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zhàn)爭結束的時候,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去重慶談判,那毛澤東也就去重慶談判,在重慶期間當然大家都會說許多客氣話,無論蔣介石還是毛澤東都會有一些客氣的演講,這都是必然的。
但是毛澤東在重慶期間的場面上的話,應當不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部分,因為毛澤東選集中并沒有收錄毛澤東在重慶說的任何客氣話,場面上的話不能夠當作理論。能夠當作理論的,倒是毛澤東從重慶回到延安后的文章《關于重慶談判》。
其實中美關系也是這樣,兩國領導人互相來往,說一些客氣話,但不一定是理論,理論和客氣話那是不同的。
那么,中美關系的理論應當是什么?我的意思是,按毛澤東思想,中美關系應當怎樣發(fā)展?
而毛澤東提出的一個定律值得研究,那就是帝國主義和反動派,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毛澤東認為它們決不可能違反這個邏輯。當然,后面加了一句直至滅亡,那只有到共產主義社會,也有可能是在五百年以后的事情。
那么,既然毛澤東很嚴肅地從理論上指出了這個定律,那也不一定就是真理,也可以在實踐中進行觀察,但是如果有專家提出不同的學術觀點,當然也是可以的,比如某個專家寫了一篇學術論文,認為毛澤東的觀點不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搗亂不一定會無限循環(huán),而是在一定條件下有可能終止,最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這行不行?當然是行的,理論總應當有進展,但是這個學術論文必須是嚴肅的,必須指出毛澤東的錯誤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帝國主義的搗亂在一定情況下會停止?
當然,如果沒有專家這么認為,大家還是接受毛澤東的這個定律,相信美帝國主義的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不可能停止,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做什么美好的幻想或者夢想,還是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好了。總不能夠根據(jù)某些場面上的話來進行歡呼歌唱,好象帝國主義不再是帝國主義了似的。
其實毛澤東也同時提出了革命人民的邏輯,認為是決不會違反的,那就是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這么無限循環(huán),當然最后有一個直至勝利,但是那個最終的勝利,也是在五百年以后的共產主義社會才有可能實現(xiàn)。毛澤東為什么不說斗爭,勝利,再斗爭,再勝利?因為這不是革命人民的邏輯,在毛澤東看來,反抗壓迫的斗爭也還是注定會失敗的。就哪怕文革也會失敗。
好了,現(xiàn)在從兩方面看,帝國主義的反動派一方是搗亂,然后失敗,可是革命人民一方,是斗爭,然后失敗,這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怎么解釋?在我看來,就是說,帝國主義搗亂也有一個目標,而革命人民的斗爭,也有一個目標,事物的運動規(guī)律是,帝國主義的搗亂達不到它的目標,而革命人民的斗爭,也達不到他們的目標,而是說,搗亂和斗爭碰撞的結果,是出現(xiàn)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第三種局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