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科學認識當前形勢,準確研判未來走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我認為,其中關鍵是要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沒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形勢會是形而上學地描述事實,研判未來,構建經濟發展新常態便會落空。
毛澤東說,“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黨章總綱規定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黨的行動指南。但改革以市場經濟為取向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被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學排擠了。這與中國共產黨的黨綱和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不相應。按共產黨黨性以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求,這種狀態應當改變,至少要讓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有與市場經濟學競爭的機會。我上篇《改革關鍵年元旦三談除舊更新》,證明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事物,一個普通工人也可能準確研判經濟形勢,勝過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我不是狂妄,事關國家興亡,不能溫良恭儉讓;而且,事實擺在那里,白紙黑字,更改不了,也否定不了。希望社會主義經濟學家為中共中央經濟決策獻言;希望中共中央除了問計于西方經濟學者外,還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學家們,對改革開放問題提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思考和解決意見。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文件還沒有公布,從我看到的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關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的報道看,中央正確指出中國經濟將發生趨勢性變化,中國經濟處于“深度調整”期的判斷,提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雖然稍晚(2008年1月25日,我在《辯證地對待危機》就指出美國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但亡羊補牢未為晚,不足之處在就事論事,缺乏理論思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新常態的認識,還是模糊的。
去年7月8日,郝倩在新浪財經上發表了她對厲以寧的采訪報道《厲以寧破題中國經濟新常態》。我注意到,在整篇訪談中,厲以寧只講“常態”, 沒有使用“新常態”概念。新浪財經訊 6月19日下午消息也是說:“厲以寧今日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表示,‘新常態’是轉入常態的經濟,是相對于我國2003年后不正常的經濟增長而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中國經濟周刊》2014年12月15日發表《厲以寧:世界無一國像中國這樣定硬性增長指標》還是說:“我要講的問題就是怎樣理解新常態。新常態就是常態,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就是常態。”在厲以寧看來:“GDP增速不一定要太高,保持一個比較高的速度就行了。所以,這樣的話就進入到我們要轉入常態。”不提有學者揭底說10多年前厲以寧關于經濟發展的“騎自行車理論”,應當允許他改變認識,但是,為把6.5到7的增長率作為“常態”,而說9%、10%的增速太高不正常,是不是太隨意,朝三暮四?
據《中國統計年鑒 —2004》公布數據,我國1953年至1978年25年間年均增長率為6.2%,文革十年年均增長率有6.8%(還有資料說是8.21%)。要知道,這期間,中國還必須為新政權的鞏固而斗爭,中國共產黨還沒有經濟建設的經驗,中國不是工業國,而且,一直處于資本主義世界的封鎖中,這種增長率完全是一個遭到長期戰爭破壞的國家,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實現的(這里順便向普京建言,可以學習中國如何在毛澤東領導下,打破國際封鎖并發展了中國經濟)。改革開放是在前28年基本建立起工業化基礎上進行的,是“一心一意謀發展”,不僅國際資本主義解除封鎖,國際市場為中國開放,而且大量國外資本進入。在這樣的情況下,說9%、10%的增速太高,不正常,是沒有道理的,按理增長率應當更高些。如果認為6.5到7的增長率就挺好,豈不是不如“經濟瀕臨崩潰”的文革時代?沒有科學理論,不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就事論事,往往會朝秦暮楚。我寫這一段,不是要完全否定厲以寧的說法,不是認為現在中國經濟還要保持9%、10%的增速,如果這樣,我就是無謂地與厲以寧打口水戰,不是在科學探討解決問題。我屬于左派,信馬克思主義,但是看問題從來都從客觀實際出發,決不戴上派別的有色眼鏡看事物。我深知任何偏見歪理最終都會被事實所否定,甚至會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我認為,改革開放前,如果(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可能再有“如果”,但是作為理論思考,可以也常常需要設想)我們不犯錯誤,不被國際封鎖,經濟增長率會遠超10%;改革開放后,如果堅持自力更生,堅持國有經濟為主體,剩余價值不被私人和國際資本拿走大部分,1979年至2013年的年均增速也應當遠超10%;現在,中國經過六十多年發展,在世界經濟低迷的狀態下,無論是公有制的計劃經濟還是現在的市場經濟,都不可能繼續維持10%以上的高增長率。“發展是硬道理”如果是表現在GDP上,決不永遠是正確的。
現在,人們已經不再以GDP論英雄了,但厲以寧提出“世界上的主要國家沒有一個像中國這樣還在定硬性的增長指標”,又走極端了。GDP是宏觀控制的綜合性經濟指標,沒有一個現代國家的決策者和經濟學家會不認真考慮。事實上,中共中央提出“新常態”,或者厲以寧說的“常態”,都還是以GDP的增長率為標準。
GDP的增長率有高速、中速或低速發展階段,高、中、低速度都可以是常態。厲以寧說的,9%、10%的增速不正常,6.5%到7%的增長率才是常態,那么,現在英美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2%到3%的增長率,是正常,還是不正常?我認為,正常情況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增長率。中共中央以“新常態”概念來定義下一階段的經濟狀態,就是承認前一階段的9%、10%的增速率也是常態。這就比厲以寧的說法科學,有馬克思主義,新常態,是歷史地、辯證地表現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的一個新觀念。我們的經濟學家,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家,應當對此進行科學的理論解讀。
我贊同“我們一定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一定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新常態進行理論思考。從而使各級領導者認識當前形勢,準確研判未來走勢,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由于某些網站字數的限制,只能分篇敘述,到此暫告一段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