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格局,各利益主體既要合作,又要博弈。合作是為了謀求利益,博弈是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誰也舍不得放棄合作,更舍不得放棄博弈。
中國作為后發(fā)國家,一直在發(fā)達國家建構的現成框架中求生存、謀發(fā)展,無論合作還是博弈,都不得不付出格外沉重的代價。為了實現代價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我們的戰(zhàn)略博弈意識必須十分清醒,一刻不能放松。
目前的博弈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地緣政治層面,二是產業(yè)經濟和金融層面,三是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層面。三方面的博弈實際上是一個整體,猶如三只鼎足,共同指向經濟利益和戰(zhàn)略利益的最大化,共同支撐著中國崛起和民族復興。
地緣政治層面的國際博弈,我們占有相當優(yōu)勢。毛澤東時代的博弈,乃四兩撥千斤。我們以較小的國力,拓展了較大的生存、發(fā)展空間,促進了國際格局朝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fā)生深度變化。以今日中國的國力,我們在地緣政治層面的博弈可以做到步步為營、所向無敵。決策層這方面的作為頗為出色。
產業(yè)經濟和金融層面的博弈,我們有優(yōu)勢也有短板。我們因為有無可匹敵的產能和巨大資本規(guī)模,中國制造和中國投資滲透到了世界各地,貿易上的主動權越來越大。但是,在金融和貨幣方面,我們遭遇的困難比較明顯。美國人建構的金融體系及相關游戲規(guī)則,不但在運營層面制約著中國的金融活動,而且那些旨在讓美國資本利益最大化的游戲規(guī)則,某種程度上掌控著中國金融界從業(yè)者的大腦。他們可能一不小心就跌進了美國金融規(guī)則的圈套,有時自覺不自覺地利用中國的金融資源實現了美國利益的最大化。這種復雜的情況,需要中國決策層切實加強領導,需要將地緣政治層面的清醒意識和駕馭能力引進到產業(yè)經濟和金融層面,以保證中國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博弈,三十多年來一直是中國的短板。西方勢力在利用殖民模式實現經濟崛起的五百年歷史進程中,建構了一整套為其經濟利益服務的文化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體系。中國在進行反殖民、反侵略的革命斗爭中,針鋒相對地建構了一整套文化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體系,用以確立中國的話語權,最終配合地緣政治層面的博弈,實現中國利益的最大化。這一套話語體系曾經發(fā)揮了巨大的效用,可是改革開放以來,逐步淡化了這一套文化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體系,較為嚴重地喪失了話語權。所謂喪失話語權,也就是臣服于博弈對手的話語權,以對手的是非為是非,以對手的價值為價值,最終只能自覺不自覺地維護對手的利益。
放眼中國的主流媒體和各種傳播空間的言論,中國在文化層面和意識形態(tài)層面,很難說有明顯的主體性,因而既談不上合作,更談不上博弈。我們只是一味地扮演對手的喉舌和傳聲筒,早就淪為附庸甚至幫兇。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引起決策層的重視,如果不能以重癥猛藥的魄力進行重大改造,我們在地緣政治層面和產業(yè)經濟層面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和成功,都無法得到鞏固,甚至可能在某個時刻化為烏有。
三足才能鼎力。中國乃大鼎,如有一足不堅,即有傾覆之虞。蘇聯崩潰乃前車之鑒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