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春秋》,動蕩之秋
近日,國內特殊雜志《炎黃春秋》內部出了一件大事:雜志社法人、常務社長、總編輯吳思辭職。在辭職信中,吳思委婉表達出雜志社內部已“越來越深地陷入各種纏斗之中”,辭職并非本人意愿、也非雜志社內部大多數員工的意見,言語間無疑指向《炎黃春秋》的實際控制人杜導正。
作為一家訂閱量16萬的雜志,《炎黃春秋》主編換人很難說不與利益有關。據內部人士分析,主編吳思辭職會對《炎黃春秋》產生不小的負面影響,杜此舉很可能是為了扶持自己的女兒杜明明“接班”。
民主!“民主”?
如果要讓《炎黃春秋》總結其辦刊特色,關鍵詞肯定是“民主”。創刊伊始,杜導正等創刊者就將《炎黃春秋》的定位描述為“推動中國民主化進程”,并在這面大旗下匯聚了不少鐵桿粉絲,吳思也是其中之一。不過,吳思這次慘遭“專政”后,是否還對中國的民主化報有信心,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從實際刊發的內容看,為了吸引眼球,《炎黃春秋》往往選用一些聳人聽聞的題材,而很少進行嚴肅的理論探討。為了宣揚“民主”的主張,《炎黃春秋》甚至不惜裁剪、歪曲歷史事實。例如,其刊登的一篇文章里就這樣寫道:
“……以令人信服的歷史考證說明,恩格斯晚年放棄了所謂‘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恩格斯說 :‘我們沒有最終目標。我們是不斷發展論者,我們不打算把什么最終規律強加給人類。關于未來社會組織方面的詳細情況的預定看法嗎?您在我們這里連它們的影子也找不到。’(《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 第六二八~六二九頁)”
然而,這段話根本不是恩格斯的原話,而是屬于“不是出自馬克思恩格斯手筆的”、1965年第一版馬恩全集誤收的材料!這些材料在第二版及其后中都被刪去了,而文章在引用時恰恰沒有標明版次。這種小報做派,除了能把撒切爾夫人逝世消息的標題寫成“麥琪死在利茲酒店床上(MEEGIE DEAD IN BED AT RITZ)”的英國《太陽報》,業界怕是很難再找到第二家了。
“中國最敢說話的雜志”
此外,拋開其觀點主張,《炎黃春秋》肯定算得上中國最牛的幾本月刊之一,牛到敢于和新聞出版總署公然叫板。
今年9月17日,《炎黃春秋》就已接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公文通知,要求其改變主管單位。在此之前,《炎黃春秋》作為國有事業單位,卻掛靠在民間組織“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名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四不像”:不像企業、不像事業單位、不像國有、不像民營。正是這個古怪的身份,使得這本雜志幾乎不受法律的約束,可以毫無顧慮地刊發文章,也因此為《炎黃春秋》博得了一個“中國最敢說話的雜志”的名聲(至于《炎黃春秋》究竟說的是什么話,讀者稍后便知)。然而,兩個多月過去了,《炎黃春秋》的規范化運作仍然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不禁讓人想起2012年的文化體制改革,彼時《炎黃春秋》就被要求轉成企業,然而在杜等人“一頂二炒三拖”的介入下,轉企一事最終不了了之。這樣的企業,誰敢說不牛?
更為荒謬的是,《炎黃春秋》真正的幕后人杜導正原本是體制內的高官,曾在1987至1989年間擔任過新聞出版總署的署長,對新聞出版領域的法律法規不可能不了解——或者可以說,太了解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