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一則新聞說起,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5/c_127388457.htm
但是看到了網友們的質疑以后,越發覺得這張借條不僅荒唐,而且背后很可能還有玄機。因為在這個事情過程中,有當事人、被委托人、證明人、鑒定機構、證明材料,可以說人證物證“一應俱全”。尤其是竟有高齡的老紅軍出來證明存有多處漏洞的借條的真實性,更是讓人值得深思。
一、就此現象的本質來說,不過是向中共進攻的手段變換而已。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經受百年屈辱和蹂躪的國家與民族來說,那些帝國主義列強當年洋槍洋炮欠下我們的血債、不平等條約掠走我們的財富有多少?就算后來我們實行了全面開放,我們的血汗工廠支撐著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享受廉價的中國制造,可作為生產者的我們自己,卻承受著生存的高風險與高成本。為他們送上豐厚的生產利潤,以賺取那點可憐的加工費,類似這樣我們又被搜刮走了多少財富?
如果說毛時代思想文化管制嚴厲,國內公民、媒體不能自由表達,那么當今呢?當今網絡的各種平臺幾乎誰都可以隨意對執政黨、執政者發表不滿。比毛時代能說不寬松嗎。就在這樣的寬松輿論環境下,這筆筆浸透民族血汗的債怎么不見那些媒體大V們深究?他們怎么偏偏對那些所謂的“借條”就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呢?
從網絡媒體上看,不少是在圍繞借條的真偽在渲染,傾向性很明顯,傾向于“借條”是真的。這個傾向性面紗后的真實面目就是對中共當今執政地位挑戰。所謂“借條”兌現,我看不僅是當年被革命的對象開始向中共清算,也還是現在反共者射向中共的暗箭毒箭,也許他們不指望一箭以斃命,只要這支箭能讓你肌體感染潰爛就算達到目的。
二、如何回擊?
中共作為執政者,面對公然破壞執政秩序的現象必須予以堅決的回擊。
當今中國社會已進入網絡時代,所以反擊策略也應跟上時代腳步,尤其針對從網上發起的各類事件與炒作。比如單純的去辨別“借條”真偽,則永遠處于被動地位。單純用公權進行表面壓制則正好陷入對方的圈套。所以我建議應該深挖網絡熱點背后的始作俑者,讓他們見不得人的勾當大白于天下(高齡的老紅軍能出來證明存有多處漏洞的借條是真的,這里面就很可能存在問題。),讓圖謀不軌的人必須為自己錯誤、罪行付出慘痛的代價,這樣才能達到教育多數人、爭取多數人、懲治和孤立少數人的目的。
附:來自網友的質疑
http://www.huaxia.com/thjq/jsgoucheng/2015/01/4236822.html
70年前賀龍借條是真是假?網友提出四疑點
華夏經緯網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荷香橋鎮居民周連池因以前是地主身份,一直不敢把70年前賀龍領導的軍隊打給他的一張借條公布于世。直到周連池去世后,他的兒子周炎光委托鄰居吳佑元,調查這張借條的真實性,以此幫助他家消除誤會,證明父親“愛國人士”的身份。1月15日,吳佑元帶著這張借條來到紅網,希望能通過有關部門和人士,進一步鑒定這張借條的真實性。
□據紅網
族譜中發現蓋有賀龍印章借條
這是一張泛黃的借條,如果不是裱貼在一張紙上,估計早已破損不堪。
借條上寫明:“借愛國人士周連池先生大米陸拾肆斗、大肥豬壹條、銀洋肆佰貳拾塊、銅錢伍佰塊、小錢十貫,祖國統一時來中央。八路軍賀龍”,立據時間是1945年3月,借款人賀龍,并蓋有賀龍和一位名叫陳菊生的印章。
吳佑元介紹說,據周炎光告訴他,土改時農會沒收了周家所有財產,劃為地主,而解放前周家一直保管周姓族譜,解放后族譜由本村一名貧下中農周秋保管。
1980年周秋保死后,周炎光父親周連池才從那人手中取回族譜。直到1989年周連池病危臨終前,才交代說“土中[譜中]有一東西,到時你拿出來去中央”。
父親病故后,周炎光對自家土磚屋內挖了幾遍,沒找到什么東西。直到2003年在翻曬周氏族譜時,才發現雙頁封面中有一黑色東西,用刀片刮開,發現是一張八路軍寫給父親的借條。
近十年求證 還原借條背后故事
