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局勢似乎又要過一回滑鐵盧,當年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軍隊,在南部彈丸之地的法奧,抵抗美英聯軍的猛烈進攻半月之久,但在美英軍隊攻進首都巴格達時卻不戰而入,兵不血刃。如今,由美國扶持了十多年的伊拉克政府軍,卻不堪一擊,不戰而潰,反政府武裝輕松占領了首都巴格達周邊的兩個城鎮,并繳獲大批武器,還獲得了重武器,如今已兵臨巴格達城下。這也宣布了伊拉克現政權馬利基政府的失敗,也是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徹底失敗”,這也許是美國中東戰略和政策的滑鐵盧。
伊拉克反政府武裝為遜尼派,因由遜尼派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領導,被國際社會指控為“恐怖組織”。他們能迅速坐大,并從幕后走到前臺,必然有其坐大的土壤和環境。恐怖勢力能生存與發展,都為在政治動蕩、社會動亂的國家和地區。伊拉克戰爭后,伊國內穩定卻又脆弱的政治格局被打破,不同教派、部族、政治力量之間的平衡被打破,矛盾也被顯現出來,國家實質上處于分裂和一盤散沙的狀態。薩達姆政權是由遜尼派執政的政權,在被美國為首的聯軍推翻后,遭美國扶持的什葉派政府的不斷擠壓,尤其是馬利基政府一心要絞死當時的國家總統薩達姆,不僅喪失了彌合教派矛盾的機會,也必然加深了兩派的矛盾。伊拉克北部地區是遜尼派聚集區,也有重要的石油重鎮基爾庫克,反政府武裝的擴張,既有教派的情結,也有經濟的因素。此外,伊政府軍和安全部隊大都是部落民兵收編而來,部落意識強于國家意識,他們可能仍然聽命于原來的部落和派別領導,臨陣脫逃也許是為了各自保存實力,也是為看馬利基政府的好看,客觀上讓反政府武裝有卷土重來的機會。遜尼派多發動自殺式襲擊,似乎比什葉派更強悍好戰,這可能與他們的教義有一定的關系。
伊拉克的形勢變得更加復雜,反政府武裝將要進攻的巴格達,這是什葉派聚集區,必然會引發大規模的流血。如果巴格達被反政府武裝占領,意味著馬利基政府的基本倒臺,甚少國家分裂成為定局。更為復雜的是,馬利基政府是什葉派,與遜尼派為主的反政府組織的矛盾不可調和,一旦失勢,可能會落得與薩達姆一樣的下場。雖然伊朗和敘利亞也是什葉派掌權,但這兩國都是美國要搞垮其政權的對象,而馬利基政府也同為什葉派,與美國的愛恨情仇恐難以說清。遜尼派反政府組織一旦重掌伊拉克政權,與美國的關系有待觀察,但已經清楚的是,此遜尼派組織與伊朗和敘利亞有深刻的教派矛盾,客觀上有利于美國將中東索馬里化的戰略意圖。同時,與沙特的關系也會有微妙變化,因為同為遜尼派,卻為不同的陣營,也必然有矛盾和沖突。
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和伊朗都聲稱支持馬利基政府打擊“恐怖主義”,但美國好不容易從伊拉克撤兵,本身那場戰爭已遭廣泛質疑,要美國再次出兵伊拉克的可能性不大。伊朗如要支持馬利基政府,如現政權命到當絕也不是伊朗能決定的,一旦反政府組織上臺,雖是遜尼派卻也不同于薩達姆時期的政權,雙方可能都有改善關系的愿望。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當前的遜尼派反政府組織與基地組織有著聯系,這對國際安全造成極大的挑戰,是否會有引發局部戰爭和沖突的可能性。如果反政府武裝進攻巴格達失敗,可能形成對峙局面,反政府組織可能建立一個新的北方政權,摩蘇爾有可能是他們的政治中心,對于極端勢力和基地組織,他們終于有了自己的一塊根據地。伊拉克的動蕩必然還要經歷很長的時期,而且還會不斷撬動國際油價的神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