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恐襲事件震驚世界,轟動效應可謂不小,挨了揍的法國正大動干戈,很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大有要奮起完成美國之未竟事業一般。于是,有關巴黎恐襲事件在戰略上影響就開始議論紛紛了。有人甚至據此斷言,“新一輪世界格局的分化組合開始了”,一篇題為《巴黎事件的世界意義:俄歐和好,美歐離心》可謂其代表作。具體而言,有如下三種說法:
一是歐俄聯手說。這種說法認為,發生巴黎空襲事件,將導致歐洲與俄羅斯攜手聯合對付恐怖主義勢力,化解原來的對立,實現和好,與此同時,歐洲與美國將漸行漸遠,脫離美國的戰略軌道,進而導致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進一步下滑。
二是“重返亞太”偃旗息鼓說。這種說法認為,在巴黎恐襲事件的影響下,國際安全的核心舞臺將重回中東,也就是說,全球戰略的重心又轉回到了這里,美國對此不會袖手旁觀,這樣一來,美國針對中國的“再平衡戰略”,就有可能在有心無力之下,不了了之、偃旗息鼓了。
三是第三次世界大戰起點說,這種說法肇始于法國,法國人認為一場大戰已經開始,而且這將是新的世界大戰,接著有各方政要附和,甚至連教皇方濟各也都附會此說,稱之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于是一些中國人也認定,伊斯蘭國已經成為“西方世界最危險的敵人”,雙方的戰爭已發展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此次巴黎空襲就是這場新的世界大戰的起點。
建立在上述三個重要判斷的基礎上,于是中國的優越地位據凸顯了出來,簡直就了人家的香格里拉,成了人類的諾亞方舟。
筆者以為,上述這些說法未免太過想當然,甚至說這根本就是臆想也并不為過。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歐俄聯手說不能成立
在反恐問題上,歐洲與俄羅斯出現一定程度的協作也是可能在,但是他們兩家在戰略上并不一致,在中東乃至一切地區和地緣戰略上都矛盾重重,所謂歐洲俄羅斯聯合了,并且還要與美國漸行漸遠、出現離心傾向,這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何況歐洲自己在戰略上都一直難以做到真正聯合,彼此之間很多時候在很多問題上都同床異夢,各揣心腹事,哪里還能整體性地與俄羅斯聯合。這種事歷史上從未有過,今后也沒有任何可能。
第二,美國不會搞戰略重心再轉移
不管美國今后會不會對打擊ISIS及恐怖勢力袖手旁觀,美國都不會把主要資源與主要精力轉移到這里,巴黎恐襲事件不會導致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再轉移,美國的戰略定力不會這樣弱不禁風。相反,美國將會進一步加大經營“重返亞太”戰略的力度。這一點,已經在最近的奧巴馬亞洲之行的一系列具體表現中看得清清楚楚。至于美國“有心無力”一說,純屬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
第三,世界大戰還是打不起來
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歷史時期內打不起來,這是中國對世界形勢的一個基本判斷,應該說,這個判斷原則上是正確的。筆者以為,就算中美之間發生大規模戰爭,也不能說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世界大戰的一個基本標志,是世界主要國家和主要地區都卷進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中,而現實的反恐戰爭離這樣的標準差得太遠。奧巴馬已經表示,今后依然不會為打擊ISIS而派出地面部隊。連地面部隊都不肯派出,說什么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當然,否定上述幾種說法,并不意味著筆者否認巴黎恐襲事件所具有的重大影響。事實上,伊斯蘭恐怖主義與西方世界之間的殘殺,將極大地牽制、消耗西方的戰略資源,將成為西方的戰略與政治潰瘍,從而給包括美國在內整個西方世界的戰略布局帶來重大的干擾。
但是,無論是從中國的戰略利益出發,還是從人類世界和平的角度,人們都不該把伊斯蘭恐怖主義勢力對西方的牽制與干擾估計過高過度,好像只此就可以令西方疲于奔命、再無侵略動機與侵略能力似的。如果為這樣的估計所左右,戰略上就有可能犯嚴重的輕敵錯誤。相反,巴黎事件雖然一時喧囂,但基本上不會改變當前及今后一個歷史時期世界戰略格局的發展大勢,為此,必須有以下幾個清醒的認知。
一、中國必須要在亞太地區做好應對嚴峻事態的準備
美國、日本加上澳大利亞等,現在這一戰略集團的力量已經有超過北約集團之勢,這樣一股龐大的戰略實力足以在亞太地區掀起空前的驚濤駭浪,中國在戰略上仍處在被動和被圍剿的一方,今后的局面可能還要更嚴峻、更險惡,今后的路程上將步步驚心、處處陷阱、事事陰謀。為此,中國必須有足夠的精神和物質準備,千萬不能以為天下太平、可高枕無憂矣。
二、俄羅斯還要繼續與西方進行艱苦的搏斗
烏克蘭危機不會就此銷聲匿跡,西方還要據此大做文章,以為“烏克蘭危機要么邊緣化而被世人忘記,要么轉而成為俄歐大合作的催化劑”,根本就是一廂情愿。實際上,西方不會放松對俄羅斯的制裁、孤立,不會放過一切打壓俄羅斯手段和機遇。俄羅斯的處境依然難以改變,還要與整個西方進行艱苦的搏斗。與中國一樣,所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三、中俄亟須進一步加強戰略上協調、協作
中俄之間在戰略上相互支撐,對中俄兩國來說,這都是各自最后的一根救命索,一旦失去彼此的支撐,任何一方都將立刻陷入戰略災難之中,這一點,只要稍懂一點戰略常識的人都一目了然。前幾天有消息說,中國向俄羅斯預付了巨額資金,給俄羅斯來一個雪中送炭,如果確有此事,這真的很好,這說明中俄正走在戰略上相互協調、協作,相互支撐的正確道路上,只是今后力度與范圍還應該進一步加大。
巴黎恐襲事件余音未斷,法國人還在上躥下跳,但預計咋呼一陣子也就過去了,接下來的就是緩慢的煎熬。法國人可能還有一些歐洲人因此神經衰弱是完全可能的,但這個事件在全球范圍內掀不起什么大的戰略風浪來,全球的戰略基本格局未變,各大國在策略上可能會有微調,但既定的戰略步驟將依然扎實有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