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3》上映,4天狂攬3億票房,在引發廣大網友吐槽和又一輪唇槍舌戰的同時,也讓人感慨郭敬明和他所營造的這個充斥著俊男美女、奢華炫富、物質盛宴的夢幻世界,已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有人說,我們的時代氣格越來越小了。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關心小我的世界,投入到他們自己塑造的小圈子中,仿佛從他們的日常言行中已找不到大時代的背景格局。有人說,以韓寒和郭敬明為代表的青年作家的小說更關注于獨立的個體,這些個體的命運好像與國家和時代的宏大背景沒有關系。于是,有人稱這是一個“以小為美的時代”,一個“以個人為支點的時代”。關注獨立的個體沒有錯,專注于“小而微”的感受也沒有錯。因為這是一個日新月異、迅速發展的社會,一個渺小的個體置身于整個大時代中,自然會有一種身不由己的迷茫和無力,他們借助于“小而微”的東西抒發個人感情、表明自身立場、證明價值存在,這也是一代青年人的某種縮影。
但是,過于關注個人感受的青年一代,在推進國家發展進步的時代洪流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有些勉為其難。其實,他們并不缺乏青年人所特有的激情和思辨,并不缺乏對社會的認知和判斷,他們也有過非常熱烈的理想,但是理想一經碰到現實,就碎裂得了無痕跡。就像北島所說:“那時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世俗的成功評價,利益的分化考量,把年輕人的生命和激情變成夢幻泡影。他們不再相信“讀書改變命運”,不再相信“奮斗成就人生”。他們轉而相信“拼爹才能成功”,“屌絲”始終比不過“高富帥”。于是他們沉醉于個人的世界中,變成“低頭族”,變成“旁觀者”。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感觸很深:“越是各懷抱負的時代,越需要建設心態和理想情懷;越是分眾獨我的演進,越不能缺少文化擔當和整體考量。”只有建造和培育好社會共有的價值,個體的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的釋放。換句話說,個人只有把自己置身于時代的洪流中,才能獲得更好的成長和進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一個社會的共有價值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建造和陪護,沒有誰能脫離于時代存在,也沒有誰可以輕易撇開這個艱巨的責任和義務。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從這個層面來說,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人是實現中國夢的一股強大力量,而作為青年人,作為當此民族復興時刻的青年人,尤須具備一種大情懷,一種不拘泥于個人私語的宏大情懷。站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用更遠的目光看未來,把自己的青春放在整個時代背景中,放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不做“旁觀者”,而是做“建設者”,不與現實疏離,而是做一顆堅實的鋪路子,在實現民族夢想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
每個時代的青年人,都會被打上這個時代深深的烙印。80后、90后富于個性,但卻容易在角色定位上迷失;崇尚創新,但卻缺乏踏實苦干的韌性。要想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青春力量,需要我們拋掉小我的圈子格局,拋掉個人利益的綁縛,把自己置身于整個時代背景下,置身于浩渺歷史洪流中,腳踏實地、甘于奉獻,擯棄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作風,不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把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在奮斗中實現理想,在實干中唱響青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