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日本周刊雜志《星期五》曝出一則政治丑聞:NHK社會專欄節目《特寫現代》(クローズアップ現代)就解禁集體自衛權問題7月3日現場采訪官房長官菅義偉(直播),采訪中主持人國谷裕子的提問可能有些“咄咄逼人”,比如“解禁集體自衛權,不就是卷入別國的戰亂中去嗎?”“是否確有必要修改對憲法的解釋?”等等,讓菅義偉采訪結束后大發雷霆,咆哮要揪出組織采訪的后臺人物;NHK高管不堪政府高壓,集體“跪地告饒”(《星期五》報道原話);主持人國谷被嚇哭,終日惶惶不安云云。
這場采訪風波讓我想起了著名知日學者、復旦教授馮瑋,他曾極力推薦NHK制作的所謂揭秘中日戰爭“真相”的專題片,并把NHK譽為“理中客”媒體,告誡中國網民“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本來就想抽點時間在【慢慢談馮瑋】中聊聊他的“理中客”的,此時恰好發生了采訪風波,它非常直觀生動地為中國網民解釋了什么叫做“理中客”,倒是省去我許多筆墨。
NHK(日本放送協會),在許多日本人眼里它是官媒,或至少是半官方媒體,長年以來這種認識似乎成為一種常識,但實際上卻似誤解。根據日本戰后制定的《放送法》規定,NHK的性質屬于具有特殊法人地位的公共媒體機構,這使它表面上脫掉了官衣,成為一個自食其力但有一點點特殊地位的公共事業團體。
為什么說表面上呢,因為實際上NHK并未完全脫離政府、并未真正獨立。首先其收入來源的一部分是國家財政預算,也就說它還在吃官飯,特別是海外宣傳這一塊,資金全部由政府提供。再就是當發生重大事件或政府有重大舉措出臺時,NHK必須與政府保持一致,與政府發出同一個聲音,不允許出現雜音,政府為此是出了大錢的,這也是這次引來日本政府“龍庭”震怒的原因。
問題不僅僅是吃財政預算,NHK的組織機構其實更能說明它的官辦性質:NHK的最高權利機構是“經營委員會”,這個“經營委員會”的成員全都是由政府提名,經參眾兩院同意,由首相直接任命的。拿著國家的錢,由首相任命的人來管理,能怪日本人自己都把NHK誤解成官媒嗎?它就是國家廣播電視臺嘛!
這樣一個媒體,它敢偏離日本政府的立場嗎?它能保持中立做所謂的“理中客”嗎?不能,絕對不可能!我們從NHK對釣魚島的態度、對南海的態度、對臺灣的態度、對歷史的態度都可以看出,它與日本政府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偶爾如這次采訪風波,出現了不協和音,結果便是一場暴風驟雨,它是否會導致一場清洗都很難說。想做“理中客”,先準備后事吧!
馮瑋在許多場合喜歡大講特講日本對中國的“三戰”,即輿論戰、心理戰和法律戰,我估計這個“三戰”讓他掙了不止5000元。這個人很壞,一邊在那里慷慨激昂地忽悠什么輿論戰,從中國媒體那里弄幾個銀子買高級按摩椅,一邊卻又忽悠什么NHK是“理中客”媒體!試想,如果NHK是理中客,那日本對中國的輿論戰靠誰來打?在日本對中國的政治博弈中,NHK是一個重要的工具,輿論戰靠的就是它,日本政府舍得讓它去做山么勞什子理中客?馮瑋推薦的NHK的專題片我沒時間看,但我壓根不相信它會是中立的、不帶立場的。事實上看一些網友的批判,也知那是個什么玩意兒了。不過網友們批得雖然很激烈,但我還和以往一樣,不言及馮瑋的立場,不給他貼政治標簽,因為我相信每個人的政治標簽是他自己用自己的言行給他自己貼的!
在此想特別提醒一下中國的媒體,因為馮教授很得意,媒體們總去找他要稿子要觀點。可問題是一個鼓吹NHK是理中客的人,一個叫囂七七事變另有真相的人,一個堅持南京大屠殺另有原因的人,他能拿出什么樣的觀點給我們呢?讓他成為中國媒體的座上客是不是有點危險?人應該學會辨是非、知好歹,NHK采訪風波足以讓人們看清國家媒體的性質和作用了吧。公知那一套別玩兒,公知不一定能毀掉這個國家,但很可能毀掉他們自己!
最后為強調NHK絕對不可能是理中客,我偷偷告訴馮教授以及主流媒體的小清新們一個公開秘密:安倍上臺后,首先對NHK高層動了手術,在“經營委員會”里安插了好幾個親信,為什么要安插親信?就是為了控制輿論唄。現任NHK會長也是安倍安插的親信,這家伙剛一上臺就大放厥詞,否認慰安婦、美化侵略戰爭,因而遭到社會輿論的痛扁,不得不公開道歉。這事兒就發生在今年一月份,想必很多人還有印象。這些個角色把持NHK,馮瑋教授咋就那么信任他們,咋就那么愛兼聽他們呢?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