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允許互聯網變成“自由市場”。中國明示“網絡發展首位是安全”,將會采取更加嚴格措施和手段,以立法方式規范互聯網行為。據悉,中國還將完善網絡安全技術和保障設施,并參照借鑒國際慣例,組建網絡戰部隊,堅決守住網絡安全的“上甘嶺”。
網絡安全越來越成為國際社會的焦點問題,中國“網絡之都”北京決定每年4月29日為“首都網絡安全日”,強力抬升“網絡安全”概念,強調網絡安全意識與責任,引發國際輿論諸多關注和猜測。
人們注意到,此前中國不僅高調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還專門設立主管互聯網安全的超級機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均由習近平主席統率,高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這些不尋常的信號表明,網絡安全不僅已納入中國“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范圍,而且毫無疑問地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這顯示出中國政府加速推動建設網絡強國的決心,展現新一代中國領導集體的睿智和遠見。
作為全球網絡大國,中國擁有網民愈6億,網站近400萬家。網絡大發展大繁榮的同時,也使中國背負著復雜多元的安全挑戰和壓力。當下中國重視和掌控“網絡安全”,更多出于“著眼國家安全”的頂層設計,如習近平所言“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雖然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提升網絡安全戰略,但中國近期急切把網絡安全視為關乎國家未來的最緊迫戰略問題之一擺上桌面,外界一般認為反映了中國領導層基于國際國內形勢的“戰略焦慮”。一方面“棱鏡門事件”揭露了中國網絡安全受制于人的嚴重困境,中國高層警覺。一方面中國極大依賴于國際互聯網絡,而諸多人為和政治因素可能造成中國被封閉或被網絡侵害。網絡和信息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主張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來自互聯網的挑戰被認為是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綜合性挑戰”,中國對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的考量尤為敏感。一是網絡對國家政權顛覆的危險性威脅性。網絡裹挾不同價值觀的沖擊力,一些國家引爆“顏色革命”。中國也面臨“國內問題國際化,國際問題國內化”的干擾。二是互聯網“意識形態斗爭”,國內有人認為西方敵對勢力已將網絡作為和平演變中國的新武器,通過網絡傳播價值觀,制造輿論同化,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互聯網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奪回麥克風”或將成為中國網絡安全環境治理的重要利劍和常態動作。在網絡安全戰略中,“網上輿論是一個重點”。去年整治網絡大V和謠言是一個嘗試。習李新政全面改革口號響亮,需要營造維護體制權威的輿論環境。因此在中國“網絡安全保衛戰”中,宣傳部門扮演重要角色,肩負把控并引導網上輿論的重任。目前中國正以超強大聲勢和力度開展“凈網”行動,對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進行“大掃除”。雖然有國外輿論猜疑“中國或收緊網絡話語權”,但中國主張網絡傳播也要維護國家安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
應當看到,網絡安全是全世界都在做的事情。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允許互聯網變成“自由市場”。中國明示“網絡發展首位是安全”,將會采取更加嚴格措施和手段,以立法方式規范互聯網行為。據悉,中國還將完善網絡安全技術和保障設施,并參照借鑒國際慣例,組建網絡戰部隊,堅決守住網絡安全的“上甘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