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的風暴都在茶壺內,北京何懼之有?
夏河年
香港在“占中”,臺灣在“搶救連勝文”,看似都讓中南海著急。香港的鬧騰,英美寄予了“民主種子”的厚望,還等著在中國大陸遍地開花呢!代表國民黨參選臺北市長的連勝文,民調一直落后于傾向獨立的民眾支持的柯文哲,大陸該憂心忡忡了吧?
非也!對中國大陸來說,港臺的折騰都是茶壺里的風暴。北京自然希望港臺欣欣向榮,但如果都與國家統一背道而馳,不是我說話難聽,其實大陸樂見港臺各自的對陣雙方慢慢耗下去。這里有個前提——無論港臺的火怎么旺都延燒不到大陸。實際情況正是這樣,香港的搗蛋分子買好機票要到北京鬧,回鄉證就失效了,只能乖乖地拖著行李箱回去。
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大的經濟,包括財富總量和財富分配。反過來說,大經濟就是最大的政治。APEC的藍圖是希望全球各大經濟體能有超過2%的增長,而中國大陸的增長率是這個數字的三四倍。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基數巨大,再要加上較高的增長率,實力的增長是非常可觀的。美軍入侵伊拉克給了中國好長一段機遇期,西方制裁俄羅斯又是一個機遇期。
反觀港臺,一個是靠著大陸的輸血,為一國兩制樹樣板,另一個是在沒完沒了的選舉中,在藍綠的內斗中,從四小龍之首降到四小龍之尾。隨著上海自貿區的試運行,港臺在北京眼中的分量在逐年下降。倒推20年,香港的“占中”和臺灣的藍綠對決,中南海也許特別憂心,現在嘛,嘿嘿,看著你們自娛自樂就行了。
香港承襲的是英美三權分立的體制,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中央政府保住三權中的一個角不算霸道吧?作為中國一份子,特首愛國是天經地義的吧?作為最高立法機構,人大通過的法律文件在它的轄區內必須執行吧?以后怎么辦另說,堅持或修法可以再商量,這一輪,你鬧死都枉然。香港不是號稱法治社會嗎?
香港人擁有雙重國籍是普遍現象,又長期受殖民思想的灌輸,意識形態中的愛國分量不會太重,包括特區政府官員。但是,港人當中,真正能事實上移民他國的畢竟是少數,能對他們產生有效制約的,主要是經濟利益。港府和泛民的這一輪對抗,雙簧的分量還是挺重的,只不過特區政府頭上還有中央政府的一道緊箍咒,稍微偏向于中央而已。
美國人警告北京不要派軍隊鎮壓,這話略顯幼稚。香港駐軍是對外的,只要不沖擊軍營,那支駐軍其實只是主權的一個象征。零星的騷亂,香港警察就夠了,真要發生大規模的暴亂,大陸可以應邀調派武裝警察。那種情況下,保障平民人身財產安全就是最大的道德,派軍隊去又咋的?說美國那話幼稚,是因為他們知道,港人“搞民主沒風度,鬧革命沒膽量”。
再說臺灣。就算是柯文哲贏得臺北市長又怎樣?陳水扁做過臺北市長,當過臺灣總桶,獨立了沒有?他有膽量宣布獨立嗎?根藍苗正的馬英九做過臺北市長,當過臺灣總桶,統一了沒有?國共可曾有那么一天、一個小時談過兩岸統一路線圖嗎?綠不敢宣布獨立,藍不敢談論統一。從情感上說,大陸當然希望國民黨戰勝民進黨,但如果民進黨能壓倒性地贏得臺灣選舉,兩岸統一的戰鼓也就擂響了。
連勝文有可能輸了臺北選舉,國民黨卻不會全盤輸給民進黨,臺灣內耗將持續下去。港人支持“占中”以及馬英九的“不統”言論,都是島民自我優越感的體現。隨著經濟對比的換位,殘存的那點優越感會漸漸消失的。和平統一是首選,打下來的最可靠,根據形勢需要決定,不矛盾。
西方情報機關應該是給出了大陸網民將聲援“占中”的預期,結果錯得離譜,大陸網民一邊倒譴責“占中”,從開始到現在都是如此。現在是美英政府拋棄棋子的時候了,“占中”組織者現在最想要的是下臺階,于是提出各種訴求,只要是一顆小石子都可以放大成下臺階。中央政府除了警告美英當局別制造混亂,對“占中”幾乎是袖手旁觀,更談不上什么損失。在這種形勢下,港府不會給“占中”哪怕是一根爛木頭供其墊腳下來。
香港的“占中”和臺灣的“太陽花運動”,給大陸民眾的印象是幼稚與無知,就連馬英九那樣的精英,在小島上呆久了也成了市井島民。茶壺里的風暴,再激烈也不會濺出茶壺,抹桌子的功夫都省了。
慢慢耗吧,繼續鬧吧,只要不是太出格。“占中”讓香港人均損失在5萬港元以上吧?中韓與中澳的FTA都談妥了,臺灣的出路在哪里?自己作死,怨不得別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