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中國自信”
這個4月才過了三分之二,但是很熱鬧。有“畢福劍”,有“希拉里”,有“大河報”,有“加多寶”,當然還有“胡耀邦”。
4月6日,“畢福劍”以另一種形式火了。央視作出從4月8日零點開始至12日零點止,暫時停播畢福劍主特的央視所有節目的決定。4月8日,央視網新聞中心微博發聲明,稱畢福劍作為央視主持人,在此次網絡視頻中的言論造成了嚴重社會影響,我們認真調查并依據有關規定作出嚴肅處理。4月8日,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發布了撤銷畢福劍形象大使的聲明。4月9日晚,畢福劍在微博道歉:“我個人的言論在社會上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我感到非常自責和痛心。我誠懇向社會公眾致以深深的歉意。我作為公眾人物,一定吸取教訓,嚴格要求,嚴于律己。”
畢福劍的“道歉”不是道歉,正如其他的道歉不是道歉一樣。這點大家也看得明白。
到這里,就可以了。畢福劍個人會怎樣,一點也不重要,我也一點都不關心:無論怎樣的最后“處理”結果,都會通過那結果表達出意義來,也許那意義才有點價值。
“希拉里”是說要參選美國總統,輿論有那么一兩天的熱炒,媒體弄出希拉里第一次競選時(2008年2月)說的話:大家支持我吧,我當選了就不那樣了,“因為我知道怎樣對付中國”。炒作的意圖不過是說這女人對中國一貫如何之類,意思是說,我們要未雨綢繆。誰參選、誰當選美國總統,我不關心,“希拉里”這事我注意到的一些人始終不渝的“美國自信”。當然不僅僅是我才注意到這一點。
“加多寶”、“大河報”,從出現狀況到這二者的后續反映來看,我感興趣的是社會效果,這也是自己一直只關注沒有說點什么的主要原因:社會面上,我是說在中國,已經有壓倒性的聲音,清楚地指認出了它們就是反面教材,清楚地認識到了它們所玩的文字游戲,毫不含糊地看出了它們所耍的小伎倆。
這些事情綜合起來,我想說的還是前些時候引用的毛主席的話:我們可以寫出很精彩的文章。而且,我以為,從網絡上的很多人的發言來看,加起來,確實是精彩的文章。
邵教授有一段妙語:無論是接受采訪還是被要求寫各種報告,我最煩的問題就是:某國做了某事之后,中國怎么應對。難道我們就沒有自己主動設計的戰略和規劃了非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第一,很多事情不過是潮起潮落,無需應對,第二,更重要的是塑造事態讓別人應對,第三,如果非要應對,那也是迎對。
房教授也說得很好:反對,還是要反對滴!反對,是不會有神馬效果滴!所以,反對之后,不僅要面對,更是要應對!應對,永遠比反對有效果!同時,還要采取更多的主動作為,叫他們去反對,叫他們去應對!就像我們現在正在干的那個啥,多多益善!
我想,那些事所折射出的含義,兩位教授的話,才有了“中國自信”的意思。這是值得高興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