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而言,結束冷戰,短期利好,長期利空。結束冷戰,解放了兩個巨人,中國和德國。美國老戰略對手蘇聯解體了,美國新戰略對手在靜悄悄地成長。中國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德意志第四帝國(歐元區)正在完成歐洲版塊整合。或者,在羅斯福(或馬歇爾)眼里,蘇聯才是美國真正的“盟友”,而其他的盟友們不過是馬仔而已。
圍堵中國,分化歐洲,是美國的長期戰略。圍堵中國,綱在日本。分化歐洲,縫隙在烏克蘭。日本問題,當然不是歷史問題。冷戰結束了,雅爾塔協議在東方沒有成為歷史。請注意基辛格博士關于釣魚島的描述,美國僅僅是將釣魚島行政管轄權“移交”日本(而非主權)。很精彩,一桃殺二士。歐洲的雅爾塔協議結束了,但歷史的傷疤很難愈合,前蘇聯的舊疾再次復發了。當然,舊疾復發絕非偶然,美國人挑開了傷口,并且撒了一把鹽。烏克蘭是歐洲大陸的縫隙,烏克蘭也是歐亞大陸板塊的縫隙。裂縫可以無限擴大,大到成為地緣政治陷阱。德意志第四帝國和俄國,就站在陷阱的兩邊。
無論是對俄羅斯還是對德意志第四帝國,烏克蘭危機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普京如果懂得適可而止,吞掉克里米亞立刻收手,幾乎就是一次完美的戰略博弈。默克爾如果懂得色厲內荏,在烏克蘭玩弄綏靖政策,則歐盟可以成功躲過一劫。美國的女發言人有些沉不住氣,一句針對歐盟的國罵泄露了天機。美國人太渴望新冷戰了,問題是陷阱兩邊的人都不愚蠢,他們連擺出冷戰的姿勢都不愿意。俄羅斯人無心西向,歐盟也無力東擴。非但如此,俄羅斯和歐盟在經濟上千絲萬縷,并且已經形成互利共贏的格局,新冷戰思維基本沒戲。可憐了烏克蘭,作為新的歷史悲劇,向世人訴說著國際政治的無恥。
中國破解圍堵的出路在西面。中國經濟的生命線不能全部依賴海上通道。中國當然要確保海上通道,但也必須打通陸路通道,做到兩翼齊飛。當然,中國不能只講地緣政治,也應該講幣緣政治。上合組織經濟帶相對封閉,可以形成上合組織自由貿易區。有貿易,就有結算,就有人民幣的流通空間。同時,西亞和中近東的廣闊區域,可能迎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時期,此區域也將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中國有條件整合此區域的經濟布局,形成除東亞和南亞以外的泛亞洲經濟合作區。如此,中國在進一步發展之后,為重新整合東亞和南亞就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國和德國東西對進,歐亞大陸板塊的整合就開始了。歐亞大陸一體化,誰會被邊緣化呢?那樣,海權將被重新定義,金融霸權將逐漸轉移。
自古以來,王中國者,向西北取勢,向東南牟利。向西去,應成為既定國策。西北得勢,東南唾手可得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