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嚴查招商局等在港央企
《環球時報》援引《東方日報》的報道稱,中紀委上月拍板通過,針對央企在港澳人員進行反腐大整頓,將對華潤、中銀、中信、光大國際及招商局這五大中資集團進行審計。
《東方日報》稱,王岐山曾直斥“貪斂、墮落到某一界線會利令智昏,為外國政府效勞,有意提供政治、經濟金融等機密情報,不擇手段竊取情報”,警告涉貪腐官員不要自以為聰明、好運,中紀委將不惜一切代價徹查到底。消息稱,內地對于駐外中資集團、央企曾進行20多次整頓調查,但貪腐問題基本未改變,甚至出現違紀違法以及將斂財勢力合法化、正常化,原因是受到利益集團保護,“而中央最擔心的,就是這些官員貪腐墮落到最后通敵賣國”。《東方日報》稱,內地派駐港澳官員因職位敏感,長期是外國情報單位的收買目標。某中央駐港機構官員2003年曾被揭發收受英國情報人員幾百萬港元款項,被判刑15年。他出事后,妻兒早被安排前往英國,“可能是他投身英國間諜的交換條件”。多宗間諜案顯示,外國情報機關長期在香港從事招募、策反、竊密等間諜活動。
中紀委嚴查華潤、中銀、中信、光大、招商局等五大中資集團,中共第五代打老虎拍蒼蠅的反腐行動殺到香港,這將對盤據在中環的權貴子女們造成巨大壓力,勢必在香港政商圈掀起滔天大浪。
華潤集團被認為是中資公司中經營最規范、管理最科學的公司,但董事長仍涉嚴重違紀,其他中資機構豈不是更加可能腐敗?中紀委今次進行全方位的審計調查,肯定會查出駭人聽聞的黑幕。
事實上,華潤等五大集團以及三十五個省、部在港澳的窗口公司,高層當中近八成是官二代、官三代或其親屬,九成半涉違規任職超過六年限期,另有七成五人非法持有外國護照、居留權。從某種意義上看,駐港中資已成為內地權貴子女的后花園,他們很多人國外鍍完金就到港任職,或直接從內地空降。這些人拿著港澳標準的高薪到內地找項目、尋人脈,賺錢歸自己,虧損算國家,將這些中資當作官商勾結的平臺。
而更有能量的權貴太子們則棲身于中環的國際大投行,或者從中資企業、跨國投行中募資成立自己的私募投資基金,再對內地企業開展股權投資,從中大發橫財。亦有人成為跨國投行在內地尋找業務、獲取情報的探針。
嚴懲腐敗 防患紅色江山的叛徒們
這些盤據在中資企業、跨國投行、私募基金中的中國權貴子弟們,工作地點絕大部分在中環一帶,香港已成為中共太子黨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泛民主派一直倡導「占領中環」,其實權貴子弟早就占領了中環,把持洗錢通道,亦淪為外國資本控制中國的前臺代理人。這些權貴子弟表面上是紅色政權的繼承人,實際上是紅色江山的叛徒,他們一腳踏多船,一顆黑心多種準備。如果中共繼續執政,他們繼續挖政權的墻腳;如果中共垮臺,他們憑借手中掌握的巨額財富,同樣可以成為新政權的「建設者」,甚至搖身一變成為「民主之父」或「民主女神」。
中紀委今次嚴查中資,嚴懲腐敗,就是防患于未然,防止這些權貴子弟變成新時代的寡頭,同時也是在香港政改前夕先清理內部,鞏固防線,為即將到來的政改硬仗做準備。隨著一七年普選特首的臨近,香港政商圈已是山雨欲來。
原招商局董事長秦曉涉嫌貪污賣國
2002年招商局董事長秦曉涉嫌賤賣平安保險公司股權、2008年天價收購永隆股權,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
2002年,平安保險公司在香港上市前夕,匯豐銀行收購了平安保險10%的股權,價格為6億美元,約50億人民幣;與此同期,招商局卻將自己持有的平安保險14.37%的股權(按匯豐收購價計算,該部分股權價值約72億元人民幣)悄悄轉讓給了北京源信行和北京寶華這兩家由自然人控制的投資公司,轉讓價僅為18.55億元人民幣。轉手之間,國有資產就損失約53億人民幣,這還沒算上市后的增值收益。
由于兩次交易間不存在信息障礙,所以有理由認定,當時的招商局負責人是有意識地損害國家利益,中飽了某些人的私囊。
《21世紀經濟報道》曾經追蹤這批低價平安保險股權的去向,發現這幾十億的好處居然落到了北京一位普通的出租汽車司機和他的女兒手里,真正的操縱者和受益人則躲在幕后。
