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最后一個周末,輿論齊刷刷地聚焦到了房價。打開網絡,滿屏都是“樓盤降價被政府罰款4000萬”,仿佛政府成了高房價的“罪魁禍首”,地產商則轉身變為“慈善家”,企圖讓利給民而不得,充滿了“委屈”。這個看起來超出民眾意料的詭異現象,不禁讓人有探尋究竟的欲望。
這一報道來自中國新聞周刊對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王石的專訪。文中這樣記載王石的訪談:“那一年(筆者注:2008年),南京市政府又給萬科開了四千萬罰款單,為什么,因為降價。這就是物價局開的。我們一般認為你物價局更應該管的是哄抬物價啊,但物價局說你降價是為了壟斷。這就是萬科當時的地位。”不難看出,王石說這番話時充滿了委屈,當然更容易點燃民眾早已被高房價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憤怒情緒。事實證明,王石的目的確實達到了,網上輿論一邊倒地對政府“罰款”進行了批判和謾罵,儼然認為政府就是高房價的幕后推手。
事實果真如此?恐怕眾多經歷過萬科違規抬高房價的南京市民心中十分清楚,王石在說謊。萬科2008年在南京被罰款4000萬,緣于違規高價賣房,并非降價售房。時代周報當年曾發表了《萬科南京被罰始末》的報道,詳細地介紹了萬科被處罰的前因后果。2007年6月26日,南京萬科開發的光明城市花園三期的3棟樓盤開盤。南京市物價局對此3棟樓盤確定的基準價格為7360元/平方米,按照規定,至多上浮5%,即均價不得超過7728元/平方米。但南京萬科私下房價上摸10000元/平方米,高出物價部門限價上限15%售房,多收了5200萬元房款,引起數百購房者強烈不滿和反復投訴。南京物價局經過調查后做出相關處罰決定。在調查期間,南京萬科一度將房價降低到8000元/平方米以下出售三期的另兩幢樓,但只是為逃避處罰做出的最后掙扎,可惜為時已晚。
這樣一起對違規高價售房的處罰,在南京得到了眾多民眾的贊許。卻在6年后,在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面前,在萬科老總王石的口中,變成了“樓盤降價被政府罰款”,并引爆了整個輿論,對原本就不盡如人意的政府公信力來說,無異于火上澆油、當頭一棒。
王石用撒謊成功地騙取了公眾的同情,中國新聞周刊用不負責任的報道成功地登上了輿論頭條,一幫整天詛咒中國動蕩的意見領袖成功地拿到了煽風點火的炒作點,一些不善思考的網民成功地找到了情緒的發泄點,而作為當事人的南京市,卻依然在沉默、沉默、沉默,任由謊言蹂躪整個公權力的公信力。
我們時常抱怨甚至痛恨身邊到處是謊言,可當我們明知輿論亂象的根源在何處時,卻往往沒有人愿意站出來戳穿它。現實中,一些資本豪強為了保護自身利益和不可告人的目的,時常用模棱兩可的言語迷惑、欺騙公眾,卻屢試不爽;一些媒體記者為了制造熱點博取眼球,時常將道聽途說甚至虛假新聞置于職業道德之上,卻往往暢通無阻;一些官員為了僥幸過關得過且過、時常失語,往往對輿論亂象高度寬容,直至將自己烤糊烤焦;一些社會公眾艷羨、崇拜那些剝奪父輩以及自己權益的人,卻往往在抗拒、詆毀唯一可能幫助自己改觀的國家。
輿論亂象在中國似乎形成了惡性閉環、打上了死結。我們倡導全民參與凈化網路、維護輿論正氣,但不能完全依靠網民自我管理。中國有懲治造謠傳謠的法律法規,中國有網絡輿論監管執法部門,中國還正在開展凈化新聞風氣“秋風2014專項行動”,為何一起如此簡單、淺薄的虛假新聞能夠掀起如此巨大的輿論狂瀾?值得相關職能部門去反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