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想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話題說點頑石之見,種種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導致遲遲未能如愿。今日早晨看某地新聞又在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再次被觸動,于是決定冒一下什么之大不韙胡謅幾句。
所謂價值觀,簡言之就是判斷事物對錯的標準。由于不同人、不同群體(也可以說階級)對事物對錯的判斷會有不同的標準,于是一個社會就呈現出價值觀多元。比如,崇尚奢華好還是艱苦樸素好,大公無私好還是自私自利好,民主好還是專制好,大眾民主好還是精英民主好,不同立場的人就會有不同的選擇。價值觀多元,如果沒有側重,就可能導致持不同價值觀的人群之間的矛盾,中東一些國家的動蕩,目前國內的左右之爭,很大程度上也是價值觀沖突所致。
出于維護社會制度的需要,不同社會制度的守護者都會倡導能夠體現自身制度本質特征的核心價值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合理的,也是及時的。
既然如此,我為什么還要來說三道四呢?原因就在于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能有欠妥當。理由有三:
其一,沒有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哪個時代不追求“富強”? 哪個社會不倡導誠信?哪個國家不要求愛國?而民主、自由、法治不正是西方致力推行的普世價值么?以此看來,這個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和封建主義的價值觀存在交叉關系,甚至和資本主義價值觀高度重合。
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什么?是公有制和人民民主專政。離開了公有制和人民民主專政就不是社會主義,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體現公有制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內涵,否則就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二,邏輯上有明顯缺陷。這12個詞,呈現的正是價值觀的多元,多元了,還談什么核心?比如,毛澤東是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鄧小平是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這是見于中央文件的),為什么不把政治局常委都列為核心?道理很簡單,很多核心等于沒有核心。毛澤東是第一代核心毫無疑義;而鄧小平雖然不是總書記,但他的權力、作用超過那個時代任何一個總書記,所以他才是核心。毛主席說過:“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什么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而不是共產黨、民革、民盟、致公黨、農工黨……?因為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領導的核心力量只能是共產黨,這是歷史的必然。
其三,難以記憶。既然是全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那就應該讓大家一看就懂,一看就能記住。而要準確記住這12個詞(包括順序)可能就不那么容易了,像頑石這般遲愚駑鈍者,即便廢寢忘食去死記硬背,恐怕也是此時記住了,彼時又忘記了,今晚記全了,明早又漏掉了。只有記住了,才有可能去踐行;記都記不住,還怎么讓這個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行動的指南?
依我看,還是用“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好,既沒有上述不足,也早就為絕大多數中國人所理解和接受。何必舍本逐末、棄簡就繁呢?
2014.11.6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