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說不遏制中國,奧巴馬他自己信嗎
——評《美國反復說不遏制中國,該不該信》
中國藥科大學 張志坤
奧巴馬此次訪華亮點多多,其中,再次表態說美國“不尋求以任何方式遏制中國”的就特別重要。這是真的嗎?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現在,有關這一表態到底是真是假的問題在中國議論紛紛,甚至把著名的《環球時報》都給搞糊涂了,以至于這家號稱權威的媒體在11月12日發表了一篇題為《美國反復說不遏制中國,該不該信》社評文章,這篇社評評來評去,最后還是沒說明白到底“該不該信”。這可怎么辦呢?
這的確是一個讓中國人倍感糾結的問題。有的人對此篤信不疑,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美國就是圣地,就是真理與道德的化身,來自這個圣地的最高代表——美國總統,他的每一句話都是至高無上的,只能虔誠地頂禮膜拜,不許絲毫怠慢遲疑;有的人將信將疑,這些人認定中美兩國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夫妻關系,一直都對中美兩國“風雨同舟、殊途同歸”充滿期待,但因為這些年來挨慣了美國的耳光,對美國忽然間的柔情萬種不免有些茫然,所以才發出了“該不該信”的疑問,其實在內心里亟盼其真;還有的中國人對此嗤之以鼻,他們認為,美國從來就沒把中國當做真正的戰略伙伴,即使在冷戰最激烈壓力最大的時候,出于對付前蘇聯的需要,美國與中國在戰略上合作,同時也對中國多方限制并全面防范。現在,美國早已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戰略對手,正從戰略高度全方位地遏制打壓中國,這已經全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今出于一時的策略之需,奧巴馬居然恬著臉說“不遏制中國”,這簡直就是欺天之談。
這還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因為這不是一句話的對與錯、真與假的問題。這里面涉及到最基本的戰略判斷,這一判斷直接決定著美國與中國各自的戰略取向,直接影響中國美國各自的政治、軍事、經濟生活,比如說,此前中國在軍事上一直準備打航母、打衛星、打隱形飛機,誰都知道,這都是沖著美國來的,如果美國像奧巴馬所說的那樣,“不遏制中國”,不反對中國統一,那么中國準備這些昂貴的燒錢的東西干什么用呢?這不全都成無謂的浪費了嗎?
同樣的,既然美國不遏制中國,那美國還要介入臺海、南海以及釣魚島干什么呢?還要準備什么“海空一體戰”呢?還要“重返亞太”,搞“戰略再平衡”干什么呢?這些不全都成了無的放矢的瞎折騰了嗎?
所以,對于奧巴馬再次表態說“不遏制中國”,對此該不該信,這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不但中國人對此必須回答,就連美國人也需要對此做出判斷;不但中美兩國需要對此做出判斷,就連俄羅斯、日本、韓國、朝鮮、菲律賓、越南、印度,等等等等,差不多整個世界都要對此做出判斷。
但是,真要回答對此該不該信,還確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要說不該信,對此篤信不疑的人就要破口大罵,什么難聽的話都有,筆者在“博客中國”網站的文章就是這樣的遭遇,只要說美國一點不好,對美國所有質疑,差不多就等于刨了一些中國人的祖墳一般;如果要說奧巴馬的這話該信,顯然也缺乏應有的依據,也難怪《美國反復說不遏制中國,該不該信》一文評來評去都評不出所以然了。既然連《環球時報》這等大牌媒體的大牌評論都力有不逮,我等草根百姓又有什么能耐可置喙的呢?
且慢,所謂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筆者這兩天茶飯不粘、滴水不進,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了一記驗證奧巴馬這話該不該信的妙招,即請先搞清楚奧巴馬他自己是否相信,如果奧巴馬自己也相信這是真的,這就有可能是真的,但如果奧巴馬都不相信這是真的,那就一定不是真的。
奧巴馬相信他自己說的話是真的嗎?對此,可以從四個維度加以衡量辨析:
第一,奧巴馬說美國不尋求遏制中國,是指美國從不曾遏制中國呢?還是說下不為例,從今以后不再遏制了?