秦曉此案影響極壞。鄧小平同志早就告戒全黨:“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么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盜竊、賄賂橫行的世界。”由于如此巨額的國有資產流失案無人過問,此后至今9年時間里,中國的貪污腐敗案件數量直線上升,金額不斷創出新高,人民群眾逐漸失去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無獨有偶,在秦曉擔任招商銀行董事長的2008年,又發生了招行天價收購永隆銀行一案。2008年5月30日,招行宣布向香港伍氏家族購入永隆銀行53.12%股權,總代價193.02億港元,每股作價156.5港元,相當于永隆去年年底經審核資產凈值的2.91倍。目標股份收購完成后,招商銀行須就永隆銀行全部已發行股份提出無條件強制性現金收購建議,招商銀行獲得永隆銀行全部股權需要支付363億港元的對價。此舉創下了過去7年來香港銀行業最昂貴的一次收購。從二級市場走勢來看,永隆銀行股價收購前半年的表現非常怪異,2007年一年,其股價基本都在70港元~90港元波動,而2006年的股價更在55港元~75港元波動。但2008年3月以來,其股價卻從80港元下方飆升,最高突破150港元,成為表現最好的港股之一。而同期的恒生指數卻呈現震蕩走低,恒指圍繞23500點波動,最終收于22102點,下跌1400點。永隆銀行不僅沒有隨大盤下跌,反而上漲了近90%,這與招行的高價收購事件有很大的關系。招行156.5港元的收購價,比永隆銀行的最高價還高出1.5港元。對于招商銀行收購永隆銀行,市場一直口誅筆伐,被廣泛懷疑其中存在利益輸送。
秦曉在接受鳳凰臺采訪時談到,自從他2001年掌管招商局,總資產從500億升到3000億,好像賤賣平安時那50多億的差額、事后400多億的市值都是重建招商局的代價。
真相是,這十年來,為規避金融危機,各國央行普遍采取貨幣寬松政策,大量貨幣流入金融與房地產領域,導致房價飛漲,信貸行業突飛猛進,與此同時政府所未有地大規模投資交通運輸業以拉動經濟增長。
運輸、交通、物流、金融、地產,全部都是招商局的主營業務。好幾年前,招商局就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17個省市投資有3975公里的高等級公路、橋梁、隧道。招商局旗下還有中國最大的超級油輪船隊經營商,香港最大規模的修船廠,世界最大的集裝箱制造商。招商銀行財大氣粗,一次投資失敗就敢虧。更不用說在香港、深圳、漳州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蘇州等全中國最寶貴的黃金地段擁有大量的土地儲備……
事情太明顯了,十年來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都擺在這里。真正讓一個企業發展壯大,靠的可不僅僅是幾個劍橋經濟博士的個人頭腦和魄力,關鍵在于這些企業在經濟界占據的戰略地位和擁有的組織力量、及其背后的支持者。
秦曉在招商局一言九鼎、說一不二,可賤賣平安在前,貴買永隆在后,光這兩次就是數百億級別的資產流失;要知道招商局以中國政府掌控的雄厚權力、財力、信譽、動員能力、社會關系為保障,本該長袖善舞,一個秦曉憑什么貪天之功呢?
且不用說招商局資產花了十年才從500億增長到3000億,且看看“削藩”給賤賣掉的中國平安:到2009年12月31日,平安集團總資產為人民幣9357億元,權益總額為人民幣917億元。集團實現總收入人民幣1528億元,凈利潤人民幣145億元。招商局3000億資產,和20億賤賣掉的平安保險在08年增發的1600億融資比如何,和現在平安集團一萬億總資產比如何?和平安集團控制的萬億級的金融力量比如何?和08年靠平安增發戳破的16萬億股市市值比如何?
為什么舊事重提?因為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臺前幕后的當事人還可能活躍在中國經濟和金融決策圈,還會繼續以我們不知道的方式損失國家利益,吸噬民脂民膏。這些蛀蟲一日不得到法律制裁,人民一日不得安寧。因為公正是社會的永恒主題。不公正的事情得不到解決,就會積累在老百姓心中,成為難以排解的社會情緒。總有一天,這情緒會像火山一樣爆發,釀成類似埃及、突尼斯那樣的社會動蕩。
中紀委此次行動,應徹查招商局秦曉此案,進而徹查金融領域相關的腐敗案件,摘除中國政治肌體中的毒瘤,消除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隱患,為老百姓討回公道,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討回聲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