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三無人員特別是果粉在論壇上網絡上很賣力地拔高張靈甫,一些看不慣這種莫名拔高的網友也紛紛出來還原這個張靈甫,搞得火藥味濃濃的。
張靈甫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值不值得這樣熱鬧地去折騰呢?從各方面的資料來看,大于覺得張靈甫的個人歷史很清楚,簡單來說就是抗日受過傷,反共丟了命,為官無德行,效忠蔣介石。對這樣一個歷史清楚又簡單的敗軍之將,有什么折騰的價值呢。
看起來,果粉們費力拔高張靈甫的著力點在他抗過日,不顧歷史地給他貼上“抗日名將”的花黃。如果果粉們真的看重“抗日名將”,就不應該忘記李宗仁。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新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北伐以后十年期間,屢次發動和參與中原大戰等國民黨內戰,亦苦心經營廣西。抗戰時,動員廣西將士抗日,指揮多次大戰,在臺兒莊大捷中名震一時。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中正下野后,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后出走美國,后于1965年7月2日偕夫人郭德潔經瑞士回到中國大陸。
比較起張靈甫,李宗仁“抗日名將”的身份應該是沒有什么爭議的。但是,臺灣國民黨就把這個“抗日名將”入了另冊。記得白崇禧的兒子作家白先勇就抱怨過,臺兒莊大捷,國民政府厚厚一本《中央抗戰史》里,沒出現指揮官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名字。大于到臺灣旅游時,在中山紀念堂等處看有關抗日內容的圖片展示時,特別留意過有沒有“抗日名將”李宗仁的資料,但是沒有一點收獲。所以,如果果粉們真的看重“抗日名將”,大于建議他們是不是先到臺灣去把李將軍從另冊里撈出來,否則就太不地道了。
說來說去,大于覺得果粉們折騰張靈甫的抗日不過是幡子,他們真正要張揚的是張靈甫的效忠。在階級社會里,效忠什么階級,始終是評價一個人物的主線條,對張靈甫的評價當然不會例外。毛主席曾說過,那場大革命,實質上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政治大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廣大革命人民群眾和國民黨反動派長期斗爭的繼續,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階級斗爭的繼續。當年一些青年學生沒有歷史閱歷,不太理解。現在有了一些閱歷,就很好理解了。所以遇到“折騰張靈甫”這種事,他們就知道這不過是“長期斗爭的繼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