這個問題奧巴馬必須回答,他必須解釋此前美國“重返亞太”一些軍事部署到底針對誰的,“空海一體戰”,“遠程封鎖”,反“反介入”之類,是美國沒事和尿泥玩,還是殺氣騰騰的戰略部署?他還必須回答今后美國是不是準備停止乃至廢除在亞太地區的冷戰聯盟與軍事部署。
第二,奧巴馬怎樣看待“中國威脅”。眾所周知,美國當局是“中國威脅論”的始作俑者,大肆鼓噪“中國威脅”并打著安撫保衛“嚇壞”了的亞洲盟國的招牌,是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合法性的基礎。奧巴馬必須說明到底有沒有“中國威脅”,如果有,為什么不遏制?如果沒有,為什么美國當局要大肆鼓噪,造謠說中國“咄咄逼人”,“軍事擴張”。
第三,不遏制中國必須有具體的行動,美國是否準備不再干預臺海事務,不再介入中日釣魚島爭端,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是否準備廢除或者修改,明確寫上不包括釣魚島。
第四,美國是否不再對中國進行高技術封鎖,臭名昭著的巴黎統籌委員會對中國的限制是否廢除,美國是否全面放棄在軍事上偵查中國,等等。
中國有句古話,叫“聽其言,觀其行”。奧巴馬不能只說漂亮話,還必須有實際的讓人信服的舉動,以此證明他說的話是真的,是他自己也確信無疑的。否則,連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話,又如何能讓中國人相信呢?即或有那么一些中國人聞奧巴馬放屁都感覺是香的,可是那又有什么用處呢?
所以,美國總統說美國不遏制中國而中國該不該信,關鍵在奧巴馬他自己信不信,這才是一切問題的關鍵。建議有關媒體與“專家”、“學者”們應就此進行深入的求證。
附:美國反復說不遏制中國,該不該信
APEC致力于亞洲與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合作,而這個目標的推進能在多大程度上是順利的,將越來越取決于中美這兩個大國如何處理彼此的關系。
西方輿論前些天熱炒中美激烈爭奪亞太合作方向的“主導權”。奧巴馬在10日的講話中強調了中國的重要性,并且重申美國歡迎“一個繁榮、和平和穩定的中國崛起”。他的最新講話沒有給“中美沖突論”者們留下把柄。他將在今天正式訪問中國,昨天晚上他與習近平一起在中南海散步,兩位領導人烘托了中美間的寬松氣氛。
盡管在過去6年里中美關系的緊張感在增加,但有一天中國人回憶起奧巴馬,大概還是會把他歸入“溫和總統”之列。大國互疑看來是人類既有經驗尚無法破解的,對很多人和力量來說,它會滲透到世界觀和認識論的層面,使得反復出現的霧里看花欲罷不能。
在可預見的未來,恐怕沒有人能真正說得清中美是一對什么樣的關系。兩國都在使出渾身解數解讀對方,通過合作及處理敏感摩擦積累對對方的認識。兩國都不希望出意外,又都傾向于堅持維護本國利益的既有方式,對于能否長期掌握好“斗而不破”的分寸缺少把握。兩國都有各自的“底線思維”,公開或悄悄做著被認為是防范“最壞情況”的準備。
然而兩國的“共同語言”還是越來越多了。前些年美國人提出“利益攸關方”的概念,中國人也跟著說了。現在中國領導人提出“新型大國關系”,美方也接話了。奧巴馬在10日的講話中,再次重復了習近平關于“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的那句名言。盡管中美說相同話時,意思未必是一樣的,但雙方語言的這種接近已是大國關系令人鼓舞的表現。
但我們必須承認,我們還是搞不清楚美國。奧巴馬反復說,美國不尋求以任何方式遏制中國,這是真誠的嗎?如果他個人是這么想的,他說這句話代表得了美國嗎?美國軍力60%將部署亞太,中國的“藏獨”、“疆獨”、法輪功、“民運分子”全得到美國的庇護,香港目前的“占中”也有美國力量的支持,這些都是彼此孤立的嗎?還有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明顯鼓勵了中國周邊一些力量的反華沖動,這又該作何解釋?
有意思的是,我們也能聽到美國人抱怨對中國的“搞不懂”。他們說,中國官方在對美問題上既有“內部文件”,也有“公開報告”;既有官媒的克制表達,也有互聯網上激烈的聲音,這當中哪一項代表中國“真正的對美態度”呢?
實事求是說,隨著中國社會在各個方向上的不斷擴容,描述中國對美政策即使對我們自己來說,恐怕也不那么容易了。對中國來說,美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復雜存在,它既是我們對外開放的首要對象,又是我們要在很多方面保持警惕的目標。
由己推人,也許美國主流社會對中國的基礎性態度也是矛盾的,而且厘清這種矛盾更無從下手。中美相互的態度既有穩定性,也是動態變化的,中美的實際互動方式和過程對兩國每一時期的相互態度都有重要影響。
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它是一種“關系”。對中國來說,如何認識美國是我們認識西方世界的基礎,也是中國制定整個國家戰略最重要的參照系之一。對美國來說,真正看懂看準中國也已成為其21世紀國家戰略不出現重大錯誤的關鍵。
如此重大的事情卻是十分困難的,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應當是承認這一困難,耐心創造條件逐漸克服它。最應防止的是把底線思維常態化,處處從最壞的角度審視對方。太平洋寬闊,還需人心更寬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