后經隆回縣委、縣政府、縣武裝部的有關人員多方面初步調查了解,該字據上蓋有陳菊生印章,很有可能是該字據的經辦人和第三人。
又經湖南省收藏協會咨詢、鑒定、監制中心鑒定,該借條的紙張是解放前記賬的契格紙,墨跡和印章都屬于舊跡,但借條的真實性仍需對當時發生的情況進一步認定。
為進一步準確核查認定該字據的真實性,還父親周蓮池公道,2005年,周炎光委托鄰居吳佑元進行調查了解。
接受這個委托后,吳佑元先后來到桑植縣賀龍紀念館、廣東黃埔軍校博物館、北京圖書館等地尋找相關資料。
吳佑元又調查走訪了該鎮近百戶70歲以上老人,不少老人記得,當時確實有部隊路過周連池的家,不少老人聽說這部隊稱呼為“十八軍”。
后來,吳佑元來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院、軍事博物館以及中日抗戰紀念館等單位進一步了解情況。
資料還顯示,陳菊生為賀龍部下的糧草官,解放后任襄南軍分區參謀長。
賀龍部下向軒認定借條屬實
2014年,吳佑元到四川出差,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報紙上看到了關于介紹向軒的報道。
報道稱,向軒7歲參軍,9歲長征,被解放軍總政治部確定為中國最小的紅軍,目前在成都警備區石馬巷離職干部休養所。最令吳佑元興奮的是,向軒參軍期間一直在賀龍部隊。“找到他也許能了解更多的情況。”吳佑元心想。
吳佑元介紹說,2014年11月29日,他終于根據新聞報道找到向軒。向軒證實,他本人1933年參軍,在紅軍八路軍期間,一直在賀龍部隊,抗日期間(1945年)有賀龍部隊廖漢生、賀炳炎路過湖南寶慶((邵陽市舊稱),陳菊生是當時該部隊后勤部長,該借條系陳菊生經辦,以賀龍首長名義立字據,借條屬實。
經過近10年的努力,70年前的一張借條的證據鏈已初步形成,吳佑元分析認為這張借條的真實性可靠,他還想進一步得到有關部門的認證和認可,同時希望有關部門能給予周家一定經濟補償。
疑點
借條是真是假?
許多網友都對借條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1.落款年份是公元?
@江河水5322:應該是假的,當時的年份寫法應該是民國三十四年。
@彭一瓶:我嚴重懷疑這個是偽造的贗品……年號,“一九四五年三月”,當時是這樣的用法?“祖國”與“中央”也非常令人起疑呀。
2.煞費苦心寫繁體?
@simppppp:“來”繁體是那么寫的么。元帥也寫錯別字?
@嘯歌一曲:一九四五年用簡體字?借條內數字是繁體?
@紅文哥哥有話說:“借條”這個稱謂有點現代口語化。
3.抗日就能講統一?
@北寧望秋:1945年3月,抗日還沒結束,不可能會說“祖國統一”,說“抗日勝利”倒有可能。
@宏謨治世:從內容上分析,應該不真。最后一句,“祖國統一”,是解放后的語言,那時只會說“抗戰勝利后”。
4.賀龍當時在哪里?
@suitlandwalker:賀龍的落款,應該署職務而非單純的八路軍三字,當時已經沒有八路軍了,只有第十八集團軍。最后,1945年3月賀龍還在擔任陜甘寧和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職務。請問他是怎么跑到湖南去的?
@金融初級民工:1.1945年的賀龍在擔任陜甘寧和晉綏聯防軍司令員,在西北,不可能千里到湖南借錢;2. 八路軍,不知道1937年9月就改稱18集團軍,正式公文全部寫18集團軍;3.日期錯誤,應該寫民國紀年。
現代金報
**************************************
隆回縣文物局專家戴鶴提出了幾個疑點:一是周炎光給他看借條時,還展示了其父親與賀龍的合影,照片上賀龍穿的是元帥服,而1945年賀龍尚未授元帥銜;二是賀龍的印章形狀不對,賀龍印章是四方形且比較小,與他查看到的賀龍印章不符;三是借條中“祖國統一”的說法也不符合當時歷史事實,1945年3月還是抗戰時期,當時還沒有提出“祖國統一”的概念;四是借據中簡化字和繁體字混用,很明顯的是“條”字,繁體字是“條”,在1945年,尚未使用簡化字。 http://news.hexun.com/2015-01-16/172446907.html?from=rss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