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諸葛亮明知不可而為之,六出祁山一事無成,秋風五丈原長使英雄淚滿襟。孔子明知不可而為之,周游列國終難見用,惶惶然如喪家之犬。圣人不識時務尚如此凄慘,何況蕓蕓草木凡人!但世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又何其多也,有時不是不知是不能不為!
2、天下至柔者,水也。天下至強者,水也!老子說:上善若水。曹雪芹說: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忽然明白為什么人們常說英雄難過美人關了!
3、聽中國農大教授講了一下午,在轉基因問題上批崔,在土地問題上批茅,在農業方向上對當前國家政策進行了顛覆性講解,核心觀點:中國農業方向應該是讓農民種地,讓更少的農民種更多的地。目前的公司資本發民模式是比資本主義還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個人評價:教授在轉基因這個問題上有點自以為是,其它見解有不少獨到觀點!
4、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精英治國卻損不足而補有余。這就是目前各種亂象的根源所在!說到底是丟掉了信仰,迷失了方向!
5、商鞅被五馬分尸,吳起被亂箭穿身,王安石罷官聲名狼籍,張居正遇害挫骨揚灰,歷史上凡是國富民強的改革,都是符合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式的改革,都是觸動上層精英階層既得利益的改革,也正因為如此,其領導者鮮有善終者。中國建國后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革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改革,結果開國領袖被肆意污蔑了幾十年。還有一種損不足補有余式的所謂的改革,比如大清朝的洋務運動,只是用百姓的錢加大同外國的交流,上層的利益基本上不觸動。這類改革往往短時有效,但隱患爆發時危害更大。目前中國的三十年改革也屬這種改革,準確地表達應該叫第二次洋務運動。
6、當年嘉慶斬殺和紳,崇貞除掉魏忠賢,反腐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大清朝和紳之后腐敗仍愈演愈烈,大明朝魏忠賢之后仍無力回天。日前反腐聲勢震動天下,如果沒有群眾的參與, “一檜雖死,百檜猶存”的局面不會從根本上得到改觀,甚至還會將國家置于危險的境地。一條鞭法為明朝贏得了幾十年的壽祚,這次反腐如果達到預期,中國將取代美國引領世界!反之后果將不堪設想!
7、馬航事件可能成為改變世界走向的一個重大事件,可笑的精英公知好像美國的跟屁蟲,紛紛枉顧事實隨美國的步調起舞。其實只要站在客觀的角度稍微加點思考就會明白,絕對不會是俄也不會是東部武裝,而是美國讓烏克蘭精心做了一個局,目的在于離間俄與歐盟的關系。這一事件向何方發展,歐盟的態度是關鍵,如果歐盟反應激烈,這是美國最希望看到的,如果歐盟清醒,美國有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大國和諧時代結束,大國角力時代正在來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8、與人同處如果有一個時期過分的親熱,將來一定有一個時期要特別的疏遠,要避免將來的不幸,還是現在不要過分親熱。“人情淡始長”,“友如畫梅須求淡”,就是這個道理。
9、這是一個玩物喪志的時代,三教九流都會或多或少以玩為時尚。既然是玩,就不是比賽,不存在誰贏誰輸,只有你玩別人還是別人玩你的區別。多數情況是,你感覺在玩別人的時候,別人感覺也在玩你。所以能玩出心情,玩出開心,就算玩出了水平。等這一樣玩膩了換一樣玩法就行了,所謂聚散一念之間是也!等把這個國家玩的四分五裂時這種玩法大概才會終止。
10、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殺而不殺,大賊乃發!兵勢不行,敵國乃強!明明傳統中醫能治好,就是硬要相信西藥,想起扁鵲見桓公,徒嘆神醫難治諱疾病!
11、這個世界上糊里糊涂的多,真正清醒的少。但糊里糊涂的人都認為自己清醒,清醒的人大多被認為另類。當大多數糊里糊涂的人清醒時,清醒的一部分成為領袖,一部分成為炮灰。大概這就是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難怪賢者悟道難得糊涂!
12、關羽和張飛都是家喻戶曉的三國名將,都有萬夫不當之勇,關羽曾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幾乎讓曹操遷都避其鋒芒。張飛曾單騎獨退曹操百萬大軍,義釋嚴顏,為劉備入川立下頭功。但兩人最后都因性格缺陷下場悲慘。關羽傲上而不辱下,張飛敬賢士不恤小人,關羽大意失荊州為孫權所害,張飛醉酒鞭笞屬下為部將所殺。兩人的去世使劉備失去理智,直接導致彝陵之敗,蒸蒸日上的蜀國從此由盛轉衰。性格決定命運,誠斯言也!
13、南京太添笑料了,要把淮海戰役改成徐蚌會戰,據說是照顧臺灣游客的感受。但中國人民的感受誰照顧?難道歷史真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了?如果要照顧日本人的感受,南京大屠殺是不是也要改成南京事件之類的中性用語?
14、命沒了,錢有用嗎?生存條件沒了,發展有用嗎?如果要錢不要命不正確,那么發展是硬道理肯定也不科學!
15、對許多漂亮女人的感覺,有點類似《小蘋果》。《小蘋果》是目前爆紅網絡的一首歌曲,上幼兒園的女兒喜歡,愛唱京劇的老婆喜歡,帶動我也專門聽了幾回。一開始覺得節奏明快,曲調悠揚,令人耳目一新。后來就漸感飄忽輕薄,濃妝艷麗,少那種天然清純氣質。再后來就覺得弄粉調朱,情感做作,有點嘔啞嘲哳難為聽了。還是《濤聲依舊》之類的歌更讓人歷久彌新,那種精神享受是永遠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