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所謂的腐敗分子,只有一個簡單定義,就是指那些化公為私損公肥私中飽私囊的人,這個政治定義是任何國家都普遍適用的,所以,資本主義私有制國家的官僚體系,也需要反腐敗,不能讓個別人悄悄的中飽私囊,從而破壞了壓迫剝削坐地分贓的公共利益。
當今中國的反腐敗正在步步深入,可是并沒有全方位涉及官僚體系的所有部門和各個領域,也沒有涉及背后的貪腐賣國利益輸送的嚴重問題,主要是在國有企業步步深入。正在人民群眾普遍質疑,官僚體系反腐敗劍指何方政治目的的時候,人民網的一篇文章《人民網再評周永康案:清除腐敗是深化改革的必然之舉》,一語道破天機的告訴人們,“腐敗分子嚴重違反黨紀國法,糾結利益集團、權錢勾結、阻擋改革,對黨的事業帶來巨大的危害,對市場經濟的規范發展造成顯著的傷害,對整個國家的健康發展產生極為消極的影響。”
認真分析這一段話,看一看哪些話符合腐敗分子的定義。嚴重違反黨紀國法涉及范圍比較廣,況且是一個政治定性,并不是法律上的定性,只有權錢交易可以作為腐敗分子的法律定性和量刑標準。利益集團就是一個中性詞,當今中國處于大分化大改組的情況下,國有企業就是維護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利益集團,內部雖然有一些腐敗分子,并不能說明徹底改變了公有制的階級屬性,否則的話就不需要某些人日思夜想,千方百計將其化整為零化公為私了。至于利益集團“阻擋改革,對黨的事業帶來巨大的危害,對市場經濟的規范發展造成顯著的傷害,對整個國家的健康發展產生極為消極的影響”,是指對改革開放積極支持,還是消極反對的政治態度。
客觀的說,腐敗分子損害了公共利益,是任何國家都會反對的,是應該在法律層面解決的問題,而對官僚體系的日常工作,是積極支持還是消極反對,是在政治層面組織措施解決的問題,對于不積極支持或者消極反對的人,是完全可以公開透明說明來由,調離工作崗位另行分配的。
我們要問的是,人民網這里的“改革”是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革嗎?紅二代蔡小心在微博上披露,“人民網是資改派投資辦的掛在人民日報下面的商業性質網站,俺嚴重懷疑有些偽假極左的骨干分子是輪子宣傳團隊人員或拿輪子的錢,在攪渾水”。那么這些人所謂的“阻礙改革”,指的是阻礙私有化改革,阻礙憲政改革。這些攪渾水的人,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他們是在誤導人們,法律上的反腐敗并不是真正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達到在政治層面解決問題,徹底清除那些所有反對私有化改革、反對憲政改革的人。他們要造成選擇性反腐的輿論態勢。
那么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從幾十年前,一開始人民群眾積極支持改革開放歡欣鼓舞,到如今一聽到改革開放就十分苦惱?因為改革中有大量的私有化改革部分,這些是國內買辦勢力、自由派勢力破壞社會主義改革所帶來的,造成了社會的兩極分化、殖民化。私有化改革部分引起了廣大人民的疑惑,改革開放到底是姓公姓私?到底是姓社姓資?到底是姓中姓外?是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完善鞏固,進一步消除了等級分化,有利于全面改善老百姓生活水平,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社會地位,實現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則;還是嚴重破壞了社會主義公有制集體經濟的優越性,造成了少數人一夜暴富一步登天,多數人窮困潦倒自生自滅,階級分化矛盾沖突的壓迫剝削?是不斷促進國家的健康發展,加強了中國抵抗列強國家資本財團豺狼虎豹的整體實力,不斷深化了官僚體系和老百姓之間和諧友好的魚水關系,黨和政府的政治威望蒸蒸日上;還是造成了對公有制經濟體系不斷破壞的化整為零化公為私,持續不斷的培育了國內外資本財團,加強了他們蠶食鯨吞國營經濟能力的畸形發展,官僚體系和老百姓之間變成為日益緊張的油水關系,黨和政府的政治威望持續不斷的嚴重下降?
按照人民網這篇文章的點睛話語,手段和目的是必然相統一的邏輯,腐敗分子必然是私有化改革開放的反對派,那么廣大的人民群眾和愛國人士,強烈反對私有化改革開放,壓迫剝削貪腐賣國利益輸送的行為,都應該成為被徹底清除的腐敗分子了,如果全國人民都是反對私有化的腐敗分子了,對私有化心向往之的官僚體系,豈不是成為全中國老百姓的對立面,曲高和寡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樓閣,還能夠經風雨見世面嗎,還能夠鶯歌燕舞永享太平嗎?不敢光明正大堂而皇之的清除政治層面的反對派,只能夠把反腐敗作為徹底清除政治層面反對派的政治借口,說明政治層面的私有化改革開放的的確確不得人心,受到了官僚體系內部一些人,和人民群眾愛國人士的強烈反對,西化走資派和漢奸走狗賣國賊十分心虛,只能夠用表面上的反腐敗,換取不明真相老百姓的積極支持。
而一旦全中國老百姓,看穿了他們的政治表演,就會嗤之以鼻不予理睬,發現上當受騙的人民群眾,就會紛紛成為私有化改革開放強烈的反對派,讓那些日思夜想化整為零化公為私,蠶食鯨吞國營經濟改旗易幟的走資派漢奸走狗賣國賊,面對人民戰爭群眾運動的強烈抵抗,在惶惶不可終日之中,必然是度日如年茍延殘喘不得善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