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大陪審團宣布槍殺黑人青年布朗的白人警察威爾遜免于起訴的判決出爐后,事發小鎮弗格森再次陷入騷亂,并引發多地連鎖反應,從洛杉磯到亞特蘭大,從芝加哥到紐約,全美34個州的170多個城市出現了守夜、聚集、游行等抗議活動,《紐約時報》稱“人們的激怒已經沸騰”“弗格森之怒從西燒到東”,這可能是美國自7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騷亂。
好了,事情大概情況就是這樣,不廢話了,直接入題說說公知們欠人民的是哪三記耳光。
第一記耳光:只有美式“民主、人權、平等、自由”最好
必須得承認,民主、人權、平等、自由是好東西,是我們所追求的,但美式“民主、人權、平等、自由”是披著羊皮的狼。翻開近現代史,美國往往打著“民主、人權、平等、自由”的旗號,粗暴干涉別國內政,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凡是嘗試過美式“民主、人權、平等、自由”的國家和人民,也無一例外的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看看如今的中東亂局、烏克蘭危機等等,代價不可謂不慘重。
咱們國內也不乏這樣的人,一些所謂的公知總說外國的月亮比國內的圓,還做著美式“民主、人權、平等、自由”的夢,固執地認為他國的不適應是走向“民主、人權、平等、自由”必經的陣痛,是暫時的,美國的成功就是典范,可現在發生了弗格森槍擊案并引發大規模的騷亂,民主樣板自身的節操都碎了一地,這不是打公知臉是什么?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還記得吧?排在美國歷史上最偉大人物第二位的林肯總統廢除了奴隸制,維護了美利堅聯邦的統一和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我有一個夢想》還記得吧?美國黑人運動領袖、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為全美黑人爭取人權,深深影響了美國歷史。但半個世紀過去了,曾經引以為傲的“民主、人權、平等、自由”并沒有到來,透過這次事件,美國人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國家的種族人權問題,連總統奧巴馬在26日早晨的聲明中也承認“這個案件暴露了‘美國的問題’”。
習大大早就說過,咱們國家塊頭大,絕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公知們怎么不聽呢?到底聽進去沒有呢?
第二記耳光:我們國家軍隊和警察濫用武力
弗格森騷亂搞出這么大動靜,全球媒體都在關注,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段時間發生在香港的“占中”行動,都是抗議行動,美國警察和香港警察真是不能比。
騷亂發生后,美國政要的第一反應是增兵,700人的國民警衛隊迅速增至2200人,這與其向來敦促他國的“要保持克制、不能使用武力”、“要保障民眾的自由表達權”云云截然相反。并且,國民警衛隊毫不猶豫地發射催淚彈,驅散抗議人群,已經有民眾因騷亂而死了。不知道大家看了25日晚的新聞聯播沒有,在最后時段有播放了驅散現場情景,儼然美國大片的調調,與我國香港警察在“占中”事件中保持最大限度克制、保證群眾生命安全的做法完全相反,那些支持“占中”的公知該作何感想?
還記得卡特里娜颶風不?2005年襲擊了美國新奧爾良市,因堤防被沖毀,海水倒灌,結果造成4081人死亡。國民警衛隊奉命前往救援,但見死不救的事頻頻發生,新奧爾良管轄的杰斐遜區區長阿倫·布魯薩爾指責說:“卡特里娜颶風讓人們經歷了無法解釋、無法忘記、無法原諒的拋棄,這是驟然間被剝光了衣服的美國從未經歷過的、最讓人銘記在心的羞辱之一。人們將會記住卡特里娜颶風是美國海岸有史以來遭遇的最猛烈的颶風之一,而颶風讓美國歷史寫下了這樣一頁--美國曾在自己的領土上拋棄美國人。”
還有,據說這次救援行動國民警衛隊隊員都是帶著槍的,這放在國內,我們肯定會問why?美國的回答是保證自身安全的需要,而在我們國家,哪次救援行動不是解放軍沖在最前面,哪位官兵不是為了人民群眾利益奉獻一切,群眾發自內心地說“看到解放軍就看到了希望”“子弟兵最親”,美國人眼里是難以想象的,因為他們不懂什么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三記耳光:我們國家新聞媒體沒有自由、言論沒有自由
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檢方在公布弗格森槍擊案調查資料和結果的時候說了6點,第1點就是批評媒體的,稱“當大陪審團進行評估期間,美國媒體發布了很多不完整甚至錯誤的所謂證據”。美國不是向來標榜自己的言論自由么?這下自己批評自己,又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提供錯誤的證據那就是造假證,造假證那就嚴重妨礙了司法公正,可能導致冤假錯案!這么嚴重的后果,美國的媒體就不知道么?作為媒體,公正客觀的報道去哪兒了?責任感去哪兒了?
在西方主導的話語體系中,搞“雙重標準”已經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11年,英國倫敦發生騷亂,美國爆發“占領華爾街”運動,在事態已經遍地開花、燎原之勢的情況下,一直高唱“新聞自由”、“客觀公正”的西方媒體大多視而不見,冷漠低調。而如果是某個發展中國家發生類似的街頭運動,西方媒體早就 “滾動式”“立體式”鋪天蓋地報道了,并且多半會不斷以支持態勢和渲染性報道挑動民眾情緒,其結果是游行示威在和政府對峙中變成流血沖突,然后西方又會對該國政府進行干預制裁,從而進一步鼓動民眾情緒和街頭政治。在這種輿論環境和外界壓力下,政府根本沒有機會在良性狀態中恢復正常的法律和秩序,以至最終導致全面失控,這幾乎成為發展中國家街頭運動在西方媒體和政府干預下的固定模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在倫敦騷亂和“占領華爾街”抗議活動中,以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媒體極大地助推了騷亂的發展。
呵呵,說到這里,大家聯想一下,是不是很像一些公知的作派?當美國發生壞事時不吭一聲,全當沒看見,當國內發生一點小事時就無限放大,罵黨罵國罵體制罵民族罵人民,反正就是各種罵吧,要是不讓罵還不行,說主管部門管得過寬過嚴過死,沒有言論自由,不讓人批判,不準人反思。多么可笑,要是沒有言論自由,你們的那些言論怎么可能還能出現在網上?恐怕連煽動群眾的機會都沒有,在美國,只要是攻擊國家神馬的言論,早就給你銷號了,怕是你注冊都注冊不贏,公知們可知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