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在總設計師的設計、推動下,30多年來,私有經(jīng)濟、市場經(jīng)濟逐漸成為中國的主要"社會存在"。加上他們從來只講物質(zhì)刺激,講"人性自私論",不講思想政治工作,更不承認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還存在階級斗爭,現(xiàn)在國人基本上成為只追求自身利益的"逐利人","經(jīng)濟人",價值判斷只有一個字:錢,人際關系只剩下利害關系。正如《共產(chǎn)黨宣言》中所描述的,人的所有情感都"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
在這種利益價值觀的主導下,人們出現(xiàn)了嚴重的信仰湮滅。現(xiàn)在人們基本認為有沒有信仰無所謂,沒有錢是萬萬不行的,就像他們自己所說的,"政治是虛的,理想是遠的,權(quán)力是硬的,票子是實的"。一位大學校長公開說:"讓個人奮斗成就夢想成為年青人的信仰。"今天的中國早已是精神消解而物欲情欲橫流。
在這種利益價值觀的主導下,人們出現(xiàn)了嚴重的道德失范。在佛山兩歲的小悅悅躺在馬路上途經(jīng)的18名路人和車輛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冷漠以對見死不救(無人施救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有太多的施救者被訛,道德淪喪促成惡性循環(huán)),在蘭州高速一輛大貨車側(cè)翻價值30萬元的葡萄遭當?shù)卮迕窈鍝尳痪緞褡璨涣恕O襁@樣一"冷"一"熱"的場景絕不是個別場景。浙江嘉興地區(qū)的一些村民在明知一些商販收購死豬用于加工出售的情況下,還是將自己的病死豬"一般"地都賣給他們,直到這些不法商販被繩之以法這些村民又嫌處理死豬麻煩就順手拋進河里,以致黃浦江上一度飄浮著大量死豬。為了聚斂財富,爾虞我詐,不擇手段,以至夫妻反目,朋友成仇。家有遺產(chǎn)之奪,路有暴力之搶,市有奸商之騙。犯罪遍地,殺人如同兒戲。許多犯罪分子亊后都說:都是錢鬧的。一個犯罪分子并不痛悔自己的犯罪動機,反問道:大家不都在搞錢嗎?
在這種利益價值觀的主導下,人們出現(xiàn)了嚴重的誠信缺失。為了撈取錢財,假冒偽劣,坑蒙拐騙,防不勝防。三聚氰胺、塑化劑、地溝油、瘦肉精、注水肉、假魚翅、明膠、假廣告、虛假宣傳灬灬層出不窮,人們見到的實在太多了。百姓們直懷疑,還有什么東西可以放心吃?還有什么東西不是假的?還有誰可以相信?還有什么地方是安全保險的?過去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真誠關系,已不復存在。
在這種利益價值觀的主導下,人們出現(xiàn)了嚴重的投機心理。中國青年報曾就"當下年青人通過踏實工作已經(jīng)很難走上致富道路"這一話題進行調(diào)查,結(jié)果76.8%的人表示認同這一觀點。我國現(xiàn)有彩民達2億多,他們的"中國夢"就是通過中彩票"一夜暴富"。還有眾多人士夢想一舉"出彩"的"明星夢"。由于勞動不致富,勞動不光榮,使得人們從思想上背離了"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而且在私有經(jīng)濟里說什么"勞動最光榮"也根本沒有意義,在那里是"資本最光榮"。
在這種利益價值觀的主導下,人們普遍的嫌貧愛富。全國總工會最近一次調(diào)查表明,在居民家庭中,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一線產(chǎn)業(yè)工人的,少之又少,是"個位數(shù)",人們普遍希望孩子將來當公務員、專家、老板等,成為"精英","成功人士"。《紐約時報》發(fā)表了iPS0S的一份調(diào)查,在用財富來衡量人的成功方面,中國受訪者的認同率達到71%,這個比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在20多個國家中名列榜首。說明國人的拜金主義嚴重到什么程度。一位女生對追求者說:"寧在寶馬車里哭,不在自行車上笑。"在許多農(nóng)村,那些富人們一擲千金,一呼百應,權(quán)勢日盛,像在浙江農(nóng)村,目前有三分之二的村由富人當權(quán),稱為"富人治村"。而那些貧困者,沒人看得起他們,為了改變自己的貧困地位,一些地方"笑貧不笑娼",出現(xiàn)所謂"小偷村","小姐村"。
這種利益價值觀對未成年的孩子影響最深。歷時近一年完成的少年兒童偶像崇拜與榜樣教育硏究報告顯示,我國近70%的少年兒童以文體明星作為偶像,連文學家、藝術家、思想家、英雄、政治人物、軍事人物都少有人青睞,以此為偶像的均為3%左右,科學家只有2.3%,勞動模范僅有0.4%。前幾年教育部門公布的一項調(diào)查報告顯示,現(xiàn)在我國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聲稱長大后"要做比爾.蓋茨"。這種利益價值觀在教育領域最突出的表現(xiàn),要數(shù)應試教育。現(xiàn)在一切不能為應試教育服務的教育根本無立足之地。應試教育與達到個人目的的機理是:一切學習都是為了考試—考試成績好是為了升好的學校—好的學校畢業(yè)是為了有一個好的工作—好的工作是為了收入多,地位高。在高考現(xiàn)場,你看那些標語:"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提高一分,甩掉千人","不好好讀書,就回家養(yǎng)豬"……
