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評 新編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小崗村的大包干
植樹翁
電視連續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把小崗村十八個農民按血手印鬧大包干也搬上了屏幕。并且有兩三集都是描寫他的。可謂濃墨重彩。其意思是想反映農民要求分田單干的強烈要求。公有制、集體干是多么不符合人民的意志。
其實,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想走資本主義道路。表現得十分老道、它必須要找一個擋箭牌。為他遮槍避彈。必須找一個馬前卒、陣前將為他沖鋒陷陣。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有幸被選中。農村農民本來就是封建社會的最底層、三千年來的封建統治。極大的束縛住農民的意識。不找事、不惹事、安分守己、過好自己的日子,安安穩穩也就足了。可架不住別人的啜動啊!本來、走資派提倡的就是“核心利益價值觀”,在利益面前誰不動心啊?就連高層高官都在大肆貪占。何況農民呢!只要按照他們的指示辦了、那利益就滾滾而來了。何樂而不為呢?
小崗村聚集了十八個農民以按手印為決心。向上表示要分田大包干單干。說這是他們的自覺行為。鬼才相信呢!二十多年的人民公社公有制優越性、三十多年的共產黨領導、毛主席的光輝照耀。就是農村農民不聽安徽省的。不聽鳳陽縣的、光聽中央的也不會封閉到那個程度。三尺冰凍也要融化。思想也要提高。與封建意識決裂也要決裂一部分。私心也不會再那么嚴重。一點社會主義覺悟也沒有。使人不能相信的是、他們在訴說集體干的弊端時、簡直就是在訴社會主義的苦。訴人民公社大集體的苦。表示了強烈的要單干的決心。在現實中、這可能嗎?向我這樣親身從人民公社時期走過來的人還大有人在。當時是什么個情況?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下、農村實行人民公社、大集體、人民熱烈歡迎、熱火朝天、喜氣洋洋、人民公社的大喇叭天天播送、人民公社好、共產黨好、毛主席好的歌曲、主席是個紅太陽、社員都是向陽花、公社是個長青藤,社員都是藤上的瓜。先后出了南崔莊、七里營人民公社、劉莊大隊、大寨人民公社大隊、林縣紅旗渠精神、南街村。盡管說、農村發展不平衡、小崗村也不至于還落后到那個地步吧?怎么、毛主席在的時候、紅紅火火、毛主席去后、政權落到走資派手里、小崗村就落后到如此么樣了?這是不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在齊不盜、入楚則盜”呢?
小崗村的人、分田單干大包干以后等于為自己干、干活就有勁,莊稼就長得好、糧食就打得多,就能富裕、不分田、集體干,干活就沒有勁,莊稼就長不好,打不出糧食,就沒有飯吃、就逃荒要飯,就貧窮。這究竟是個什么問題?小崗村是個荒山禿嶺嗎?不是,是鹽堿沙化嗎?不是,是戈壁沙漠嗎?也不是、說到底、是人的問題,是人的思想問題。這是由幾千年的私有制、私有制觀念的劣根性決定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各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要上三年飯給個知縣都不干。標準的自私自利,懶漢懦夫思想。
這里面至少有三個問題:
1、 小崗村農民的愚昧、懶惰、自私、落后、不覺悟。
2、 安徽省、鳳陽縣、**人民公社、小崗村大隊黨支部各級黨政領導機構的不作為,
3、 高層走資派的慫恿。
小崗村地處平原,氣候不惡劣、土地不貧瘠、且不要說與七溝八梁一面坡、荒山禿嶺野狼王窩的大寨,和苦戰紅旗渠的林縣人民相比,就與同條件的南街村相比,南街村的農民為什么沒有小崗村的那樣的行為呢?南街村的黨支部、黨員干部以毛澤東思想、艱苦奮斗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帶領群眾至今頂住壓力、集體不散、公有制不變,農民無怨言、群眾不討飯。卻干出了一個 富裕小康的南街村。這說明,人民群眾是需要先進的黨組織來領導、來組織、來帶動的,帶動的好,人民群眾也是先進的。他并不落后。如果黨組織、政府、如同虛設、領導人共產黨員失去它的先進性,混同于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不作為。甚至反作為,處處聽取落后人的意見,去滿足他們的落后要求,就像xxx一樣處處聽取走資派的意見,處處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復、去滿足他們的意志。那么、這個社會就是倒退的。不復辟資本主義才是奇怪的。
到此、我們不禁要問,安徽省、鳳陽縣、**人民公社、小崗村黨支部,這上下一串黨組織究竟是無產階級先鋒隊。還是落后隊?這一串黨組織中的黨員干部究竟是無產階級先進分子、還是落后分子?對小崗村落后群眾的思想為什么不批評、不教育、反而支持、慫恿他們的愚昧行為——分田單干大包干呢?這必然形成一盤散沙、各自為戰的局面。小崗村的愚蠢行為讓走資派拿著當槍使,做馬前卒。某些高級干部拍著胸膛說:“干吧!我負責、出了問題我頂著”。這不是慫恿是什么?不是走資派又是什么?這個走資派是別人給你打成的嗎?是別人給你帶的帽子嗎?小崗村在走資派的慫恿、抬舉下,成為全國的榜樣。標桿、在全國推廣。導致了全國人民公社的解散,連帶了全國城市工人階級的下崗,企業的私有化,造成了資本主義復辟。驗證了毛主席關于“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黨內、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的英明論斷。
已經升為國務院副總理的萬里在全國推行大包干會議上說:“小崗村實行一年的大包干就擺脫了一百年來的討飯歷史-----”。這個邏輯成立嗎?這么說,小崗村有一百年的討飯歷史了,那么。人民公社公有制才有幾年的歷史?只不過三十年。這么說人民公社以前的七十年小崗村都是討飯的,可那時都是私有制單干的啊!既然私有制單干有那么大的勁頭,優越性。小崗村的農民為什么還沒有干成地主,暴發戶呢?卻成了貧下中農,還討了七十年的飯?
