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舉國關注的密蘇里州弗格森鎮白人警員威爾遜槍殺手無寸鐵的黑人少年邁克·布朗一案的判決結果終于出爐,美國圣路易斯大陪審團宣布不起訴槍殺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威爾遜。消息一出,立即在全美范圍內引起公憤,同時隨著各大媒體紛紛在頭條位置對案件結果、現場直擊情況進行深入報道,網絡輿論持續發酵,民眾的憤怒也隨之從線上的輿論抗議蔓延到了地面。截止目前,全美已有90個城鎮爆發示威騷亂,憤怒的居民紛紛走上街頭參與示威游行抗議活動。
有媒體將此次事件比作為美國的“占中”,前不久,也就是11月1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還信誓旦旦在聯合記者會上對著全世界說:“我明確地表示,美國沒有參與香港近期的示威活動,香港發生的問題要由香港人和中國人民做決定,但美國將鼓勵人們自由表達,且香港的選舉應體現香港人民的意愿”。要說奧巴馬總統雙重標準一點不假,發生在美國,就是瘋狂武力鎮壓,對中國香港的非法“占中”卻是鼓勵人們自由上街游行示威,極具諷刺意味。
或許你會問:“何以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示威抗議游行?”,其實從事件起因和美國官方罔顧事實、顛覆法治的處理回應來看,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從8月9日晚間槍殺事件發生后,當地民眾已有大量不滿情緒,當時就有數百名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警察暴力行徑,在弗格森地區引發近兩周的動蕩和騷亂,而這種街頭抗議示威行動一直陸陸續續、零零總總,呈現碎片化,沒有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全國聚集游行示威的最主要原因恐怕還是民眾寄希望于美國政府嚴懲涉事警察,為無端被槍殺的黑人青年討要一個說法。但當地時間11月24日,美國圣路易斯大陪審團宣布不起訴槍殺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的消息如同一顆無情的炸彈徹底炸碎了美國民眾心底僅存的一絲希望。
而更為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美國媒體 “石英”財經網站甚至還聲稱,這并非是針對一起有種族色彩的案件的憤世嫉俗情緒,而是根據經驗作出的現實反應,并稱密蘇里州大陪審團宣布不予起訴槍殺黑人青年邁克·布朗的白人警察達倫·威爾遜時,沒有幾個人感到意外。消息一出,立即在全美引發憤怒,而隨著各大媒體紛紛在頭條位置報道宣布結果、直擊現場等稿件,以事發地密蘇里州弗格森鎮為起點的美國全美34個州90個城市爆發抗議,憤怒的民眾紛紛走上街頭參與示威游行抗議活動。其中在紐約,數千人沖上連接曼哈頓和布魯克林的大橋,封堵了大橋的交通。時代廣場上也全是抗議的人潮。很多人舉著這樣一句標語:“Black lives matter” ——黑人的命也是命。在奧克蘭,人們開始焚燒國旗。
要問事件為什么會發展到此種田地?恐怕因素復雜多樣。主要有以下幾點。
1、種族歧視普遍存在。種族歧視問題一直以來是令美國社會客觀存在的首要問題。截止去年,美國人數數量總額在3.15億左右,而黑人人口所占比重為12.85%,保守估計將近4000萬,而這些黑人雖然人數眾多,但在美國生存的環境并不好,失業率高、收入低、犯罪率高、醫療保健率低、隱形歧視嚴重等現實問題都客觀決定了這個群體注定淪為美國的三等公民,雖然美國號稱全球最民主國家,但這個只是白人間的民主,與黑人無關。一方面在美國白人心中黑人群體屬于低等人群,普遍存在歧視,而同時,同樣作為美國合法公民的黑人群體由于一直以來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普遍存在反抗心理。而此次黑人青年無端被槍殺正好成為種族矛盾激化的突破口,美國政府在其中的不作為,偏袒已經成為眾矢之的。
2、手無寸鐵的黑人無端被槍殺。拋開種族歧視問題,被槍殺的黑人青年邁克·布朗當時是否存在暴力行為,是否構成對涉事警察的人身威脅成為重要關鍵點。按照涉事警察威爾遜自己的說法,布朗對他有攻擊行為并企圖奪走他的槍,出于保護自己的目的,他選擇開槍。接下來問題就來了,當時多位目擊者稱,當時邁克·布朗并沒有攜帶任何武器,且當威爾遜準備開槍的時候,布朗已經選擇投降。既然已沒有威脅,又為何要開槍?無端奪去一個寶貴的生命,還辯稱是正當防衛這也是此次槍擊事件會引發如此大規模的游行示威騷亂的重要原因。
3、美國警察由來已久的執法隨意度太大。警察執法隨意度的問題在美國一直客觀存在,2013年全美警方擊斃的重罪嫌疑犯人數達到461人,創下近20年來的新高,民眾對于美國執法機構使用致命性武器的質疑聲不絕于耳。面對暴力行為,采取制止行為本無可厚非。但面對毫無武器、毫無暴力威脅的邁克·布朗是否嚴重到非要開槍擊斃的地步,也成為引起全美公憤的一大原因。如果沒有構成威脅,身為執法者,卻可以隨意射殺,和殺人犯有何區別?
4、面對公眾合法訴求,美國政府罔顧事實,處置不公。8月10日,也就是布朗被射殺的第二天,就開始有人聚集在弗格森警局的門口,揮舞著手臂,喊著口號。8月11日,FBI宣布介入調查。8月12日,弗格森警察局局長面對公眾質疑,卻拒絕透露開槍警察的姓名,這大大地激怒了民眾。而與布朗同行的青年多利安接受了媒體的采訪,他描述當時的情況是“布朗舉起了雙手,但警察仍然連續射擊”。當地的民眾紛紛開始在推特上發起抗議活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全美各地的媒體逐漸開始關注。但面對輿論質疑、民眾示威,美國官方似乎準備強硬到底。8月13日,也就是事件剛發生后的第四天,憤怒的抗議者發現,弗格森的大街小巷出現了全副武裝的警察和反恐小組。一名抗議者在沖突中被槍擊中,兩名記者被逮捕。從這個時候開始,美國民眾和輿論媒體被徹底激怒,也為現今全美發生大規模示威游行騷亂打了鋪墊。
美國自始至終都自詡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經常對他國內政、社會制度指手畫腳,卻對本國內長期存在的濫用公權力、種族歧視等社會問題視為不見,談到中國香港,就不能對非法占中清場,談到弗格森人民,人權、民主、訴求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剩下的除了鎮壓,還是鎮壓!這難道就是奧巴馬總統口中的“自由民主”?想來會成為很多人茶余飯后有趣的談資。
沒人知道此次事件該如何收場。但我們卻可以從美國官方對民眾訴求置若罔聞,無理鎮壓的細節看出,美國絕不像網絡中某些大V說的那么“美好”,那么“民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