這種利益價值觀在文化領域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娛樂至上",甚至"娛樂至死"。在市場化條件下,商品規(guī)律左右著藝術生產(chǎn)。娛樂容易被接受,所以娛樂最有市場。于是文化被商業(yè)綁架。
比如,反英雄的創(chuàng)作風氣愈演愈烈,同時制造各種刺激感官的垃圾作品。藝術家不願寫英雄,讀者觀眾也不愛看英雄。八十年代電影《焦裕祿》還風靡全國,而大前年的《楊善洲》境況迥異。《楊善洲》在北京有過兩次放映,一次觀眾只有兩人,其中一個還是李雪健的愛人;一次觀眾只有三人,其中一個還是李雪健的兒子。主演李雪健說:"我心都涼了。楊善洲和焦裕祿一樣,他們都是時代楷模,我也付出了心血,怎么觀眾的反應就天壤之別?時代不同了?觀念不同了?我鬧不明白。"
比如,顛覆傳統(tǒng)經(jīng)典。我國的古典名著或歷史題材被一次又一次地翻拍。許多翻拍都是挪動根基,偷梁換柱,加上味精,加上色素,貌似創(chuàng)新,實則顛覆。
比如,唯收視率,唯票房,唯利潤。為了收視率,電視不斷推出各類"選秀"節(jié)目,最近更搞出一個無厘頭的、沒有一絲勵志作用的"跳水秀"。電視的唯收視率還使得那些"明星"成為"天價演員"。"天價演員"與唯收視率的機理是:電視臺要廣告,廣告商要收視率,電視臺選片時不是首選故事,而是直奔"明星":"誰演的?",投資人為收回成本賺取利潤就要導演多用"明星臉""明星"成"稀缺資源",要價奇高("大明星"一部電視劇掙個上千萬是稀松事),瑩屏上充斥更多的"明星云集"的爛劇,敗壞了行業(yè)風氣,敗壞了社會風氣。象李雪健所說的一些作品觀眾一邊看一邊罵,而創(chuàng)作者一邊挨罵一邊還掙著大錢的現(xiàn)象,可以說比比皆是。為了票房,我國的電影市場差不多成為"美國大片"的一統(tǒng)天下。
比如,創(chuàng)作以國外獲獎為目的。長期以來,我國許多藝術家心懷"三金"情結(jié),渴望奧斯卡"朝圣之旅"。他們的作品充滿了獵奇和極端化的內(nèi)容,對國人形象和民族精神進行片面的、扭曲的描寫,以迎合洋人,媚俗媚外。中國人的臉丟了不要緊,只要國外獲獎,他們就名利雙收了。
我們的文化工作,我們的文藝創(chuàng)作,本來有著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現(xiàn)在是基本上不知所蹤。有人套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說:地上本來有條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漸漸荒草掩埋,失卻了路。
除了以上這些普遍現(xiàn)象,更不要說這些年來在我國的思想理論界像"私有制是對人的本質(zhì)的承認和肯定,公有制是對人的本質(zhì)的反動和否定",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長期存在的理論扭曲",市場經(jīng)濟和民主政治是"普世價值",階級斗爭學說"脫離唯物主義歷史觀"等等直接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理論"大行其道。還有越反越腐的黨風政風。我們這個社會已經(jīng)爛了。面對日漸西下的世風,他們也提倡"學習雷鋒"。但雷鋒不但有"大愛",也有"大憎";不但"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溫暖",而且"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舊社會將他一家五口迫害死了四口只剩下他一個孤兒,焉能不憎!因為有"大憎",才有"大愛"。可是體現(xiàn)雷鋒精神本質(zhì)的"階級覺悟"被他們"閹割"了,在他們的語境中,雷鋒成了只是樂善好施的"好人","菩薩"。他們現(xiàn)在提出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今中國最高領導公開就說這個核心價值觀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根本"和"根基"。這個價值觀一字不改作為"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完全可以,稍作改動作為"封建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未嘗不可。這也表露了他們的無奈:這些連資本主義國家也提倡、也可以做到的現(xiàn)在中國都做不到,還談什么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馬克思主義!但并不忘打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號。
現(xiàn)在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正逐漸淡化(所謂"去意識形態(tài)化"),資產(chǎn)階級、修正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正逐漸成為主流。并正逐漸形成這樣的世態(tài):現(xiàn)在許多國人(包括資本所有者和非資本所有者)認為共產(chǎn)黨不如國民黨,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毛澤東不如蔣介石。如果將來的某一天,中國的五星紅旗落下來,而換上了別的什么旗幟,許多人會歡天喜地,而更多的人則極可能極可能連究竟該高興還是該悲傷,都不知道。這正是改旗易幟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我們正向著這種"境界"邁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