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尖銳的指出如今中國的內政外交存在的問題是內失仁義外失公道。現(xiàn)在有些人也習慣用中華歷史上的春秋戰(zhàn)國來類比當今的世界局勢,說如今是大爭之世。天下之亂皆因爭私,私爭。無論對于一個國家之內,還是對于世界都莫不如此。當今的天時就是中華文明復興,以公道笠天下,世界又面臨一個商周興替的時代。世界不再需要一個自私自利的護食的美國。美帝等就是今天無道的商紂。現(xiàn)今世界格局做個比喻還恰似一個諸侯會盟而盟主變換的時代。
西方人習慣講權而中華文化習慣講道。所以中華要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不應跟在西方屁股后面講“權”,因為和人權主權相比,世界更需要公道正義。中國的“道”思想許多年來被神秘化。其實理解“道”思想如同理解矛盾學說。都是借物而喻理。道原本就是路。所以道即公道。講道要懷公心才能講公道。而西方人講權,往往從個人利益出發(fā)。講權的結果就成了爭私利。這個世界上雖然人與人同,但也是人與人不同的世界。有的人愿意與人為善,而有的人就是想著與人為惡。與人為善的人不想樹敵這個世界上也就沒有敵人。而與人為惡的人就是想因為其自私自利。
中國所以叫中國就是因為中華民族的周朝時代而來。周天子是居中之國,進而分封諸侯國。使諸侯個安其土,個守其民。防止不同部族間的利益爭斗,實現(xiàn)天下太平。這就是古時候行封建制的原因之一。而周天子的居中之國要想使諸侯聽命,并非如現(xiàn)在西方人簡單的依靠強權,而是建立了一套制度——周禮。更高層次就是周天子要以公道笠天下,公正的處理諸侯之間,和諸侯國內部不能解決的矛盾。這樣才能得到諸侯的敬服。所以說一句話概括中國的未來戰(zhàn)略就是——現(xiàn)在中國要做的不是春秋五霸,也不是戰(zhàn)國七雄。而是站居世界道義的周天子。
網(wǎng)上看到徐月芬撰文指出《中國謀略存在的問題》。先節(jié)錄如下:
中國的謀略文化,有一種明顯的取向,那就是“防”和“守”。韜光養(yǎng)晦也好,捆綁謀略也好,基本上都是屬于這一類。三十六計,可謂中國謀略的精華,但是從整體看,它屬于“防御性”謀略,而不是“出擊性”謀略;是“被動性”謀略,而不是“主動性“謀略。
長城,作為中國最著名的軍事建筑,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謀略的“防守”取向。長城修建的目的,以及它在歷史上的實際作用,就在于防守,而不是出擊。更令人慨然的是,修建長城的,不是別人,恰恰是秦始皇!而秦始皇是中國5000年的歷史中,絕無僅有的有著鐵血開拓精神的偉人。就是這樣的一個鐵血開拓者,卻在中國北方廣袤的原野上,從東到西上萬里,筑起了一道城墻,把自己圈禁在了長城以內。(從略)
文章結尾徐月芬講到:“從文化的角度講,中國傳統(tǒng)謀略的這種缺陷,幾乎是必然的。一個人如果滿腦子琢磨的,是如何守住已有的一畝三分地,而未曾想過走出去,開發(fā)更多的土地,他的腦子里,怎么可能會有大的布局和大的謀略呢?”
讀罷這篇文章感覺徐月芬提出了一個令人思考的問題。但又沒有給出正確答案。我個人認為:如文章所訴的謀略問題,正是因為中華政治思想的天下政治觀丟失造成的。其實不僅是從秦始皇的長城更早的如《禮記》所訴:“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古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池溝以為固,禮義以為紀。”就記載了私天下的圈地盤——城郭池溝以為固。
什么是古人說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呢?就是堯舜以前的時代。再早就是太昊伏羲.軒轅黃帝時代。中華文化主張?zhí)烊撕弦弧L鞜o私覆,地無私載。因為人有了智慧也有了私念,老子說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所以中華文化里把執(zhí)掌天下治權的人叫做天子,因為自然沒有私念。就是希望天子行天道,出于公心,行“損有余而奉不足”之道。中華民族不是歐洲小國林立,為什么?功勞是歸秦始皇嗎?不是。是黃帝、堯舜王天下而不私天下。是因為古代圣賢有天下政治觀。人生必架于物。人分地域而居,物分地域而產。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天下政治思想就是要避免因為生存資源的爭奪,人為的制造了地域矛盾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他們出于公心而行使天下治權,也不把這個權力看成自己私有與私有繼承的。
可惜的是,中華民族那么多人,自堯舜后都想要得到堯舜、黃帝一樣的權,而沒有堯舜、黃帝一樣的德。所以這些小人也叫皇帝而非黃帝。主張與公道蒞天下是中華圣賢的天下政治觀與人的圣賢政治,但到周朝天下公權變?yōu)樗接信c私有世襲就已經(jīng)失道很久了。所以公道蒞天下的天下政治觀與人的圣賢政治思想只能往周朝以前追溯。
以地域的天下政治觀和人的圣賢政治結合,中國政治思想主張的是政道,圣賢政治主張以身觀身,以國觀國,以天下之心觀天下。中華圣賢主張禮讓而不是私爭爭私。一人興仁天下歸仁焉。但對無道之人也應該以公道對霸道,以有道伐無道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天下太平。所以《尚書·洪范》里才說:“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那位網(wǎng)友說了:一個果敢問題,你居然扯到了太昊伏羲與軒轅黃帝,是不是扯得太遠了?我倒不這么認為。扯這么遠就是讓一些人不要在應對果敢問題上進退失據(jù)。因為三十年來我們的外交政策雖然口頭上堅持毛澤東時期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但實則是一種媚美外交,凡事都要看美國人的臉色,處理國際事務不敢伸張公道正義。其實毛澤東時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干涉他國內政也沒成為一種束縛。毛澤東道蒞天下,在世界范圍內為被壓迫民族與國家正當權益。
對于果敢我了解的不是很深入,只能從百度上了解一些皮毛,在此也不引述。個人認為既然現(xiàn)在戰(zhàn)事已啟,不僅傷及果敢百姓,且有炸彈落入中國傷及無辜。所以我們第一步應該不僅做出邊疆上的軍事防御,而應主動派出中國的軍事外交代表團調節(jié)維護和平。
世界上每個地區(qū)的政府都有保證這個地區(qū)的人民安居樂業(yè)幸福生活的責任。所以現(xiàn)在的緬甸政府也有責任做到。如果做不到那就另當別論。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以我們處理果敢問題就是果敢問題。用不著瞎聯(lián)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