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目前設立國家公祭日已經成為國際慣例,如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紀念館等,每年都會舉行國家公祭。
在國家公祭日舉行公祭是為了紀念曾發生在民族身上的無法忘卻的苦難,而南京大屠殺更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積貧積弱,飽受欺凌的一個縮影,因為對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以國家的名義進行公祭,對于銘記歷史,警示當下以及增強民族凝聚力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在國家公祭日舉行公祭首要方面是為了銘記歷史。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當年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累累罪行都是不可原諒的。然而在今天,國內卻出現了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打著“還原歷史”的旗號為當年的侵華日軍辯護,美化日本的軍國主義,甚至公開為當年甘當日本走狗的漢奸涂脂抹粉。如某著名學者聲稱當年助紂為虐,欺壓自己同胞的民族敗類汪精衛是“民族英雄”,甚至還有學者將日本的紀錄片《中日戰爭擴大化的真相》“推薦”給中國人,并聲稱“對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的揭露,勝過某些中國愛國網民的口號”,然而該紀錄片事實上卻是顛倒黑白,將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定性為“不是罪行、而是壯舉”。正是這些人指鹿為馬的對所謂的歷史“真相”的“揭露”,嚴重擾亂了人們的思想,傷害了廣大同胞的感情,因此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對于正本清源,還原事實真相就顯得非常必要。
當然,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還在于警示當下。當前,以公知為代表的一群人鼓噪“民國當歸”,為所謂的“憲政”搖旗吶喊,而刻意回避民國期間整個國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事實,他們的目的也非常明顯,就是為了否定黨的領導,否定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因此,通過設立國家公祭日,用歷史去警示當下,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它不會說謊,通過歷史事實就可以證明所謂的“憲政”并不適合中國國情,所謂的“民國當歸”更是荒謬至極。同時通過苦難的歷史與當下的對比,讓更多的人明白當下繁榮穩定的大好局面的來之不易以及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對中華民族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同時,設立國家公祭日更是為了增強我們國家的民族凝聚力。對于中華民族來說,偉大的八年抗日戰爭就是一部再好不過的“勵志片”,其真實的展現了那個時期中華民族由弱到強的歷史轉變,而轉變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全民族上下同心同德,一致對外。而事實也證明,當整個中華民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的時候,其釋放出的能量足以戰勝一切。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個民族都有過或多或少的痛苦的記憶,而中華民族作為延續至今的惟一的古老文明--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留存在中華民族記憶中的苦難就更遠比其他民族來得要多。但歷史也同樣證明,不管什么苦難都無法將中華民族擊垮,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韌性與忍受力使其能夠經受任何磨難的考驗。而在每一次苦難的磨礪之后,中華民族都能夠迸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正是這種打不倒、壓不垮、摧不毀的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鑄就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偉大力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