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昌明:還得“聽其言,觀其行”
——評中日達成“四點原則共識”
11月7日,國務委員楊潔篪與來訪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谷內正太郎,就改善中日關系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內容如下:
一、雙方確認將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
二、雙方本著“正視歷史、面向未來”的精神,就克服影響兩國關系政治障礙達成一些共識。
三、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同意通過對話磋商防止局勢惡化,建立危機管控機制,避免發生不測事態。
四、雙方同意利用各種多雙邊渠道逐步重啟政治、外交和安全對話,努力構建政治互信。
楊潔篪強調,雙方應切實按照上述共識精神維護中日關系政治基礎,把握兩國關系正確發展方向,及時妥善處理敏感問題,以實際行動構建中日政治互信,推動兩國關系逐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谷內表示,上述四點原則共識非常重要,日方愿意同中方相向而行。
至此,歷時四年最先由日本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挑起,繼之由日本野田佳彥政府于2011年改變釣魚島現狀(購島)、破壞中日關系,最后由安倍政府借“釣魚島問題”與“歷史認識問題”,進一步不斷惡化的中日關系,似乎到了一個階段性節點。
細看“四點原則共識”,其實都是老調重彈。
比如第一點,“四個政治文件”指的是: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98年的《中日聯合宣言》和2008年的《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
這四個文件原本就是中、日兩國恢復邦交、兩國關系發展的歷史成果,也是繼續發展兩國關系的政治基礎。除非今后兩國關系不再發展了,要公開互為仇敵了,不再交往了,這四個歷史文件才會廢棄。
第二、第三點,實際上講的是“歷史認識問題”與“釣魚島問題”,這些也是中日邦交恢復、發展的前提。當今的中日關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2年同日本國恢復邦交所建立的外交關系。對這兩個問題其實早在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就已明確: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并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按: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內容是:“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以上這些,實際上已經表明:日本對侵華戰爭表示悔罪;釣魚島在法理上屬于中國。只是當時雙方考慮到先解決“復交”大問題,不涉及具體事務,這才達成默契,對釣魚島回歸問題擱置爭議。
至于第四點,無非是對今后發展中日關系的部署與展望。
那么,既然“四點原則共識”全是老調,為什么還要重彈?
這是因為,日本是一個不講誠信的國家。它所承諾的東西,未必肯誠實信守,因此,很有必要不斷地對其“重申”。
如日本對侵略歷史的認識問題,它既在國家政治文獻中多次莊嚴地表示過要“深刻的反省”;但在行動中,像安倍這樣的政客們,卻又屢次參拜供奉有發動侵略戰爭戰犯的“靖國神社”(包括同時還產生“教科書”、“慰安婦”等等問題)。這不是自打耳光嗎?
再如1945年它既向中美英蘇遞交了投降書,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在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中又承諾“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可是在行動中,又不愿接受這一結果,死死霸占被它侵占的釣魚島等島嶼不放。這難道不是自食其言嗎?
作為一個國家,如此不講誠信,又怎能自立于世?
安倍上臺以來,更是狗仗人勢,妄圖緊抱美國大腿,利用霸權主義壯大自己,重做“大日本帝國”的軍國主義美夢。他不斷惡化日中關系,鼓吹“中國威脅論”,大搞所謂“價值觀外交”,解禁集體自衛權,擴軍備戰,鐵了心與中國為敵。所有這些,都使當今的日中關系,已遠遠偏離了它健康發展的軌道,兩國關系已降到了建交以來的冰點。有鑒于此,對中國來講,明確地、毫不含糊地向日本提出“改善中日關系”的四點原則,很有必要。否則,中日關系只會惡化,根本無法改善與發展。
另外,時空轉換,斗轉星移。21世紀的中國,畢竟不再是大清和民國時期的中國了!日本右翼政客的倒行逆施,不僅奈何不了我中華,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安倍的反華政策已經給自己制造許多難題:外交孤立,軍費倍增,經濟低迷,百姓不滿,政客內斗,內外交困┄┄。安倍想要擺脫困境,就得對他歇斯底里的反華政策,至少有一個形式上的調整。
這也叫物極必反。安倍已把中日關系推到了戰爭邊緣,已經到了隨時可能發生“不測事態”的境地。對日本來講,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兩國完全可能會立即兵戎相見。出現這種局面,其要付出的代價,決不是安倍政府所能完全承擔得了的,也不是中國政府愿意見到的。這也就是此次安倍政府最后向中國伸出“欖欄枝”,雙方達成“改善中日關系四點原則共識”的根本原因。
我們歡迎日本方面表示愿意“回頭”的姿態,讓日中關系回歸到健康發展的正確軌道上來。然而,鑒于歷史經驗,我們應該記住一句老話:“聽其言而觀其行”。一定要根據日本政府的實際表現來加以應對,決不能一廂情愿地處理對日關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