“我們不是搞私有制化,而是大包干,地還是國家的嘛”! 對這種說法,我們就要問,大包干的期限是多少年?當時制定的政策是三十年不變,或五十年不變。我們又要問,人的實際壽命是多少年呢?實際有效勞動能力年齡是多少年呢?能夠達到五十年嗎?即使是三十年不變,一代人的有效勞動能力時間也就過去了。這與私有制有什么區別呢 ?只不過是在玩文字游戲,欺人耳目而已。掩蓋不了搞私有制走資本主義的目的、階級斗爭的表現。
小崗村為走資派復辟資本主義當了馬前卒,在走資派的支持下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大包干了、單干了、典型了、推廣了、全國人民公社解散了,但一二十年后卻并沒有富起來。自私自利、懦夫懶漢的陋習沒長進,自家沒有富、村貌沒有改。在社會輿論的抨擊下、走資派為了保住自己的臉面,責令各級財政對小崗村包干保養,就連村黨支部書記都是由省財政廳下派來的副處級干部來包村。這個下派來的村書記為了把小崗村包出成色來、拼命干、拼命喝、最后年紀輕輕僅45歲就死在了小崗村。
網上百度中有一篇贊揚沈浩同志在小崗村敬業奉獻的文章“《群眾的認可是最大的褒獎》——記鳳陽縣原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沈浩”的文章。文章講述了沈浩同志到小崗村任職以后的奉獻精神、敬業事跡。看了此文之后、我們一點都不懷疑沈浩同志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的高尚品質。并為他的奉獻精神深為感動。卻絲毫沒有看到小崗村在實行分田單干以后所出現的新面貌。從小崗村十八戶農民按血手印鬧單干到2004年2月沈浩進村、中間二十年的時間、既然單干了、來勁了、優越性更大了、家家戶戶都應該發福了、改變貧窮的面貌了。怎么還是沒有什么長進呢?反而面貌依舊、道路泥濘、房屋漏雨。五保老人沒人管了、孤寡老人沒人問了。還是沈浩去了以后、挨門走訪發現問題、組織給五保老人修房子、給孤寡老人買拐杖、送老人到醫院并墊付醫療費用。不是分田單干很有優越性嗎?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說:“以前的小崗村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睡大覺,捧著‘第一村’的金招牌還富不起來,一耽誤就是二十年,是沈浩讓我們轉變了思想”。小崗村的人以按血手印鬧大包干視為“功勞”,自居有‘功勞’。什么功勞?我給你當馬前卒有功勞,你就得給我請功封賞。所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一耽誤就是二十年。小崗村二十年的分田單干、并沒有使自己富起來。在社會輿論的抨擊下、走資派為了保住自己的臉面、派省財政廳的副處級干部前去包村。小崗村的人那么有主見、那么大的決心,怎么連一個村支部書記都選不出來?還要由省里下派干部?沈浩是副處級、就是副縣級。一個108 戶的小村、用得著一個副縣級來當村支書嗎?何況還是省財政廳的。
小崗村在走資派的攛掇下、實行了分田單干后、我們沒有看到小崗村農民如何發揮自己個人的力量、自力更生、戰天斗地、使自己富起來的景象,經過了二十年的徘徊卻更加貧窮。
自2004年2月沈浩進村擔當村支書、主任以后、在省、市、縣的幫助下:
投資了15億元的GLG農產品深加工高科技產業園,
1.5億元的現代蔬菜產業園、
6億元的小崗村生態農業產業園,
修建了一條繞過縣城到市里 的馬路
六年后2009年11月6日 沈浩累死在了小崗村、年僅45歲。
小崗村流行的一句話是:“有困難、找沈浩”。是不是懶漢作為,依賴思想?
小崗村又下派來了第二任書記、
給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洋樓。小崗村實現了小康村。
小崗村在層層財政的保養下、確實成了小康村,如果 將歷年來小崗村的財政撥款公布與衆,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敢不敢公布呢?如果全國的農村都要向小崗村學習、攀比,賴著讓國家包起來,那國家財政包的起嗎?全國都能實現這樣的小康村嗎?這樣的小康村對全國的農村有指導意義嗎?
小崗村不是干社會主義的樣板,是復辟資本主義的典型,分田包干搞單干就是階級斗爭的表演,是復辟資本主義的典型實例。是走資派為推行資本主義復辟而慫恿起來樹立的假樣板。
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在干社會主義人民公社時、沒有讓上面下派干部,卻干出了一個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帶出了一個郭鳳蓮、一個戰斗堡壘的黨支部。七里營、劉莊、南街村、華西村、林縣紅旗渠何嘗不是這樣呢?究竟是 社會主義的集體好,還是資本主義的單干好?人人都是可以對比的。
2014、9、2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