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央行出臺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最近尤為頻繁,像什么定向降準啊微刺激啊看得人眼花繚亂,但是這一套組合拳打過之后仍然無法阻止經濟的下行,于是堅持不用強刺激的誓言變成了一陣風,悄然飄走了,而降息卻如霧霾般瞬間籠罩神州。
有句話叫做“勢亂不可治,越治越亂”,大凡亡國多新政。王莽崇禎都是出奇勤快的皇帝,每日都能有新政策頒布,然而他們的帝國依然是改朝換代了,究其原因就是根本大壞,出臺的政策只是治標而不能治本。大國治理若不放眼根本,而只是寄期望于區區調控,無疑是揚湯止沸,甚至還是瞎折騰。央行的調控便是瞎折騰。
改開三十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主要有三大錯誤。一是依靠資本家,放棄組織人民。二是迷信自由主義,放棄計劃經濟。三是沉迷經濟政策,不思深根固本。有了這三點,我國的經濟只能是雖成必敗,短暫繁榮。
先說第一點,這個錯誤主要源于先富帶后富的思想,人民之小康必待資本家先富方可得,因此廣大群眾逐漸變成了資本家的附庸。近年來一直流行招商引資,總以為只要能夠招商引資便能夠把經濟搞好,于是各級政府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甚至無視黨紀國法,惟資本家歡心是從。在整個國家表現為外資的超國民待遇,在地方表現為大資本家的各種優惠補助。然而資本的本質是逐利的,資本家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他們是不會好心分一杯羹給打工者的。更因為他們唯利是圖,他們的眼光只能是狹隘短視的,他們的任何舉措都不會考慮到整個大國的整體規劃。因此只要是依靠資本家的地方,其結果必然是少數人越來越富,多數人越來越窮,資本卷走錢之后當地經濟陷入停滯狀態。如果占人口大多數的群眾越來越窮,那一個國家的經濟想不下行可能實現嗎?
再說第二點,這個錯誤主要是以西方經濟學為發展導向引起的。一些領導者信奉自由主義經濟思想,以為市場自主調控是萬能的,殊不知這套理論早就被馬克思等人批得不能再臭。一個大國,如果不能有長遠的可行的發展規劃,而寄托于市場的自主性,是絕對不能走好的。大國之政,所涉及的是以億為計算單位的人民,一旦發展出現問題,是根本無法自主調控的。近年來各種農產品的滯銷,還有現在房地產庫存劇增等現象足以說明市場調控的癡人說夢。正因了大國經濟發展有此巨大慣性,才需要其經濟政策有一個長遠的正確的規劃,才能保證一國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
最后是第三點,這個錯誤是由于部分領導人急功近利,耽于幻想引起的。國家經濟之根本在于農業和制造業,而這兩個行業的獲利都是緩慢的,需要一定時間積累才能實現的。因此一些人忍受不了了,就開始制定一些列的經濟政策,妄圖以此制造繁榮。縱觀我國這些年的經濟政策,都是以控制投資為立足點,以吸引資金為目的,以釋放貨幣為手段。這就造成了各種經濟泡沫,造成了農業和制造業長期的停滯不前。一國的根本行業得不到發展,那么通過各種經濟政策強行扶起的服務業和金融業便是空中樓閣,隨時都會崩塌。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不要說代表先進思想的共產黨,就連封建皇帝也知道這個道理。秦有秦孝公立數先祖亂政,出求賢令復穆公之業,漢有漢武帝出輪臺罪己詔,重施安民養民之政。在近代,共產黨改正自身錯誤的做法更是屢見不鮮,以毛澤東主席為例,便有抗戰征糧政策的改變并因此提出的自力更生政策,又有糾正黨內各種歪風的各種斗爭等等。鄧小平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還說了改革開放成敗的幾個如果,既然現實的發展已經實現了小平同志說的幾個如果,實踐已經證明了發展道路中的錯誤,那么該做的只有撥亂反正了。如果還是做一些隔鞋搔癢,掩耳盜鈴的事,那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