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文化戰!《萬山紅遍》笑傲《最后的晚餐》
文/地藏王菩薩 2015.11.17隨筆解讀
2015年11月15日李可染畫作《萬山紅遍》1.84億成交
今早的新聞報道,李可染的畫作《萬山紅遍》拍出1.84億元。《萬山紅遍》是李可染以毛澤東《沁園春·長沙》的詞意為母題所作,堪稱其創作生涯中的巔峰之作,也是新中國美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這是一幅很有志氣的作品!創作于毛澤東時代,60年代。到2015年11月15日又重新煥發出光彩——“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一片欣欣向榮的紅色氣象!
此時此刻,美國歐洲還在焦頭爛額的應對IS,完全沒有了2年前《最后的晚餐》拍出1.8億港元時的那種得意忘形的樣子。偶爾,美國軍艦跑到中國南海“作秀表演”一番,像阿Q一樣,剛被俄羅斯踢了屁股,便跑到中國后院對著日本菲律賓大喊一聲“老子還是老大”,然后,便屁顛屁顛的消失在“西方日落“里。——有種去挑釁俄羅斯啊? 美國不敢了吧? 欺軟怕硬,從來都是流氓地痞所為。
2013年10月份,曾梵志創作的以“戴面具的紅領巾”為素材的《最后的晚餐》拍出1.8億港元天價,在當時引起轟動。這幅《最后的晚餐》表現出——13個戴紅領巾的孩子面前,是打碎的“紅色晚宴”,看起來“血肉模糊”,而人物的手上似乎“沾滿鮮血”。媒體報道說“紅領巾、三道杠象征著轉型前的中國。而《最后的晚餐》原作中叛徒猶大那個位置上,被曾梵志安排了一個不戴紅領巾、而是打著金黃色領帶的人物,曾梵志解釋說‘金色領帶代表金錢,代表西方資本主義’”。
于是,這幅畫的主題便不難理解了——西方資本主義代理人,那位不戴紅領巾而戴領帶的“叛徒”(他坐在猶大的位置),注視著中央“三道杠”,桌子上是打碎的“紅色晚餐”,其他“紅領巾”驚慌失措,預示著“最后的晚餐”之后,宴席將散,座在耶穌位置的中央的“三道杠”將“下臺、受害”。屋里墻上是書法、是中國元素,桌上是打碎的“紅色晚餐”,屋外是一片藍色。——媒體報道說“這種帶有政治符號、包含政治隱喻的當代藝術品已經屢創天價”。
《最后的晚餐》作者在得意洋洋之余,卻忘了,這幅畫無意中卻承認了——中央“三道杠”象征著耶穌、救世主,而那位“不同顏色”的戴領帶的人象征著“猶大、叛徒”。——象征“共產主義”的“紅領巾”才是西方人的耶穌救世主,是值得西方人膜拜的。象征“資本主義”戴“非紅色”領帶的人是猶大、是“其罪可誅”的叛徒。“資本主義”該被西方人唾棄——不知這是不是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真實內涵?被人以1.8億港元拍走?哈哈!
筆者借寫此文之機需提醒的是——對文化產業而言,文化作品的價格、票房、收入利潤等不是最主要的,文化作品包含的“意識形態、精神教化、得心或誅心”內容才是最主要的”價值指標“!
媒體報道說“在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價格排行榜里,遍布著紅領巾、綠軍裝、天安門……這些政治符號。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系列、岳敏君的“大笑人”系列等,均有強烈的政治意味,而這樣的作品已經屢創天價。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一號》在2011年拍出6562萬港幣;岳敏君的《轟轟》在2008年拍出5408萬港幣……《最后的晚餐》這樣聚焦大時代變遷的作品,是藝術家的又一次創新。曾梵志的作品拍出1.8億也許是偶然,也許有泡沫;但他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絕不是泡沫。他和張曉剛等人的天價畫作,的確是當代藝術的巔峰之作……曾梵志這樣一批人把住了時代脈搏。“89后畫家”創造天價、成為市場寵兒,并不是偶然。”——這些媒體是“美國芝音”培訓出來的吧?
《最后的晚餐》拍賣出1.8億港元有什么樣的歷史背景?——2012年315之后,薄下馬。重慶“唱紅打黑”遭遇“曲折”。2012年底十八大召開。召開之前,英國媒體采訪張維為教授,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張教授啊,你覺得中共還會有十九大嗎?”——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你覺得中共還會有十九大嗎” ?《最后的晚餐》拍出了1.8億港元的天價!
十八大之后,習近平上臺,提倡“共同富裕”,走群眾路線,成立國安委,不讓否定毛澤東時代,整頓意識形態,“獵狐”反腐打擊團團派派,紅色文化又重新振興,(當然,這期間也伴隨著舊勢力想借美國之力搞“倒逼”。道路曲折,“只顧發展不顧國家安全”還是“即顧發展又顧國家安全”,這兩條路線還在博弈過程中。)——正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萬山紅遍》笑傲《最后的晚餐》,《萬山紅遍》拍出1.84億元的天價!
“文章合為時而著”,“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都是古人說的。我們中華民族本是文化戰的祖宗,到了改革時代,反倒受西方“和平演變”,特色治國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隨筆解讀,歡迎轉載。
2015年11月17日
2013年10月5日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拍出1.8億港元天價
延伸閱讀一:
地藏王菩薩:美國佬的“最后的晚餐”之夢
2014年5月4日
戴面具的紅領巾《最后的晚餐》,在香港拍出1.8億港元的天價,此事曾引起廣泛關注,筆者看到此畫的第一印象,便是:打碎的紅色晚宴、以及基督教故事的悲劇背景,此畫的弦外之音不言而喻!元龍今日把《最后的晚餐》進行了再創作!——99%的美國人能否叫醒那位白日做夢的美國大佬?!這幅畫的名字我想了一下叫做《美國佬的“最后的晚餐”之夢》
《美國佬的“最后的晚餐”之夢!》——中國民間群眾的文化創意!
2014年5月4日
延伸閱讀二:
關于“文化戰”,筆者推薦邊芹的一些作品供90后、00后等年輕人參考:
邊芹:我們怎么會落到這一步
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shidai/2013/04/301085.html
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sichao/2011/09/253177.html
邊芹:被策劃的中國文藝
http://www.juliangmedia.com/Article/wenyi/2012/11/298947.html
邊芹在烏有之鄉的作品合集
http://www.juliangmedia.com/e/search/result/index.php?page=0&searchid=45324
延伸閱讀三:
毛澤東時代的文化作品 與 改革開放時代的文化作品 相比較
1、毛澤東時代,受推崇的文化作品
2、改革開放時代,受推崇的文化作品
左為《血緣:大家庭三號》,右為《轟轟》
左為《肉聯》,右為《違章》
看這些繪畫或雕塑作品,跟看莫言小說 感覺都是一樣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