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老家過年,見到了一些在政府等各大行政機關做公務員的曾經的朋友、同學——有的已坐上了局長的位子,順便新年祝福。誰知個個沒多大精神頭,遠不如往年,——我年年都要回老家過年,年年都要小聚一下。與全國各地公務員差不多一樣,是一片叫苦之聲。福利不發了,購物卡不敢收了,飯局也沒的吃了,一瓶醬油也要自己掏兜買。等等,等等。
而我知道,是“八項規定”起作用了,反腐初見成效了,不禁暗暗稱喜。
在這全國上下公務員 “訴苦潮”的背后,我們看到了多年以來遮蔽的不被人注意的一個事實:灰色收入的巨大,腐敗的常態化。更隱藏其后的,是深深地深入腦髓骨髓里的特權意識,他們在心理上已經無法適應正常的制度要求了。
本來,禁止有灰色收入,不過是一個正常社會正常制度下的正常行為而已。而引發了抵觸,叫苦,說明了這些人這些公務人員,早已忘卻了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的清廉本質,早已背棄了共產黨人應有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把不正常視為正常,把不合理視為合理,而一旦正常了合理了,他卻感到不正常不合理了。可見,官場上已是黑白顛倒善惡不辨是非不分,人性環境已惡劣到了何等地步!難怪有人說“不貪不腐不升”,“海瑞進去,和珅出來”,“排成一排,隔一個槍斃一個會有漏網的”。
于是,開始抱怨“公務員工資低”。“公務員工資低”嗎?低不低要看和誰比,正如物理學上的物體運動還是靜止,要看參照物。和蓋茨巴菲特比,一個月給你一百萬,你還是低。比要在同等條件下才有價值才有意義。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均衡有地區差異,各行各業之間還有行業差異,個人之間有能力大小差異。不考慮這些,一味地比個數值,不具有可比性,未免滑稽可笑。考慮進這些因素,公務員的工資在當地還是要高出許多。
4月7日《21世紀經濟報道》:一位從軍隊轉業在陜西省政府當公務員20余年的周副處長,時不時感慨后悔當公務員。因為他每天都是7點40分到辦公室上班,但一個月工資4000多元,“還沒有教師工資高”。 這則新聞很有意思,有幾個看點:一是,有陜西的朋友請調查一下,看看教師工資是多少。二是,看看教師幾點上班幾點下班中間有沒有休息,而周副處長“日理萬機”些啥。三是,最重要的,周副處長和教師比,潛意識里認為比教師高理所當然。這顯然又是“官本位”、“權本位”的特權意識作祟,憑什么處長就要比教師高呢?恰恰相反,“知識就是力量”,給知識升值才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就是古代選拔官員標準和倡導的做法。
話說回來,如果真的覺得公務員工資低,當公務員后悔,何不辭了呢?為什么還賴著不走呢?“三起三落”的孟學農也贊成覺得公務員收入不夠高可以“下海”暢游去。可不見誰去暢游,但見每年“國考”大軍如過江之鯽,其中不乏教師考公務員,沒見過公務員要當教師的。面對這樣一個“和尚頭頂的虱子”——明擺著的一個事實,卻瞪著眼睛說瞎話,何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過是為加薪而有意放出的煙幕彈罷了。
果不其然,全國“兩會”上,給公務員“加薪”的議題成了一個熱點。有委員帶頭大聲疾呼,有委員緊隨其后,建議提高公務員工資,加薪,加薪,還是加薪。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兩會,沒見誰提給農民工加薪。說公務員是一個“弱勢群體”,比農民工更弱勢嗎?居然搬出新加坡的“高薪養廉”,殊不知新加坡的“高薪養廉”早已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戳破了的神話。
可見,“訴苦潮”不過是加薪的前奏,一個鋪墊,仍是根深蒂固的特權意識,既得利益者在維護既得利益,不甘心不允許中央“八項規定”的觸碰。回到“工資”概念上,是勞動力價值的體現,一紙條單,無關痛癢。不是有有名的企業老總說自己工資就兩千多嗎?可他開奔馳住別墅一個馬桶據說也好幾萬。單看他們玩弄“工資”概念,毫無意義。現在分配上有多種形式,“八項規定”之前怎不見“訴苦”呢?那是因為有福利有灰色收入可貪可腐,一旦把這些關進籠子,他們難免要叫喚了。這是一場持久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