉,四時行政,百物生焉”,孟子講“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周敦頤講“立人極”、“圣同天”,毛主席說“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這些都是圣賢對于至善境界的不同說法,這個至善是值得我們永遠追求,哪怕我們永遠也達不到。
剩下的八條目,我就不多寫了,不然,就會太長了,一寫就收不了筆的。如果有人對《大學》感興趣,就多點贊,留言,回頭哪天我有空,專門寫一篇解讀《大學》的文章。
儒家的文化是一種精英的文化,強調精英階層的自覺、自律,這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最先進的政治理念。一個社會的秩序的維護和完善,精英階層既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應該是最大的責任者。如果精英階層信奉“哪管我死后洪水滔天”的信條,而不是“止于至善”的信條,那么我們培養出來的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不是德才兼備的“圣賢”。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或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里,將一國家的國力推向極致,但是隨后而來的可能是塌方式的崩潰。
而一個德才兼備的圣賢階層治理的國家,追求的是萬世太平,長治久安,也許開始可能會苦一點,累一些,但是卻能夠為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打下一個宏大的基礎。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就是如此,沒有前人栽樹哪有后人乘涼。沒有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的勵精圖治,艱苦創業,我們是會有改革開放以來的輝煌成就的。而今天,我們又在習總的帶領下,開始我們“不忘初心”的新長征之路,也必將為中國取得更大的輝煌奠定更加雄厚的歷史基礎。等到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將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巔,創造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告慰我們先烈的英靈!
關于深挖楊舒平的的往事,已經有太多人寫了,而關于馬里蘭大學與中央情報局合作,是美國反華勢力的大本營之一,校長陸某是個著名的反共叛國分子,以及令人難堪的是,中組部與馬里蘭大學合作,往那里送了600多名中高級領導干部去培育,等等背后的細節問題,我就不深扒了,因為見微知著,才是我輩哲人該做的事兒,那些已經有許多人寫了,我沒有必要重復。
馬里蘭大學校長陸道逵歡迎達賴到訪并演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