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關“中間道路”的系列文章,我只是在確認一個事實:習大大似乎在沿著一條中間道路的軌跡前行——用習大大的話說:“既不走老路,也不走邪路”。
我之所以說“似乎”,而不是“肯定”,乃是因為,我這個確認是否準確,還有待將來歷史的檢驗。
有人不干了,質(zhì)問我:“哪有什么中間道路”?更有憤憤不平者質(zhì)問我:“為啥要挺中間道路”?好像“想走”、“要走”或“正在走”的,不是大大,而是我趙某人也。這有點高看在下了。
且不說一介布衣有沒有引領道路選擇的資格,就說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來點評頂層路線的方向吧,旁觀者不應以自己的主觀意志來代替客觀事實,應該是旁觀者起碼的覺悟,也是“打醬油”應該具有的自知之明,對不對?
習大大是不是“想走”中間道路?我無從判斷;中間道路走下去“結果如何”?也會有不同爭論。但是,就目前中間道路的定位來說,如果非要指認習大大正在走的道路是“左”的道路,或“右”的道路,恐怕是更不靠譜吧?
再說了,習大大“正在走”什么道路,顯然不能以左右各自的好惡和選擇為判斷依據(jù)。左翼“手持醬油,低頭快走”的無奈,就不說了。即使是“不打醬油”的任志強們對眼下的“中間”狀態(tài)很不爽,也只能仰望星空罵罵大街而已。
有人在我的博文后面跟帖批評說:“樓主是把習總的策略問題混同了路線問題。道路如何,不能看整個回歸大業(yè)初始的幾步,要看趨勢和方向”,“不能將習總的策略當成道路,中國已經(jīng)進行了三十多年的私有化向右發(fā)展,中國是條大船,已經(jīng)向右走起來了,你能一下子改變其方向嗎?”
跟帖者的良苦用心我能夠理解,其邏輯推理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跟帖者關于策略和路線的區(qū)分,在很大程度上畢竟還是一個有待檢驗(證實或證偽)的主觀愿景。若現(xiàn)在就要對這個愿景做出準確鑒定,我以為為時尚早。因為,現(xiàn)在就有資格做出準確鑒定的,除了大大本人,恐怕就只有大大身邊軍機處的那些智囊了。
總之, “中間道路”走不走得通,會有不同爭論;“中間道路”的未來如何,也有待觀察。但是,習大大正在走的道路究竟如何界定?只能以其言其行作為判斷依據(jù),而不能以諸位的偏好和愿景為依據(jù)。
至于鄙人對未來的愿景,雖與胡德平們無法公約,卻肯定不在“中間狀態(tài)”。正因為如此,我對目前中間狀態(tài)的價值判斷是:“確認不等于認同”。也就是說,確認中間道路,不等于認同中間道路。但是,“不認同”也不要“一概否定”。為什么?因為“中間”很難“中庸”,中間道路充滿了變數(shù),至于它向什么方向變化,有待觀察。
對有待觀察的事物做出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結論,不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應有的態(tài)度。
我們必須正視,如果以“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來預測,未來道路滑向“右邊”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張勤德同志主張“幫、促、看”的態(tài)度,我以為是比較明智的。如果“幫”和“促”有自作多情的可能,或如某些高人所警告的有“幫倒忙”的風險,那么,左翼為什么就不能做個“打醬油”的路人看看再說呢?難道非要跟著任志強的節(jié)奏,一味地破口大罵,才是唯一的選擇嗎?
總之,“是不是在走”,是一個事實判斷,并不是一個價值判斷。至于“走不走得通”,“結果如何”,則是另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這個問題,我將在下一集討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