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說的好,“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政府突然給房貸松綁是不是安得黃鼠狼的心,你懂的! 縱觀改革開放的幾十年,似乎人民“富裕”了,不管人民是不是“真的”富裕,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過,國家統計局每年都宣判“人民富裕”,宣布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水漲船高,如果在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全國人民好意思不買房子,支援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不過,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到處搞承包,從農村到城市,政府以不變應萬變,所以,人民似乎都在為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辛辛苦苦,日夜奔忙,哪顧得上國家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政府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資源賣的差不多,國企賣的差不多了,土地也賣的差不多了。在改革的初期,政府把這三樣寶貝資源向中國人賣,現在又開始向外國人賣,這是典型的“腳踩兩只船,一女嫁二男”!這樣的行為大概除了中國精英們,很難有哪個政府能背著《憲法》做得出來! 背著《憲法》這樣做的作用,使中國政府手里的錢就越來越多,鈔票大把大把的有,領導人臉上特別有光,可以購買大量的美國國債,發展與美國的“戰略伙伴關系”,就可以大言不慚的“救美國就是救中國”,去歐洲買空客,去美國買波音。不過,從長遠看,土地財政是這些買賣的支柱,土地賣出去不是為了種莊稼,種蔬菜,而是蓋房子,房子蓋了賣不出去,其結果絕對比莊稼熟了爛在地里后果要嚴重得多。
中國精英不是靠稅收讓中國在短短的三十年暴富起來的,而是通過炒賣國企,炒賣資源,炒賣土地,把這些變成了虛無縹緲的鈔票,所以,中國的經濟總量過度增長中的水分是可想而知的,不信,你可以從物價的上漲的因素略見一斑。
國企賣的差不多了,就只能炒出新花樣,搞混合所有制,這樣可以把一部分民間資本或外國資本,“混合”到中國政府手中,至于“混合”后對國家安全會不會構成影響,似乎不在政府的優先考慮之列,像中石化這樣的國有能源企業,向美資開放,鐵路向民營資本和外資開放,以“深化改革”為名義,以“壯士斷腕”為決心,強力推行國企私有化,罔顧《憲法》的公有制主體,真是可悲。
最近幾個月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低迷,大量不良開發上建造的高樓大廈賣不出去,高價房就像擊鼓傳花的游戲一樣,如果在短時間內銷售不了,“傳”不出去,在市場對價格難以接受的國民面前,很難說最后這些房產“砸”在誰的手里,這對各地政府強烈依賴“土地財政”的局面是極為不利的。 第一是因為,能做房地產的企業都直接間接的有政府背景,他們和政府的關系簡直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砸開發商手里,也等于砸在政府手里,這種情況嚴重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第二,如果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或者出現美國金融危機那樣的局面,不光影響已經開發的商品房的銷售,還斷了政府出賣土地資源獲得財富的財路,其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在房地產市場高速增長后出現的滯銷現象,嚴重影響政府的財政收入,使政府就形同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這才是政府出臺政策,為房貸松綁的理由。
不過,按照中國現在的經濟形式,市場經濟,則房屋的銷售量很多情況下取決于市場,而不是政府的行政行為,就像多年來政府穩定房價的過程一樣,整個過程政府不知是“不作為”,還是“明知故犯”,反正,房價是越穩越高,跟政府的“愿望”格格不入,至少表面上是這樣,不知這次政府給房貸松綁能否如政府所愿,讓政府堂而皇之的把手里的房子和土地買個好價錢! 說一千道一萬,政府給房貸松綁,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了政府自己。政府給房貸松綁不是給人民松綁,而是給自己松綁,政府給自己松綁的結果只能使人民雪上加霜,不過,政府松綁房貸卻要銀行老買單,銀行不是唐僧肉,誰都想去咬一口,銀行不是救濟會,義務買單顯本色,銀行的錢是儲戶的血汗,投資人的血肉,政府不應該用自己的的色欲,勾引銀行,把自己的麻煩轉嫁給銀行,如果銀行是負責任的金融機構,就不應該“與狼共舞”! 希望政府的松綁行為不要跟法院給殺人犯松綁減刑導致新的殺人案件爆發一樣,不要讓中國經濟出現美國次貸危機那樣的“兇殺事件”。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