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美國股市近年來的走法,恐怕會讓國內的分析師們不知道該摔碎多少副眼鏡。一點都不錯,一場空前的債務危機、貨幣危機之下,股市短暫調整后卻屢創新高。這是誰瘋了?好像誰都瘋了,但又誰都沒瘋。說它瘋了,是因為美國股市沒有上漲的理由,房地產市場一塌糊涂,消費、服務景氣度迭創新低,實體經濟一蹶不振,金融更是恐慌混亂。這不是美國股市上漲之初的背景嗎?
當然,有人說這是因為美國救市措施有力、得當,而使市場預期不斷轉好的結果。但對不起,如果說這樣的理由可以使股市反彈,我不質疑,但如果說這樣的理由可以使股市屢創新高,不僅躍過危機前創下的歷史高點,而且還會超出20%有余,在當時的經濟背景下,這會有人相信嗎?說實話,僅僅憑借美國經濟情況去判斷,我斷然不會相信。但是,整個過程我們卻始終看多美國股市?為什么會這樣?
誰都明白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但抱歉,這個判斷有前提:正常情況下。就是說,在大多數經濟正常的情況下,股市確實應當扮演經濟晴雨表的角色。但異常情況下吶?那就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可以告訴大家,我們之所以在經濟異常危機的情況下看好美國股市,那是因為我們看到:美國經濟如果再失去股市的動力,它將是美國60年經濟輝煌的結束,將是美元稱霸世界60年的結束。同時我們知道,幾乎所有資本至上的國家,大都敗于債務,興于股權。歷史地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每一次經濟騰飛、轉型升級都必是股權資本興盛時期,無論是400年前的遠洋貿易、200年前的工業革命,還是當下依然熱度不減的互聯網革命。與此同時,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周而復始的經濟危機,大都與過度負債密切相關,包括表象上的貨幣危機,其背后也都是債務泡沫的推動。
所以,當美國債務危機爆發之時,如果不能有效推升股票市場,讓企業更多地獲得大規模的股權融資從而降低其債務率,那企業在債務危機的背景下,極易最終走向破產;同樣,個人股權資產不能獲得增值,其過高的負債勢必將導致大量個人破產。更何況,一場金融危機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實體經濟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基礎作用,于是,再工業化從新回歸這個世界浪潮興起。
不錯,這正是美國股市上漲的、更大的理由。我們看到的事實是:所有發達國家都切忌本幣升值,這其實并非單一貿易占有率的考量,也是刺激股市的考量,更是在全球范圍內爭奪實業資本的考量。
有人會說,這不是用股市泡沫填充債務泡沫嗎?一點都沒錯。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如果股市泡沫真能填實債務泡沫,那經濟將恢復良性循環;而經濟的良性循環不是填實股市泡沫最有效的方法嗎?我們堅信,中國政府已經看透了這樣的經濟循環。于是,A股市場才有了今天這般的暢旺。
但我們一定要看到本輪情況的一些特點,而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洋”味十足。比如,經濟不好,但股市卻已改革為動力上漲,與當今全球市場異曲同工;再比如,價值低估個股恢復性上漲,大有拒絕所有回調而一步到位之勢;再比如,信用投資股票,極度放大了股市波動幅度。
不過,我希望投資者要以“成飛集成”為教訓,不要針對變數巨大的“重組股”為融資標的。因為,這樣的投資存有賭博之嫌。而更應當以安全為前提放大杠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